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科技产品  节能

光伏上游产能紧缺,中下游扩产不断

  • 来源:互联网
  • |
  • 2021-11-2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京正孕婴展

近日有关于京正孕婴展的话题受到了许多网友们的关注,大多数网友都想要知道京正孕婴展问题的具体情况,那么关于京正孕婴展的相关信息,小编也是在网上收集并整理的一些相关的信息,接下来就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下小编所收集到的与京正孕婴展问题相关的信息吧。

点击(前往)进行了解>>

以上就是关于京正孕婴展这个话题的相关信息了,希望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这些新闻大家能够感兴趣哦。

新能源高景气持续,光伏企业扩张凶猛。

11月17日,晶澳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与辽宁省朝阳市政府、辽宁朝阳县政府于今日签署《投资框架协议》,公司拟于辽宁省朝阳市投资建设“晶澳朝阳综合新能源产业基地”,预计总投资额约为100亿元。

这不是晶澳科技今年第一笔百亿级投资。

晶澳科技3月初即已公告,公司与江苏省启东市政府签订《战略投资框架协议》,拟在江苏启东经济开发区投资建设20GW光伏电池、组件及配套光伏装备项目,预计分4年建设,项目计划分3期执行,拟投资总额达102亿元。此外,晶澳科技还计划在扬州投资100亿元建设光伏电池和组件项目,在包头投资50.24亿元建设三期20GW拉晶、20GW切片项目。

晶澳科技在8月发布定增预案,拟定增募资总额不超过50亿元,用于年产20GW单晶硅棒和20GW单晶硅片项目、高效太阳能电池研发中试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在新能源的浪潮下,隆基股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等光伏企业发展日益加快,特别是在资本的加持下,充足的资金支撑了产能扩张的速度。

“光伏企业大手笔扩产,主要有三方面因素。”泓达光伏创始人刘继茂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一是基于世界各国减碳排放的压力,对光伏安装有明确的指标;二是光伏行业技术更新很快,采取新技术和新工艺,如HJT(异质结)技术、TOPCon技术、颗粒硅等,能够在赛道上领先竞争对手;三是防止在某个环节被竞争对手“卡脖子”。

不过,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今年宣布产能扩张的光伏企业大多集中在中下游环节,处于行业上游的硅料项目,其扩张速度则大大落后于中下游项目,而行业所需的原材料——硅料的紧缺情况更在短期内难以缓解。

上游产能紧缺,中下游扩产不断

据东吴证券研报数据,光伏板块2021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012.78亿元,同比增长57.94%;实现归母净利润362.27亿元,同比增长59.52%。相比起风电板块(前三季度营收1253.49亿元)和核电板块(前三季度营收1800.90亿元),在新能源四大分支“风光水核”中,光伏依然是增速最快、营收规模最大的板块。

2012年以来,清洁能源逐渐在电源侧占据越来越高的重要性。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指出,近十年间,全球风光渗透率由1.8%上升至9.1%,中国风光渗透率率由1.2%上升到9.3%,均有较大增长,然而在总发电结构中仍然处于较低比例,渗透率仍有大幅提升的空间。

扩产,成为企业争夺市场份额的关键。在“双碳”目标推动下,光伏企业扩产周期已至。

“光伏企业从2020年开始大规模扩产,到2021年10月,光伏企业扩产资金已经超过600亿元。”刘继茂对时代周报记者说,“从硅料、硅片到电池片、组件,国内每个环节的产能都超过400GW。”

时代周报记者发现,2021年以来,晶澳科技在产能扩张投资额上领跑全行业,而光伏龙头隆基股份、传统老牌企业中环股份、东方日升、阿特斯等也均有相应的扩产项目。

光伏产业链环节分为上游的硅料、硅棒、硅片,中游的电池片、组件,以及下游的逆变器、发电系统。其中,电池片是光伏产业的核心,也是技术迭代最快的环节。业内认为,电池片基本决定了未来产业链的技术路线和效率走向。

“电池片环节的设备资产投资较重,对工艺改进和设备升级要求较高,而现有的PERC电池片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天花板。”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电池片环节正在向TOPCon技术快速发展,但HJT电池技术进步也很快。

“在‘成本为王、效率优先’的发展趋势下,中小电池片企业或者新投建能力比较弱的厂家,其生存压力会很大。”他补充道。

然而,在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的情况下,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大规模扩产并没有带来规模效率提升的好处——成本下降。

刘继茂认为,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制了光伏安装需求。“硅料价格从每公斤50多元涨到每公斤270多元,硅片也跟着涨价,单单是做组件的价格就从2020年4月的每瓦1.4元涨到每瓦2.1元。”刘继茂对时代周报记者说,“尽管2021年光伏利好消息不断,国家也在大力支持,但实际安装量并不会比2020年增加很多。”

华金证券研报数据显示,2011-2020年,我国光伏新增并网装机量从2.13GW增长至48.2GW,年复合增速高达40%。截至2021年10月底,全国1-10月新增光伏装机量为29.31GW。这意味着,如果2021年的光伏装机量要超越2020年,第四季度需要一次幅度较大的增长。业内观点认为,前三季度的装机量增速不及预期。

祁海珅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对于光伏企业来说,尽快把目前的库房存货组件转为电站应用,提高存货周转率,才是关键。很多光伏企业三季度的存货价值,同比增长在50%-150%左右的不在少数,存货压力很大,如何去库存应该会成为半年内各大组件企业最应该解决的事情。

颗粒硅逆势上位?

要提高装机量,光伏企业面临的第一道坎是原材料价格问题。

主打“平价”的光伏行业对价格变化尤为敏感。今年以来,硅料价格持续上涨,光伏企业不得不对产品提价,这无疑冲击了光伏“平价”属性。

“今年硅料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是硅料稀缺。”一名接近保利协鑫能源的知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说,“实际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下游产能快速扩张导致硅料产能开始稀缺,硅料和下游需求之间长期供大于求的状态出现了反转。”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环节扩产多需时间较短。一般情况下,硅片、电池片只需3~6个月时间就可以建设起一定的规模,而组件的建设周期更是可短至3个月内。相比之下,硅料扩产的建设周期较长,一般需要18个月以上,且属性与下游并不一致。

“硅料是一个精密化工行业,门槛对于下游制造业而言更高一些,安全生产更方面的要求也会更高。”上述知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说。尽管6~9月期间硅料价格横盘,但9月以后,受“限电”及旺季预期影响,硅料价格再度跳涨。今年以来,国内多晶硅料均价从每吨8万元涨至每吨27万元左右。

纵观光伏产业链发展史,共出现三次因阶段性供需错配而促使硅料价格上涨的阶段。有观点指出,多晶硅料是产业链中技术、资金壁垒最高、扩产周期最长的环节之一,叠加例行检查、生产事故等因素,硅料的确比其他环节更容易出现因供不应求而导致涨价的情况。

国金证券研报数据显示,2021年各硅料厂商均有扩产计划,总扩产产能约72.5万吨,但到2022年可贡献产量不过25.3万吨。而2021下半年至2022年间将新增100GW以上单晶硅片有效产能,对应硅料需求约29万吨,高于同期硅料供给增幅。

该机构亦指出,2022年硅料是光伏产业链供给瓶颈环节,其产能决定终端装机量。2021年多晶硅产量约57万吨,按明年硅料产能释放节奏,预计2022年多晶硅新增产量22~27万吨,合计可满足260~280GW组件需求,同比增加35-45%,与下游环节扩产产能比较,明年硅料大概率仍是供应链瓶颈。

目前,世界上绝大部分厂家均采用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硅料紧缺之下,有企业已经开始考虑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替代,比如颗粒硅。颗粒硅是硅烷法生产出来的颗粒状多晶硅,主要具有密度小、流动性好、电耗低、单位投资额少等优势,但在产品纯度、运行稳定性和产品一致性方面也存在短板。

保利协鑫能源是颗粒硅路线的“主力军”。“硅料紧缺对颗粒硅的应用是有推动作用的。”上述知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颗粒硅原来的品质问题已基本解决,将颗粒硅作为主要原材料,从具体的生产指标上来说,甚至可以做到完全替代硅料。

记者注意到,保利协鑫能源已与双良节、隆基股份、中环股份、晶澳科技等多家光伏企业签订百亿级硅料采购长单,目前在手订单销售量超过70万吨。而在11月18日,保利协鑫能源获上机数控追订9.75万吨硅料,按市场价格测算,该采购金额高达262亿元。

“颗粒硅建设流程短,投资相对来说也比较少,扩产周期要比硅料快6个月以上,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下游硅料的紧张。”上述知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明年年底会是颗粒硅厂商的一个大爆发。

文章来源:时代周报

●TrendForce集邦咨询是一家横跨存储、集成电路与半导体、晶圆代工、光电显示、LED、新能源、智能终端、5G与通讯网络、汽车电子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全球高科技产业研究机构。公司在行业研究、政府产业发展规划、项目评估与可行性分析、企业咨询与战略规划、品牌营销等方面积累了多年的丰富经验,是政企客户在高科技领域进行产业分析、规划评估、顾问咨询、品牌宣传的优质合作伙伴。

让我尝一下小肉饼 #/bj/meirong/6890.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