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家电报价

首都儿研所迎来首个“小高峰”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7-1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志愿者在自助机前为患者服务。

  一些可以择期手术的患儿,往往都会赶在暑期来治疗。

  开栏的话

  本周中小学生正式迎来暑假,京城各大医院也迎来了小患者的就诊高峰。记者走访发现,为了应对拥挤的人流,各医院都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医务人员放弃休息加班加点、试运行日间手术室、加开小夜班……从今天起,本报推出“暑期门诊观察”系列报道。

  “让北京的专家看看才放心”

  暑期开启。昨天是周一,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迎来了暑期的第一个小高峰,门诊量达到7190人次,比平日明显增加。一些平时相对比较“边缘”的小科室以及可以择期手术的科室,在暑期迎来了就诊高峰。

  昨天下午3点,天气炎热。首儿所三楼的皮肤科诊区,满满的都是候诊的患儿和家属,坐着婴儿车的小宝宝、拎着滑板车的小学生、刷着手机的中学生……大家就像约好了一样,在暑期集中到首儿所。

  分诊台的护士告诉记者,当天下午皮肤科普通号的号源已经放到了522人次。刘晓雁工作室工作区域里,“刘奶奶”的诊室外摞着厚厚一沓病历本,这些都是排队等候刘奶奶的患儿。诊室里看不到刘奶奶的身影,原来她正在门诊治疗室里为一名来自黑龙江的患儿做“局麻切除错构瘤”治疗。错构瘤成型于胎儿期,这个大眼睛的小男孩今年11岁,位于他后腰的小瘤子也伴随了他11年多。男孩说,平时小瘤子不痛不痒,但不好看。从医生的角度来看,错构瘤长期埋伏着,也存在着恶变的风险,因此最好切除。男孩到当地的医院治疗,当地医生表示要进行全麻手术。一放暑假,男孩和妈妈就一起来到北京,“让北京的专家看看才放心啊。”在刘晓雁工作室,听到刘奶奶说局麻手术就可以切除错构瘤,一家人就踏实地开始治疗。

  “晚上11点下班都很正常”

  像这样的外地患儿,从上周开始逐渐增多,皮肤科也感受到暑期门诊的“热情”。刘晓雁说,可以择期治疗的患儿,往往都会赶在暑期来看病。60多岁的刘晓雁上周从来没有在晚上10点前下班,她温和地说,自己已经习惯了这种强度的工作,但旁边的护士心疼地说,“下班何止晚上10点,11点都很正常!”

  在中医科门诊,来自河北的天天正在找主任医师陈永辉看病。天天平时上幼儿园,不爱吃饭。家长盘算着等到幼儿园放暑假了,找北京的中医帮忙调理一下脾胃,这样的孩子成了暑期中医科的主力军。“我的门诊中,超过一半的孩子都来自京外。”陈永辉说,从全科来看,外地患儿的比例在暑期也会明显增加。

  首儿所副所长于亚滨告诉记者,从上周开始,首儿所的门诊量已经呈现上升趋势,表现出暑期门诊的特点。依据近三年暑期门诊量情况,首儿所预计2019年暑期门诊量增幅大约在7%至10%。其中,儿童慢性病及相关科室在暑期会迎来就诊高峰,“变态反应科、内分泌科、神经科、消化内科、普通外科、骨科、皮科等,都是暑期的热点”。

  医院准备增加夜间急诊力量

  记者注意到,医院大厅里增加了很多自助设备,患者可以在自助机挂号、取号、缴费……自助机服务区域还增加了志愿者。来自北京卫生职业学院的学生李泽然是检验专业的学生,家人特别支持他来当志愿者,“因为这里是将来自己工作的地方。”于亚滨介绍,自助挂号缴费机分布在门诊的各个楼层,“医院专门根据患者需求重新调整了摆放位置。”在门诊区域,医院还增设自助售卖机,患者可以买到病历本、口罩、玩具、饮料、药品盛装袋等,方便患儿及家属。

  针对暑期就诊高峰,首儿所科学调整排班,强化错峰出诊。通过动态调控出诊医生人数、接诊量,合理安排诊位,最大限度挖掘潜力,提高接诊能力。目前,首儿所每天上午和下午的出诊医师数量接近于1比1。除了白天的门诊以及小夜门诊外,首儿所正在调配力量,准备增加夜间急诊的出诊医生。“目前急诊内科夜里有4名医生值守,急诊外科夜间有1名医生值守。”于亚滨说,首儿所已经重新规划装修了急诊区域,很快就会增加夜间急诊外科的力量,“每天晚上将有两名外科医生值守急诊。”此外,医院正在试运行日间手术室,原来因为条件所限必须要加床住院治疗的手术患者,可以转移到日间手术室。与以往相比,患儿的就诊环境将得到明显的改善。此外,首儿所已经与朝阳医院、同仁医院和垂杨柳医院建立了儿科专科紧密型医联体,首儿所将通过提升医联体儿科诊疗水平来推进常见病患者就近就医。

  本报记者贾晓宏/文 胡晓明/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