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家电行业

厦门将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争取新“城市名片”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2-1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我市将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昨日,由市政府印发的《厦门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出炉。这意味着,我市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将全力争取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张新的“城市名片”。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福州古厝〉序》指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此次厦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将为厦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有助于提升城市精神与内涵,打造高素质高颜值之城。

  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厦门将如何行动?市资源规划局、市文旅局牵头落实,摸清全市文化遗产家底、推动历史风貌建筑修缮与活化利用、强化文物保护能力……通过种种举措,全力推动申报工作开展,促使厦门传承历史文脉、提升文化品位,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焕发高素质、高颜值的城市风采。

 摸清家底梳理历史文化遗存

  厦门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西晋,厦门岛建城于明朝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1912年建县,1935年正式成立厦门市。厦门历史悠久、文化多元,历史文化遗存类型丰富、风貌独特,历史空间格局完整、遗存真实。历代文物古迹十分丰富,千百年来留下了大量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

  因此,申请历史文化名城,首先要做的是“摸清家底”。根据《方案》,此次申报工作中,各区将设立或完善名城保护机构,全面梳理和收集厦门历史沿革、地方历史与文化遗产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文史资料,不仅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包括历史街巷、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历史环境要素——如古塔、古井、牌坊、戏台、100年以上的古树名木等。家底梳理,分为不可移动文物、历史风貌建筑、红色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人轶事、厦台关系、保护规划、宣传工作、法律法规等。

  同时,将对全市物质文化遗产(文物)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挖掘,对文物进行建档、挂牌、保护、修缮,让每一件文物都能得到分类保护,全面强化文物保护能力;将对历史风貌建筑开展普查、认定、建档和挂牌等工作,做到每幢历史风貌建筑都有“身份证”。

 编制规划保存城市历史记忆

  近代历史的波折起伏,在厦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印记。在“老厦门”坐落的厦港、鹭江片区,走街串巷,随处都能遇见颇具风情的历史风貌建筑、历史街巷空间。这些历史遗存形成了具有历史特色的城市肌理、自然有机的道路格局、优美风情的街区环境,与多样的建筑风格和园林景观的物质遗存,共同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闽南地方文化与外来多元文化,在社会生活、建筑园林设计及建造、艺术风格、现代技术方面广泛而深入的交流,是全球化早期阶段人类价值观在东亚和东南亚沿海地区交流、互鉴、融合的集中体现。通过此次申报,有关部门将对这些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修缮进一步规划策划。

  在申报期间,市资源规划局将加快编制完成《厦门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一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不同的历史文化街区相应规划都将被量身定制,其中包括厦门市民熟知的鼓浪屿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中山路和集美学村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厦港和同安老城历史风貌区等。

 强化保护修缮活化利用并举

  文物保护是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重点要素之一。据悉,目前厦门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共1745处,登记汇总、专家甄别定级可移动文物共32442件,全市纳入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不可移动文物共209处(共261个点)。

  近年来,厦门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在我市翔安开发区、第二西通道建设、火车站南站改造、地铁建设等许多重大建设工程中,积极做好施工线路文物勘探,抢救保护了一批珍贵文物;还曾于2016年配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展厦门沿海水下文物调查,并积极发动祖籍厦门的华人华侨、海峡两岸厦门宗亲和信徒等投入到文物保护中。

  除保护外,有关部门还将加强对已公布的文保单位、不可移动文物点、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建筑的修缮整治——根据《方案》,有关部门将在申报期间,重点推进鼓浪屿、中山路和集美学村历史文化街区的修缮整治,或将恢复部分重点历史街巷的原有铺装。

  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历史风貌建筑、历史文化街区或将得到进一步活化利用。事实上,在活化利用历史风貌建筑方面,鼓浪屿就是一个行动范本。鼓浪屿有931栋历史风貌建筑、154栋为文物保护单位,自实施“全岛博物馆”计划以来,已建成十个主题展馆,充分展示了鼓浪屿教育、医疗、社区建设、音乐、人文等各方面的成就和价值,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推进文旅融合;鼓浪屿还出台“以奖代补”政策,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利用历史建筑开设各类历史文化展馆,丰富历史建筑活化利用方式。除历史风貌建筑外,《方案》还要求有关单位依托博物馆、历史文化街区、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建立和完善一批非物质文化传习中心,实现活态传承与系统性保护。

  保护修缮与活化利用并举,将促使历史风貌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在保留城市记忆的基础上,焕发新风采。(记者 袁舒琪 黄语晴 通讯员 翁芳玲)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