汪峰老婆康作如北京9成房产中介“零成交” 经纪人月收入仅两千多鄂尔多斯现象
中介经纪人赵勇正经历着入行以来最难捱的一刻:每月两千多元的工资,连房租都不够。
“3·17”新政后三个月,他一单都未谈成。和他一样陷入窘境的,还有不计其数的经纪人和中介门店。来自云房数据与北京房地产中介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近9成的中介都面临“零成交”。前所未有的生存考验,也预示着迈入“二手房时代”的北京楼市,将迎来中介行业的深度洗牌与变革。
炒房客被挤走 中介门店冷清
被认为是“旺季”的周末,赵勇准点上班。一连串推广电话打出去,还是只能闲坐着。“客户也不愿意来看房,大多都是问几句,继续观望等降价。”
房屋中介门店的冷清,呼应着“3·17”新政后北京二手房市场的急剧降温。伴随着首付门槛的抬高,以往踏破门槛的炒房客正被“挤”走。“现在来看房的,基本都是刚需或者改善性刚需,对房价的承受能力有限。”赵勇说。
2017年5月,北京市二手住宅共成交10801套,环比下降约4成,逼近1万套的“警戒线”。
“新政执行的3个月里,我一单也没成交。”实际上,赵勇所在的中介“大区”,5月份也仅成交一单,大部分门店都没有业绩。
根据云房数据、北京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联合发布的5月北京房产中介成交报告,总共1万余套二手房成交中,通过中介公司进行的为8215套。截至5月31日,北京市备案中介机构数量达到3234家,其中仅有375家中介机构在5月份有二手住宅交易记录,占比仅为11.59%。也就是说,近9成的中介都面临零成交。不仅如此,中介机构的各项指标都在走下坡路。2017年5月,北京链家新增房源与客源比3月分别下降50.8%和62.8%,处在2012年以来的历史低位。
薪酬大跳水 两成经纪人离职
低迷的成交量直接反映在了经纪人的收入上。
赵勇最近每月工资只有2000多块钱,仅有底薪。这与他3月份小三万元的工资相差了十几倍。而记者也从多家中介门店了解到,一些经纪人在楼市火热时,月工资甚至能够接近十万元,如今跌至几千元的“保本儿”工资。
中介经纪人的收入大多与成交业绩的佣金挂钩。成交的单数越多、每单的成交佣金越高,经纪人到手的薪水也就越高;反之,如果成交量降为零,经纪人的薪水也就只能依靠底薪。
“好不容易成交一单,结果买家首付不够违约,我到手的业绩又退了回去。”链家一经纪人小刘说。由于经纪人需要向合作网站支付端口费,如果成交业绩不够,经纪人可能得倒贴钱。
“月成交量1万套可以看做是北京二手房市场的分水岭。”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分析,如果月成交量低于1万套,就很难“养活”市场上目前的中介队伍。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经纪人已经离职和转行。“这个行业没有休息日,很少有自己的时间,高收入时还能维持,如今收入走低,也就没必要继续撑着了。”一位刚刚辞职的经纪人对记者说。
北京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秘书长赵庆祥解释,一些资历老的经纪人还能有资源和“老本儿”可以维持;如果是新人,收入变低就很容易转向其它职业。“粗算一下,北京10万中介经纪人中,大约已有20%离开。”
数百家中介关张 闭店潮再现
如果算上因为治理拆墙打洞和违规代理等原因被关停的中介,北京至少已经有几百家中介关店。
历史惊人地相似,2011年调控收紧时也遇到了中介闭店潮。
北京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向记者提供了一份房屋中介备案数据,伴随着去年楼市的火热,新增备案经纪机构为465家;今年“3·17”新政前,也依然增加了79家。“现在中介门店有一定的过剩,挤泡沫是可以预见的,中介行业优胜劣汰的效应会比较明显。”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
在楼市火爆期,中介推波助澜的行为广受质疑,并不仅仅是打骚扰电话、贴小广告那么简单。5月初北京市住建委披露,由于违规代理“商改住”、炒作“学区房”等原因,520家中介机构及门店被查处,另有138家中介门店自行关停。
“希望此轮楼市调整,能倒逼中介反思发展模式,进而调整企业战略和服务模式,让中介行业能以规范有序的新形象赢得消费者信任。”严跃进说。
- 标签:
- 编辑:郭晓刚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