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将打造龙门山竹产业带 建好公园城市竹林风景线
上月底,四川省旺达瑞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620公斤“川熊猫”鲜竹笋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乘坐”中国国航CA1408航班经由北京中转后“乘坐”CA909航班飞往莫斯科,实现了彭州竹笋首次“走出国门”。记者了解到,这也是全市第一家走出国门的鲜笋品牌,此举对全市培育乡土特色的竹产品品牌,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助农增收有着重要意义。
在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的大格局下,成都竹产业如何走出发展之路?记者从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了解到,我市将打造龙门山竹产业带,以竹茂城美、竹兴农富为目标,加大竹产品品牌培育及扶持力度,搭建竹市场驱动平台,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以邛崃市“川西竹海”和彭州市“川熊猫”等为代表的竹产品加工特色品牌,走出国门寻求发展新机遇。
打造龙门山竹产业带
建好公园城市竹林风景线
一座座掩映在竹林之中的农家小院,古朴而特色鲜明,安静而生机盎然。如同世外桃源般的安静与闲适,屋前修竹三两根,林下竹桌茶一杯,看的是青山耸翠,观的是田野烂漫,听的是鸟语蝉鸣……这样的美丽场景是崇州市竹艺村。以“竹”为核心主导产业,依托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道明竹编,以设计为媒介,以文创为特色,拓展了产业生态,改善了村容村貌,实现了致富增收。做好竹文章,竹艺村让川西竹林盘焕发生机的同时,也书写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早在今年初,省政府印发的《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建设美丽乡村竹林风景线》的意见中就明确规划指出,以成都市彭州市、崇州市、都江堰市等的6个县(市)为重点,布局龙门山竹产业带。
根据该《意见》,龙门山竹产业带将着力发展竹林康养旅游产业,培育竹康养基地、竹林人家,打造“临邛竹海”。发展竹编产业,传承“道明竹编”技艺,研发竹家具、竹日用品、竹工艺品。发展竹食品产业,开发以竹笋为原料的功能食品,培育竹笋精深加工企业。发展竹材精深加工,开发竹炭制品、竹纤维制品。
记者从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获悉,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以慈竹、雷竹、毛竹为主的竹林资源达百万亩,规模较大的竹林主要分布在邛崃、都江堰、彭州、崇州、大邑和蒲江等地。现有野生竹种13个属35种竹子,其中笋用竹23种、大熊猫主食竹7种。其中,“道明竹编”被列入成都市、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望江楼公园是我国引种驯化竹类植物最早、收集竹类最全的专类公园,是国际竹品种登录中心,享有“中国第一竹园”之称。
四川省社科院助理研究员谢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成都以竹茂城美、竹兴农富为目标,加大竹产品品牌培育及扶持力度,营造竹生态价值转化场景,高效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竹林综合效益提升和生态价值转换,将助力建好公园城市竹林风景线。
走出国门觅商机 成都竹品牌亮相国际舞台
上月底,“川熊猫”鲜竹笋“首次走出国门”,仅仅是其迈出国门“寻商机”的第一步。据了解,年内还将有200余吨鲜竹笋陆续出口俄罗斯。四川省旺达瑞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于2010年在彭州市成立,并注册“川熊猫”竹笋品牌。9年来,该公司在彭州、邛崃两地通过“公司+农户”的形式,已发展笋用竹基地3万余亩,并取得有机认证5000亩,年加工、销售各类鲜、干笋4000余吨,产值4000余万元。成为诠释竹产业发展、助农增收的标杆企业。
如果说彭州鲜竹笋走出去是谋求产业发展,那么崇州竹艺村则是成都竹产业发展的新玩法。竹艺村的明星地标——竹里已经成为成都建筑的一张名片,频繁亮相国际舞台。
2017年9月,竹里受邀参加北美最大的建筑盛会——芝加哥建筑双年展。2017年12月,竹里荣登艾特奖2017全球获奖榜单——最佳文化空间设计奖。2018年5月,竹里再次受邀,走进全世界最受瞩目、最高规格的学术展会——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频繁亮相国际舞台的“成都产”竹,不仅将成为成都乡村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兴载体,也将成为城市新名片。
“竹产业在成都大有可为。”谢芬说,成都发展竹产业,可以从大熊猫生态优势、川西林盘形态优势、地理优势等方面发力。首先要用好大熊猫这块享誉全球的生态名片,将大熊猫与竹子结合起来保护发展。其次,川西竹林盘作为集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全国乃至全球唯一的田园风光,是成都的城市名片之一。此外,成都利用沉淀下来的竹文化和竹资源等优势,大力发掘发展竹旅游、康养的优质生态资源。
本报记者 赵荣昌 王琳黎
- 标签:
- 编辑:郭晓刚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