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家电行业

湖里殿前街道新老高殿人筑起“铜墙铁壁” 加强管理助企业复工复产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2-1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昨日凌晨,高崎村口,返厦的务工人员拖着行李准备进村;下班的居民,行色匆匆,赶着回家……守在村口检测体温的志愿者迎来了一天当中最忙碌的时段。

  湖里殿前街道高殿社区是厦门岛内最大的“村改居”社区,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近15万人,其中有13.8万人左右的流动人口。这里多为开放式地形,是外来务工人员的聚集地,也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区域。

  随着辖区内企业陆续复工复产,防疫工作面临着巨大考验——不仅要排查人员车辆,还要帮助企业快速复工,为他们量身定制“24小时通行牌照”。关键时刻,上百名高殿青年挺身而出,发扬不怕苦不怕累、敢于奉献的精神,冲锋在防疫一线,为居民守好家园,为企业复工复产护航。“让我们最自豪的是,在困难面前,最先站出来的、冲在最前面的是高殿的90后青年们!”高殿社区书记陈仁忠感慨道。

【故事1】

 下班回家小伙儿接着“站岗”

  大年初二,当多数同事还宅在家里享受假期,陈东旭就已经奔走在防疫工作的路上了。社区发出倡议时,他立即响应,主动参与志愿服务。负责疫情防控宣传的他,挨家挨户发放宣传单,把宣传横幅挂到显眼的位置,他日行2万步,走遍全村大街小巷,每天一走就是7个小时,顾不上休息。

  在村口悬挂宣传横幅时,陈东旭“盯”上了一个两层楼高的围墙,梯子不够高,他就借来了垃圾车,把梯子搭在垃圾车上,再爬上去悬挂……除了宣传,他还不停地打电话排查,守在村口测量进村人员的体温。

  “你好,这不是诈骗电话,我是高殿社区的工作人员,现在是特殊时期,请配合我们工作。”从大年初二至今,高殿社区郭骏琪通过电话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他说话不紧不慢、语气柔和还很有耐心,时间一长,就成了高殿社区防疫宣传“红人”:大家一听到郭骏琪的声音,都十分配合排查工作。

  “居民需要我们,我们不能退缩。”25岁的小伙儿陈涛和陈鹭伟从小在高殿长大,也是湖里东部旧村改造青年突击队的成员。面对疫情,他们开启“拼”的模式——白天冲在征地拆迁一线,下班到家后,换好衣服就准时出现在高殿社区寨上社的出入口,参加疫情防控工作。

  “把好进村的每一个路口,才能牢牢封锁住病毒。”夜间温度骤降,寒风中,陈涛与陈鹭伟没有喊苦喊累,依然坚守在志愿岗位上。

 【故事2】

“高殿女儿”回娘家“战疫”

  放下嗷嗷待哺的孩子,毫不犹豫投身“战疫”一线……社区发起号召的第二天,90后党员陈燕萍就主动报名参加,将年幼的孩子交给父母,放弃哺乳假,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来。“关键时候宝宝很乖,吃饱喝足就不吵不闹。”陈燕萍说。

  在这个春节里,每天一早陈燕萍就会准时出现在社区,主动承担起进出人员的排查工作,“您好,我是社区的志愿者,你们今年有回湖北老家吗?现在……”没等陈燕萍说完,电话就被挂断了,她只好再次拨通电话,耐心解释。

  陈诗怡从小在高殿长大,现居住在集美杏林,得知社区需要人手防控疫情,她不顾辛苦,主动加入一线防疫工作,每天驱车“回娘家”站岗。

  “请停车,你们是从什么地方过来的呢?”除了问询,陈诗怡还会查看进入社区车辆的行车记录,确认其轨迹,细致排查。适逢返程高峰,她忙得一刻也停不下来,但她依然每天按时报到,依旧坚持着自己负责的工作,“这是我们的家园,我的心始终跟大家在一起,要跟大家一起守护。”陈诗怡说。

【故事3】

 一家三口轮流把守村口

  在青年志愿者中,28岁的乔琦声音甜美、举止文雅,令人印象深刻。她是土生土长的高殿人,大年初二,在党支部的号召下,乔琦与父亲乔生贵、母亲林春梅一家齐出动,主动肩负起高崎村口的排查工作,高峰期会有上百人同时进村,她都要一一详细登记,严格按照疫情防控程序执行。

  口罩、护目镜、手套……每天下午,换好防护装备后,乔琦就会准时出现在村口。志愿服务过程中,她滴水不沾,“一喝水就容易上厕所,会耽误工作时间,进村的人一路过来要测量十几次体温,如果登记的速度慢下来,也会耽误大家的时间。”她说,每天自己结束工作,父母就会接替她继续上岗。

  除了完成社区里的防疫志愿工作,作为一位学生托班的老师,除了布置日常的作业,乔琦还利用线上工作群向孩子及家长宣传防疫知识,嘱咐他们不要轻易出门,“社区里有很多长辈没日没夜地坚守在防疫一线,作为年轻人应该更懂得勇于担当。”她说。(记者 陆晓凤 通讯员 钟慧珊 陈鉴武)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