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家居业,哪些经验值得国人学习?
【编者按】分析日本家居业的经验借鉴,不是照猫画虎或者亦步亦趋。我们回顾历史是为了抽象出底层逻辑。一个在消费升级中能够快速发展十年以上的行业,必然在某一方面呼应了社会发展的某种趋势,才能与社会同步发展。希望从日本家居业的分析中,能收获国人值得学习的经验。
本文发布于公众号“虎哥和他的朋友们”,作者为黄海;供业内人士参考。
大家好,我是黄海,峰瑞资本执行董事,一直关注家居这个赛道。一兜糖家居APP创始人虎哥,是我的好朋友。应虎哥邀请,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家居行业的思考和观察。
在研究中国家居市场的发展之前,让我们把视角切换到隔海相望的日本。
为什么选择日本?
中日两国的城市结构很像,车多道窄,餐厅等商业体密集,能够给消费相关的商业模式提供机会。除了人文地理上的相似性,中国和日本在经济发展趋势上也有相似之处。
根据摩根大通,中国实体经济未来十年发展阶段与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类似,主要体现在人均GDP和城镇化率两个维度。
中国2014年的人均GDP(现价美元)为7590美元,而日本在1981年的人均GDP(现价美元)为10212.4美元,两者几乎处在同一水平。中国的城镇化比率仍然较低,2011 年中国的城镇化率才第一次突破50%,2012年为52.6%。而根据统计,日本家居市场的规模为1.6万亿人民币左右,并且在上世纪80年代期间增长了近10倍。
日本在1970年的人均GDP跟现在中国比较类似,那我们很自然就看日本80年代,也就是现在中国的水平往后看十年,哪个行业增速最快?(不能完全照搬,但肯定有相似性)
第一名是人寿保险行业。
第二名是家居零售行业。
日本的人口老龄化在当时已经迅速地成为社会非常普遍的现象,所以跟寿险相关的行业一定是快速发展的。发展最快意味着在人均GDP到达这个水平之前,它的基数相对于它的潜力而言是有待释放的。这也是为什么日本80年代增速最快的不是服装行业,因为在GDP到达那个水平之前,也就是在中国现在的人均GDP水平下,服装的需求早已经充分的释放出来了,不需要等到今天才有一个大的红利释放。
但家居不一样,那家居为什么等到现在中国这个阶段(等同于日本80年代)才有一个大的发展呢?我觉得这是因为,大家刚开始有钱的时候,先去买别人看得见的东西,先把时间、精力和钱都花在外在的美上,比如化妆品增速在最近几年就非常快,服装行业也已经进入一个比较大的红海里面。等到了一定的生活水平之后,人们不仅会关注外在的、能给别人看到的一些消费,他更会关注自己是不是过得好,买了东西是不是能让自己开心,让家人开心,所以他会愿意在家庭环境的支出上有更多的选择、花更多的心思。
日本家居业借鉴一:消费升级最大的机会是本土化
伴随着消费升级浪潮的,往往是本土消费品公司的崛起。
日本发生过一起本土公司打败国际化巨头的典型案例。宜家1974年进入日本市场,由于产品不符合日本市场需求,在与日本本土品牌宜得利(NITORI)的竞争中渐处劣势,1986年,宜家退出日本市场,直到2006年,宜家才重新进军日本市场。
宜家在日本失败的核心原因在于,日本家居行业有很强的本土属性。
从销售渠道来看,日本大多数家具店是小型店面,因为城市格局紧凑,土地资源有限。宜得利在上海的几家店面,开在购物中心不起眼的地方,大概四五层,500
- 标签:
- 编辑:郭晓刚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