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保春:做中国制造的“捍卫者安徽合肥荣事达集团
答:我自己总结的“二字经”就是“悟”与“度”。“悟”就是要培养思考问题和学习的能力,而“度”则是指“能搞定自己”,做事情要遵循规律,有所为有所不为。
1997年至2003年,潘保春用短短五年的时间将一手创办的厨具公司经营得有声有色,这离不开他对农村市场的深刻理解,“很多人对农村市场不看重,但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了解老乡们对提高生活质量的渴望,所以我一直把产品的重心放在县城和农村市场。”这一与众不同的抉择,让潘保春收获了“第一桶金”。
最近一段时间,潘保春有些忙碌,原因就是之前吵得沸沸扬扬的“日本马桶盖”事件。
向“日本制造”下战书
说到荣事达,潘保春有些激动。这个老品牌伴随着他度过了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并影响至今。
问:有人说中国制造正在面临危机,一方面是一些制造企业破产,另一方面是一些国外制造业退出中国,对此你怎么看?
为中国制造正名,是潘保春多年以来的。曾经扎根乡土的经历,让他养成了这样的“执拗”。
做创业者的“导师”
“我就是个农村长大的孩子。”潘保春从不讳言自己的出身。
从学校毕业后,潘保春被分配到一家省属企业,不久便担任企业技术部部长。1990年代中后期,全国各地雷厉风行的“国企改制”,他地主动“”,寻求创业的先机。
“我们的合肥工厂为上百个国家的智能马桶盖品牌做代工,就包括日本。”潘保春表示,让他有些尴尬的是,直到前段时间,他才知道原来国内市场很大,“以前总认为国内消费意识没有达到,产品卖不出去,所以只接出口订单,基本放弃了国内市场。”
而潘保春也一直践行着当年的“企业家”,“很多人认为企业就是要利益最大化,但我认为企业应该有更多的社会责任,用产品提高国民幸福指数,这是那一代荣事达人教给我的,今后我也将继承下去。”
答:我认为中国制造业危机并不严重,仍在巅峰的上。你看那些退出中国的企业,首先要知道他们什么时候过来的,都是我们制造业水平较低的时候,现在出走正说明我们的制造业水平上去了,他们呆在这里没有竞争优势了;另外,你要看他们去了哪里,基本都是东南亚一些制造业不发达的地区,因为他们有技术优势。所以对与他们退出中国我并不担心。而一些国内的制造业企业破产,我更多的认为他们是不务正业造成的,并非制造业不行了。
问:如果有几个字形容自己,你会选择哪几个?
链接:潘保春,高级经济师,国际职业经理人,现任安徽品冠投资集团董事局、合肥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全国青联委员、安徽省青年联合会副、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执行会长、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合肥市工商联合会副、“安徽青年五四章”获得者、中国太阳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省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副会长、省新能源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合肥市定远商会会长。
“我认为中国制造正在巅峰!”就在一个多星期前,潘保春赶到,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唯一代表,在某知名电视节目中侃侃而谈。那一期的节目主题是“中国制造”,谈话的嘉宾有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者、行业、品牌专家。节目中,潘保春担当起中国制造“捍卫者”,他的观点独特而新颖,却最终得到现场嘉宾的一致认可。十几年来一直扎根制造业,这就是潘保春捍卫中国制造的底气所在。
如今,潘保春的“爱好”有所改变,“未来中国将更加尊重知识产权,创新将越来越有价值。”为此,他成立了一家创业投资公司,专门支持青年创业者,“我也是从创业上一走来的,我知道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我认为中国制造正在巅峰!”就在一个多星期前,潘保春赶到,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唯一代表,在某知名电视节目中侃侃而谈。那一期的节目主题是“中国制造”,谈话的嘉宾有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者、行
20世纪70年代,潘保春出生于安徽定远县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家乡的贫穷、家庭生活的困顿,让他从小目睹父辈持家的劳苦不易,也对改变现状充满了与向往。
但包括潘保春在内的一批荣事达“老人”,仍然对这个品牌充满感情和期望,“当年那几代荣事达领导层,都具备很高的素养,对企业和自身要求非常高,希望用产品改变国人的生活。”
虽然“棋局”上被人“先落一子”,但潘保春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中国制造重新正名的机会,“我决定用我们的产品,向日本制造下战书!”
实际上,在潘保春看来,因为那一代人的,中国在上世纪末涌现出了一批“老字号”品牌,却因为各种原因弱化下去,“像合肥当年荣事达、美菱都是很有名的,但是跟当年的风光比起来还是逊色不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潘保春支持创业者的原则,“其实现在国家有政策,国民有热情,创业第一步并不困难。但很多青年创业者都倒在了第二步上。”潘保春举例说明,一些创业合伙人在企业初创时能同甘共苦,但取得“第一桶金”后,却可能面对股权不清晰、财务信息缺失等困难,“这个时候我们就会给他们投资,并提供解决方案,帮助创业者度过。”
扎根农村的“第一桶金”
“老字号”的“捍卫者”
对话潘保春中国制造仍在“巅峰”
而作为“过来人”,对于创业者潘保春也有自己的,“创业第一是要有热情,然后一定要把这个热情保持下去,哪怕遇到挫折,也要有自己的。”
对于这些“老字号”品牌,潘保春一直以“捍卫者”自居,在他看来,这些都是“中国制造”的宝贵资产,“老品牌有自己的文化积淀和,我们应该将他们发扬光大。”
“每天都要开好几个会,就是讨论应对的办法。”潘保春要应对的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国人抢购的日本马桶盖大部分产自合肥。
三年的时间里,他领着荣事达太阳能“闯”进了国内太阳能行业第一集团军。
潘保春是个爱车之人,他的办公室里有很多汽车模型。
2003年,视角独特的潘保春,再次敏锐地察觉到了新能源产业的前景,他决定加入合肥荣事达集团,并出任该集团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潘保春的底气来自于他对中国制造的信心,“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国制造能力已经很强,甚至超过了日本,具备挑战的实力;另外,我们比国外企业更了解中国的现状,产品更接地气,售后服务也更完善。”他举了个简单的例子,“就拿智能马桶盖来说,所有农村地区我们都有售后,这是国外产品很难做的。”这段时间,潘保春公司的官网浏览量多了二十倍,部分产品的销量一看涨,“中国制造还是受到国人信赖的,”他有些霸气的说道,“日本制造,放马过来吧!”
这或许正是潘保春不顾其他“赚钱”,十几年如一日扎根制造业的原因所在。
上个世纪90年代,“荣事达,时代潮”响彻神州大地每一个城市。不过,最近几年来,荣事达品牌了诸多变故,导致荣事达在市场上的声音变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