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家电报价

精准医疗千亿市场觉醒还需十年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1-0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编者按】任何新技术,在刚开始时,人们对它都是过于兴奋的,认为它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但最早期的投资往往比较冷门。从瑞士回国创业,思路迪创始人熊磊见证了精准医疗这9年的发展,他将其划成了四个时期。

本文发于多肽链,作者为熊磊;供行业人士参考。


精准医疗是过去几年在医疗健康领域里非常热的一个话题,其中大部分精准医疗都聚焦在肿瘤伴随诊断领域。

关于肿瘤精准医疗这个话题,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

任何新技术,在刚开始时,人们对它都是过于兴奋的,认为它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但最早期的投资往往比较冷门。

从瑞士回国创业,思路迪创始人熊磊见证了精准医疗这9年的发展,他将其划成了四个时期。

2010~2015年,初始发展时期

从2010年之后的两年里,一直在讲个体化医疗应该转变为精准医疗。

究其原因,个体化医疗只强调个体化差异,不强调精准,但精准医疗既包含个体化,又包括精准。

精准医疗的核心问题在于,技术先进性。

其技术的推进远远大于临床医学询证证据的积累。

当时,很多人会对这个新技术如何普及运用到中国临床产生担忧,投资人兴趣缺缺。

2015~2016年,盲目自信时期

在2015年奥巴马提出“精准医疗计划”后,很多人开始关注精准医疗。

当时,几乎每个人都认为精准医疗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中国投资领域经常会出现极冷到极热的状态,很多时候是因为一个政策或者是一个重大技术的突破。

只要符合“技术+销售”的落地模式,不少投资机构就会认为可以用钱推成独角兽。

2017~2018年,认知转变时期

第一,涌入精准医疗的留学海归非常多,投资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同质化和低门槛的领域。

事实上,伴随诊断的这个市场本身技术进入门槛非常低,但要真正去理解伴随诊断,有形成商业化持续盈利的能力,且能够解决肿瘤治疗里的终端治疗、临床试验、新药研发等问题的难度是非常高的,这需要多学科交叉。

第二,把肿瘤精准医疗当成常规体外诊断,误认为只要能够快速注册就能够统一市场。

这是中国过去多年来投资一些低门槛IVD、投资国产替代进口IVD的市场得出的结论。

把这个结论用在一个需要多学科交叉技术才能推动的市场领域里,必然会犯这个错误。

精准医疗领域拿到注册是必要因素,离充分条件还差很远。

第三,行业龙头已经持续亏损了多年。

用以往逻辑的看,传统体外诊断在1-2个亿的融资后就会产生利润;而肿瘤领域的伴随诊断在5-10个亿的融资后还没有产生利润。

精准医疗行业龙头像新药开发公司一样在不断筹钱,所以资本也很难耐得住寂寞,也分不清楚为什么这个领域要持续亏损。

投资人对该领域的认知逐渐产生很大转变,很多投资机构在考虑退出或者不进入这个领域。

2019年,市场成长时期

其一,行业规模化效应初步出现。

2019年的销售额大概超过30亿元

在有些细分领域这都可以划入成熟期。但是在肿瘤精准医疗里面,30亿元的销售额仅占行业5%的渗透率。也就是说它还有将近20倍的增长空间。

但这20倍的空间却没有诞生一个上市公司、一个盈利公司,或者是一个垄断性的龙头企业,

这是中国体外诊断领域有史以来企业数量突破两位数以后,却没有上述企业产生的情况。

其二,是产品注册法规逐渐明晰,未来将批量放证。

其三,目前这个行业规模已经突破30亿元但行业渗透率不足5%。

95%的市场都没有享受到这一技术,未来它一定是个更大的海洋级市场。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投资开始集中倾向头部效应。

之后就会很快发现它不如想象中美好,基金的投资期是5-8年,2-3年过后还没有产生回报就到了基金考虑退出的时间,没有项目就会走入低谷,等基金从低谷期退出时,产业可能才刚起步。

我认为肿瘤伴随诊断有三个特点:

 1、成本的空间要足够大,能够让中国精准医疗价值链生态链完美分布,推动市场起步;

 2、自动化的便利性要足够强,这样才能让中国几千家医院,乃至全球几万家医院实现这样的检测; 

3、性能、科技创新足够持续迭代,才能够完成肿瘤如此复杂的个体化检测,满足用药、临床试验、药品研发等多样需求。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包括中国和美国在内的肿瘤精准诊断行业有巨大的上升空间。

中国的肿瘤病人不到2%,大部分病人在用非常传统和落后的方法治疗,很多先进产品还需10-15年的获批时间,所以这个千亿市场的觉醒还需要10-15年的时间。

技术成熟度需要时间、注册周期也需要时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