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2020医疗大数据丨场景驱动,赋能药物研发是“潜力股”
【编者按】世界变得越来越难以预测,但对趋势变化保持敏锐的嗅觉始终重要。为此,在这岁末年初之际,亿欧大健康依然打算做一些冒险的尝试。
我们挑选了医疗健康的七大热门赛道,在梳理过去一年里该领域的投融资情况、企业现状、热点事件的基础上,对2020年该领域发展作出一些预判。本系列文章共8篇,此为第3篇。
自2018年9月卫健委公开《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标准、安全和服务管理办法(试行)》至今,鲜有专注健康医疗大数据的政策再在行业里溅起水花。
在这一层面,行业人士的普遍感知是:政策在2019年的确没有以往活跃。不过,从投资、行业落地等方面,2019健康医疗大数据行业里依然有几件大事可圈可点,并且可以注意到的是,健康医疗大数据玩家们在行业里的角色发生了些许变化。
以往,它们更像是创投舞台上的主持人,使尽解数吸引注意力,但现在,它们变成“赋能者”的角色,国家背景的资本和企业,也更多地开始参与到行业中来,拉近与产业的关系。而民营企业也对看待“健康医疗大数据”的思维有所转变。
2019年,资金的流动并非像预想的那样“寒冷”,行业中也少了不少“说概念”的声音。2020年,在“上层建筑”逐步导向落地的趋势下,行业玩家们都翘首以盼着健康医疗大数据从技术创新走向商业变现。这一天的到来还需要多久呢?
融资“双降”,但国家队热度不减
2019年1月7日,智云健康的1亿美元融资,拉开了新年的序幕。中金资本和中电健康基金这两位国家队领投方,给这一赛道的参与者增添了不少信心。
不过在之后的一整年中,健康医疗大数据行业的融资情况并不如前几年热闹,有人描述称“资本遇冷”。从数据来看,2019年,行业的融资出现“双降”,总融资额相比2018年下降了超过40%,在数量上,也是近三年最低,与2017年的113起相去甚远。
从业者对这样的数据表现并不是太悲观。一位健康医疗大数据行业创业者对亿欧大健康说道:“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AI的技术加持下,产业的投融资更加理性和健康了。”
中电健康产业基金合伙人王晓岑在2019上半年即已经意识到:在寒意未散的2019年,投资方决策必然更谨慎。“行业对于资源配置的要求更高、投资的精准性要求也更高。”她说。
当我们再看回表格,依旧可以从“冷”中看见一丝阳光。2019年,行业融资总额与融资数量的比例是1.5:1,即平均每起融资有1.5亿元(这一数据在2017年只有1.2:1,在2018年是1.6:1)。这也意味着,对于好的项目,资本是愿意投钱,而且是舍得投钱的。去年11月,思派集团斩获10亿元融资,就是例子之一。
花钱的还不止资本方。
2019年10月,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部中心开工建设,这个落地合肥、斥资130亿元的项目,是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五大中心的最后一站,承担着中部中心健康医疗数据汇聚的任务。
该中心将拓展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构建集约化云应用服务系统,按需开放给各个不同类型的机构,引导健康医疗大数据与生物制药、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并建设“国家基因技术应用示范中心”,集成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国家医学大数据资源,同时建成若干个区域临床医学数据示范中心。
从“技术”到“场景”的驱动加速
回顾过去两年,在这一细分中最活跃的并不是国企参与方,而是移动医疗风口上的“幸存企业”和从事医疗人工智能的创业者们。
CV(计算机视觉)、NLP(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的发展应用成为了背后的驱动力之一。包括汇医慧影、推想科技、深睿医疗、森亿智能等医疗科技企业吸引资本大规模进入,这部分公司需要处理大量的影像、文本数据,使得产品具有辅助诊断的效用。行业大多将这一类企业也归入健康医疗大数据细分领域。
玩家众多,但它们同样需要面对的是“商业化方面始终不够理想”的现状。用王晓岑的话来说,这个行业还处于“天使轮”的阶段。
但在2019年,最大的变化在于,健康医疗大数据行业开始由技术驱动,转变为场景驱动。
这两种模式最大区别在于“数据”的地位。在前两年,医疗大数据是作为企业的一种“标签”,企业容易忽略数据质量、数据真实性的把控,当需要走向商业化时,其数据的优势就难以为继。但是在场景驱动的背景下,企业的数据是作为核心资产,同时也是场景的支撑,以场景为导向去应用健康医疗数据,这对于数据的要求高了不少。
落地到产业,可以从几家头部玩家的转变看出这种趋势。例如在1月初刚刚完成10亿元融资的智云健康(原“掌上糖医”)。其实质是以糖尿病这一场景切入,去搭建包括院内的SaaS系统服务、针对患者的互联网医院服务、针对药店的处方外流平台服务等等。每个业务不是孤立而存在,在其所提供的服务中,大数据是底层必不可少的支持。
又如在2019年实现了集团战略升级的思派集团。成立早期,思派从肿瘤场景出发,通过大数据辅助临床试验管理、真实世界研究等,在升级后的思派集团,围绕肿瘤延伸出了更多的服务形态,包括DTP药房、保险等业务。
这样的好处在于,行业里“说概念”的企业会走得越来越难,因为在和场景的“协同”过程中,数据只是工具的角色。在2019年,王晓岑也对亿欧大健康表示,健康医疗大数据企业极其注重“协同”效应。
2020年,大数据赋能医药研发、基因检测成为潜力股
在过去的一年里,国家政策层面的落地动作居多,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产业玩家们铺垫出一条通路。
2019年,在亿欧智库发布的《2019中国医疗大数据研究报告》中,总结了大数据在医疗健康产业落地的6大场景。其中提到,相比于医院管理、基因检测和医药研发,健康管理、辅助诊疗、医学研究是目前落地较快的方向。
思派集团联合创始人李大勇认为,这样的格局在2019年并无太大变化,但他非常看好未来大数据+医药研发的发展潜力。2020年1月7日国家药监局(NMPA)发布的《真实世界证据支持药物研发与审评的指导原则(试行)》就是“苗头”之一。若政策持续推进落地,医药研发大数据对于药企来说将变得更加“宝贵”,这也意味着其拥有了商业化的可能性。
“近期FDA和NMPA都根据真实世界研究证据批了数个适应症,这对于行业来说是极大的利好。”李大勇谈到,“但是目前的数量依然很少,2020年,政策层面对于真实世界的研究推进,十分值得期待。”
另一“潜力股”是大数据+基因检测,尤其是消费级基因检测的场景。作为消费医疗的一部分,数据价值可以应用到疾病预防、健康管理和干预等方面,在体检及健康管理中心有比较好的业务场景。“但个人觉得短时间内爆发非常难。”上述创业者补充道,业务如何落地、如何与完整的健康信息进行捆绑才能发挥价值,目前行业还没有探索出来非常成熟的模式。“
总体而言,当询问多位创业者对于新一年健康医疗大数据的预测时,他们大多依然保持乐观。在其中,相对谨慎的声音也同时存在。亿欧大健康分析师靳虹博认为,行业依然需要把解决数据本身的问题放在第一位置。“不管是云、区块链还是其他技术,在数据确权的基础上,搭建局域或全面的数据平台是有必要的,也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靳虹博如是表示。
编辑:刘聪
- 标签:
- 编辑:郭晓刚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