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新冠疫苗竞赛,谁会笑到最后?
【编者按】对于新冠,科学的治疗手段到底要等多久呢?这篇试图回答三个问题:1. 未来有哪些新冠病毒的治疗手段?2. 有哪些公司在进行治疗手段的研发?3. 最后谁会赢?
本文发于全球风口,作者为创新地图;供行业人士参考。
最近我们看到,医药板块的热点开始了,各大疫苗公司开启了新冠疫苗研发赛跑,加上近期行业的一些利好政策,可能意味着行情启动的开始。
关于这次新冠的研发进展方面,最近有个值得关注的消息。
4月14日,中国科技部声明,目前有三个疫苗获批进入临床试验,其中腺病毒载体疫苗已经完成了一期临床,并于4月9日开始招募二期临床试验者,这是全球第一个启动二期临床的新冠疫苗品种。同一天钟南山表示,新冠肺炎病毒还没有明显突变,研发疫苗还是有效的。
这些新闻给我们带来了希望,似乎疫苗就近在眼前了。不过在疫情期间,我们在网上、朋友圈看到关于新冠疗法各种各样的说法。基本处于今天造谣,明天辟谣的状态。
那么,对于新冠,科学的治疗手段到底要等多久呢?今天的文章我们试图回答三个问题:
1. 未来有哪些新冠病毒的治疗手段?2. 有哪些公司在进行治疗手段的研发?3. 最后谁会赢?
如果我们把治疗的时间线分为三个阶段,短期、中期和长期:
短期靠标准防护和基础治疗,以及各类可能对疾病有作用的化学药,通过临床实验的方式救治患者;中期看生物药,包括中和抗体类药物、抗炎药等;长期看疫苗。
这一期就跟大家梳理一下,在未来的不同阶段的治疗手段有哪些,在这个产业上都有哪些玩家。
短期:基本防护+临床实验药物
基本防护基本就是中国控制疫情爆发的时候采用的操作,包括隔离、呼吸机等治疗手段。
在药物方面,临床实验药物最多的品种为化学药,特别是氯喹和抗病毒药物。不过最近,由于中国的防疫管控十分有效,在中国区临床实验数量占比大幅缩减了,目前的临床实验集中在欧美国家。
在疫情开始的阶段,美国吉利德公司研发的瑞德西韦,当时认为瑞德西韦有效。瑞德西韦的思路是抑制病毒RNA功能,阻止RNA病毒的自我复制。
本周《新英格兰杂志》发表的最新报告,研究了53个重症病人,发现它的有效率能够达到68%。重症病人原来病死率差不多是50%,用了药以后可以降到18%。跟之前的数据相比这是相当大的成绩。
除了瑞德西韦,另一种药物是氯喹。几十年来,氯喹一只是治疗和预防疟疾的药物,也是世界上开得最多的药物之一。
钟南山最近也提到,我们对氯喹做了一些研究,发现氯喹对新冠病毒肺炎也是有效的。到目前为止,真正作为药物来说,这两个看起来比较肯定。
首个瑞德西韦治愈案例以及随后的数据给全球抗疫带来希望,但是我们要提醒大家保持冷静。目前的实验数据量还太少,不能充分支撑科学的结论判断,加上瑞德西韦存在着潜在的副作用,短期可以把它作为临床实验的方式救治重症患者,但是不能把它看做“特效药”。
截至目前,瑞德西韦仍然是一种在研药物,尚未在世界上任何国家获得批准。未来两个月,全球多个研究实验会陆续公布数据,我们也会保持关注。
中期看生物药
对抗新冠病毒的生物药,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创新药。但是必须要记住一点:不管是化学药还是生物药,都不是直接针对病毒的特效药。面对肆虐人类世界的病毒,人类至今也没有发明出多少特效药,远远谈不上“治愈”。药物的思路主要是支持免疫系统的工作,让病人好好活着、动员免疫系统,或者刺激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来阻止病毒入侵,比如干扰素就是这样的机理。
针对这次新冠疫情的在研生物药,大致分为抗炎药和中和性抗体。
先说抗炎药。因为大多数新冠危重症患者致死的原因是肺功能严重受损,身体过于激烈的免疫炎症所导致的肺部损伤。抗炎药多数是已经上市的品种,比如针对IL-6、C5a靶点,主要是防止严重的肺部炎症反应。舒泰神、罗氏、赛诺菲都有研发的药物产品上市。
而中和性抗体尚未有上市或进入临床的品种。中和性抗体是潜在的有效治疗新冠的手段, 通过与新冠病毒结合,抑制病毒的活性,来保护细胞免受侵害。普遍来看,中和性抗体最早在今天夏天开始人体人体实验。美国Regeneron(再生元)、Vir Biotechnolgy就是走的这条路线。
Regeneron公司成立于1988年,员工有7400人,在抗体药物方面有一定经验。在此之前Regeneron就有成功的先例,比如研发的埃博拉病毒疗法临床实验成功,如今FDA正在审批流程中;MERS病毒疗法也完成了临床1期。
在新冠病毒方面,Regeneron公司已经鉴定出数百种病毒中和抗体,筛选出了两个候选药物品种作为鸡尾酒疗法,根据美国Regeneron官方,预计夏末开始生产10万份剂量的COVID-19病毒药物供人体实验,进入临床1期。
跟Regeneron相比,成立于2016年的Vir Biotechnolgy体量就小得多,只有200名员工,但是研发实力很强。公司与中国的CRO公司药明康德合作,据说最快可以在3-5个月内开始人体临床。如果药物成功上市,药明康德将获得中国地区销售权。
Vir Biotechnolgy公司的CEO George Scangos博士说,在疫苗研发出来之前,抗体药物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手段,甚至在某些方面比疫苗更好。因为人们在接种流感疫苗前已经接种过其它流感疫苗了,免疫系统的反应更倾向于唤醒已有的免疫,对新的流感抗原的反应反而不够理想。这是否会影响新冠病毒疫苗的效力,目前还需要大量研究。
关于抗体研发的难点,一是难以找到理想的抗体,在相当长时间内提供保护,但大多数抗体不符合这个标准。二是抗体的大规模生产,由于属于生物药,生产成本比小分子化学药高很多,对工艺开发、生产设备标准化有更严格的要求。
George Scangos博士表示,未来抗体药物的研发方向是,找到能中和SARS病毒、MERS病毒和新冠病毒的广谱抗体,也就是一次注射解决所有病毒。但是这项研发难度更大,不过公司此前在两种呼吸道病毒上已有成功案例。
做着类似研发的也有中国的企业,比如君实生物,与中科院微生物所合作开发新型冠状病毒中和抗体。君实生物的CEO李宁博士表示,开发新药应对疫情,公司责无旁贷。
长期看疫苗
在疫情当下,药物只是其中一个比较不那么重要的角色,远不能与疫苗的价值相比。绝大多数的抗病毒药物确实能部分的延缓病毒的感染过程,减轻疾病症状,但是做不到彻底消灭病毒,治愈疾病。所以如果你听到谁发明了”特效药”,就要擦亮眼睛了。
不管是什么疫苗,它们的生物学原理是,事先激发和训练人的免疫系统,让它能够为可能到来的病毒入侵做好准备。
人类至今都没有找到针对病毒的特效药物,而疫苗就成了人类对抗病毒的希望。所以在这次新冠疫情期间,全世界的目光都放在疫苗的研发上。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与病毒赛跑,第一个进入临床试验的新冠疫苗来了介绍过,美国Moderna公司的核酸RNA疫苗是第一个进入人体临床试验的新冠疫苗。
这种RNA疫苗有什么优势呢?
历史最悠久的两个方法,一个叫减毒疫苗,一个叫灭活疫苗。这两类比较相似,我们从小到大接种的疫苗,绝大多数都是这两类。至今孩子们接种的麻风腮疫苗、水痘疫苗等,都是减毒疫苗;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流感疫苗、甲肝疫苗,都属于灭活疫苗。
但是,不管是减毒疫苗还是灭活疫苗,都需要好几年的研发时间,按照以往的科学法规,要求研发周期在8年以上,最长18年。在很多时候,甚至疫情都已经消失了,疫苗还在研发阶段,当年SARS疫苗的开发就是这样。我们根本没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去开发和生产疫苗。
还有一种是病毒载体疫苗,把基因序列包裹进失活的病毒外壳,递送进人体。康希诺公司就是我们开头提到的,通过利用腺病毒载体来开发这种疫苗,已于3月底完成一期临床试验,成为全球第一个启动二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疫苗品种。
随着技术的进步,科学家再研发出了一种新的技术
- 标签:男士网
- 编辑:郭晓刚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