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着力解决小区民生问题 二次供水“大变身”
水压不足咋解?智慧泵房来改造
拧开水龙头,大股自来水哗哗涌出。“水压足,水也比以前清澈了。”家住芗城区工人新村的李老伯说。最近,他家刚完成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原先的二次供水管网更换为全新的内衬不锈钢复合钢管。“我们建加压泵房,增设阀门、水表组、消火栓、自动化二次供水设施,并更换老旧供水管线,进行安防物防修复。”漳州发展水务集团供水分公司副总经理黄智忠说。
工人为老旧小区安装二次供水加压设备,解决水压不足问题。
工人新村小区于2000年建成,共25栋,层高为9层。由于管网老化,部分管线出现滴漏。用水高峰时,小区6层以上水压不足,供水不稳定。改造中,项目方针对小区情况,在7楼及以上住户增设加压泵房,为高层用户集中加压供水。
在市区东岳华兴楼,记者看到,里面的供水泵已更换一新。小区进出口铺设管道处还标注专用管道的温馨提示。“6年了,终于正常用上自来水了,不仅洗菜做饭、冲厕所不用愁,还能在家里洗澡。”华兴楼高层住户李明表示,自家用于储水的四五个水盆、水桶如今都收起来了。
改造中,项目方还在小区内增设二次供水智能监控和预警系统,为智能管理做前期准备。“水压不稳有部分原因是老旧供水管线有漏点。纳入智能管理后,我们可通过夜间小流量来辅助判断,看小区是否漏水。”黄智忠举例,正常一天的用量是100吨,若夜间3:00—4:00突然有每小时20吨的大流量,并持续不变,基本可以判定漏水,就要请专业队伍对小区地下管道进行排查。
工程复杂咋办?共建共治共享
早在去年,漳州就下决心对主城区老旧小区进行二次供水大起底。“经对各小区周边市政供水情况、供水管网现状及供水压力摸排后,我们决定对老旧二次供水设施分批次维修改造。”漳州市住建局副局长张永金告诉记者,去年和今年列入改造的小区分别有23个和77个。其中,77个小区的改造总投资约1.7亿元,涉及用户约4万户,并推进老旧小区用户一户一表改造。
“改造内容是从市政接驳点到小区居民户表之间的管道,项目于7月底分批进场,目前已基本完成改造。”漳州市住建局城建科城市供水负责人柯亭森说,虽然工程进展得顺风顺水,但启动之初,他们也遇到“供水设施由谁负责、更换资金谁来出”等诸多问题。
“经协商,政府和国企各承担50%,也就是0.85亿元。”柯亭森说,财政承担部分按现行财政体制由市、区两级财政五五分担,市区两级财政补助资金按照年度改造计划预算安排,居民仅需承担家门口一小段延长管道的费用。
与一般工程不同,二次供水设施维修改造工程点多面广,而且集中在老城区。工程启动面对的难题是无法集中管理、难以确定管线规划路由、地下管网复杂易交叉、作业面窄小施工难度大,施工中可能还会损坏其他管线。因此,整个项目由漳州市住建局牵头,业主是漳州发展水务集团,再通过招投标程序采用EPC(设计施工采购一体化)模式运作。“这样遇到问题可及时反馈,随时调整设计方案。”柯亭森说,同时,作为牵头单位,住建局建立市、区、镇(街)、项目实施单位联动机制,并与规划、交管、城管等相关部门协调,加快进行线位规划、占挖道等相关手续审批,协调解决工程改造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
目前,不少老旧小区仍沿用总表计量收费。因管线设计安装不合理、内部供水管道陈旧老化,“跑冒滴漏”现象导致总表和用户分表读数差距很大,部分居民需承担不少公摊额外水费,邻里间常产生矛盾。二次供水改造后,一户一表改造也将同步推进。改造后,居民可通过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方式直接缴交水费,避免因水费分摊产生纠纷。
水质安全咋管?谁供水谁负责
二次供水改造后,水质安全该由谁来监管呢?
根据《物权法》,小区二次供水设施属全体业主所有,业主须共同维护管理。但实际情况是,业主普遍忽视二次供水设施的维护管理,只是简单委托物业公司管理。而物业管理单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导致二次供水设施设备得不到正常的维护、保养和更新。同时,由于没有专职的水质检测设备和人员,物业对二次供水水质无法检验和监测,不能确保二次供水水质安全。
此外,改造过程中,项目方需增设二次加压设施。但是,设施用电电表由谁申请,电费谁来买单?如何才能平衡业主、物业的利益?这些都是问题。
为此,老旧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实行“建管合一”,即由供水企业统一改造和管理,政府和供水企业共同承担改造费用,日常管理费用纳入水价。由于目前是严格执行统一水价,没有实行差异化水价政策,有专家建议,根据老旧小区二次供水设施的改造和管理情况,出台加压加价政策,即对需二次加压供水的用水户增收二次加压水费,用于二次加压设施维护管理,保证加压设施装得上也用得上。
“水务集团完成二次供水改造后,直接将水箱泵房、加压设施、供水设施全纳入管理。特别是水箱清洗消毒维护方面,我们组建一支专业化水箱清洗消毒队伍。另外,水质远程自动检测等设备也将启用。”黄智忠表示,谁使用谁埋单,这种“用户水费回收成本及维护费”的模式相对合理,在推广方面有优势。
当然,二次供水改造毕竟是新尝试。目前,改造缺乏标准,导致改造不够规范,无据可依。有关部门正计划制定改造标准,明确技术规范和主材主设备技术及品质要求,从根本上保证改造成效。如果工程进展顺利,未来可以在全市各县市区老旧小区中逐步推广普及。(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如飞 苏益纯 白志强 通讯员 郑蔡乐 文/图)
- 标签:
- 编辑:郭晓刚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