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产品  进口

“新规范”施行第一天,各大车企要做哪些调整?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10-0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网上单身

近日有关于网上单身的话题受到了许多网友们的关注,大多数网友都想要知道网上单身问题的具体情况,那么关于网上单身的相关信息,小编也是在网上收集并整理的一些相关的信息,接下来就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下小编所收集到的与网上单身问题相关的信息吧。

点击(前往)进行了解>>

以上就是关于网上单身这个话题的相关信息了,希望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这些新闻大家能够感兴趣哦。

撰文 / 张椿琳

编辑 / 张霖郁

设计 / 杜 凯

2020年10月1日,一部新的法律规范正式实施,即《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以下简称“新规范”),这是继2017年底发布征求意见稿之后的一次重要修订,它更加关注当前大数据发展环境下的个人信息安全。

汽车行业智能化和网联化的转型升级,不可避免要涉及到大量个人信息的采集和应用,那么我们该做出哪些调整以应对“新规范”的要求呢?

首先,我们来整体把握一下“新规范”的主要修改内容和方向。除了“授权同意”“账户注销”“实现个人信息主体自主意愿的方法”等内容的修改外,还新增了多项业务功能的自主选择、用户画像、个性化展示、个人信息汇聚融合、个人信息安全工程、第三方接入管理等相关要求,比如规定了定向推送相关要求以及用户可以撤回的权利。

提出了平台第三方接入责任的相关要求,对第三方接入的监督管理责任进行细化,并以App为例进行解释说明,加强标准指导实践,比如车企必须管控在车主App中的SDK合作方的数据采集、存储和使用。

同时,在个人生物识别信息收集方面也做了非常明确的规定,信息收集前应单独向个人主体告知并征得个人信息主体的明示同意,收集后个人生物识别信息要与个人身份信息分开存储,且原则上不应存储原始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等内容。

注重保护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已成为每个企业的必要责任,利用新技术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最大化开发数据价值,实现数据驱动也成为每个企业的必修课

这些主要的修改内容与汽车行业,尤其是营销领域的业务息息相关。车企应提前做出改变,重新梳理客户全生命周期的授权管理体系,在“新规范”正式执行前完成调整,以确保用户数据应用合法合规,避免用户投诉和相关法律风险。这次调整不仅涉及线上、线下,还包括第三方数据接入。

线上,车企自建的2C触点(如车主App、官网、订阅号等)需要变更隐私声明并重新获取用户授权,声明中需明确数据采集范围以及必要性、明示数据应用主体以及应用目的、明示集成的第三方SDK范围以及第三方SDK的信息收集内容及应用目的。另外,也需明确告知用户可以有权利要求删除其个人数据等。在这一方面,天猫平台的用户隐私声明值得研究和参考。如下图所示:

隐私政策内容范围

数据收集说明

数据删除说明

天猫从数据的采、存、转、用、管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特别是采,从为用户提供的服务出发,精准地向用户明示每一类服务所必要收集的数据字段,以及基于这些信息提供的服务内容。这样一份详细的用户隐私声明,不仅仅可以为企业规避法律风险,更能让用户感知到企业对个人隐私保护的用心和诚意,提升用户好感度。

线下,需要从客户服务全链路考虑(进店、试驾、订单、交车),目前试驾和订单基本上各品牌已在试驾协议、订单合同中都包含了隐私声明,但是在进店这个环节,大部分品牌是缺失的。简而言之,如果客户只进店而不试驾、不成交,从数据安全角度,品牌是无权对其进行再次触达及营销的(同2020年8月知名人士刘润举报四川航空侵犯隐私)。

值得一提的是宝马品牌,在2019年底已经开始在此方面进行布局,在进店客户信息登记表中添加个人信息保护声明相关内容,要求经销商前台在客户离店前,引导客户进行签署,并作为商务政策敦促门店执行。前段时间,笔者与一家宝马4S店的总经理沟通,其反馈目前进店客户签署率达到95%以上。这一动作,值得各品牌借鉴。

图片来源:上海数策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数字化时代,车企除了不断加强自身的数据资产外,还需提前布局外部数据合作生态。只有整个社会的数据流通起来,才能更加高效地保障车企的出行服务化转型。例如,营销领域的个性化推送是客户运营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车企对客户的洞察更加精细和完备。因此,车企除自有数据外,还需要与数字媒体、运营商、互联网公司、金融机构等进行多方合作。

“新规范”实施前,车企与外部数据合作的主要模式为数据资产补充,“新规范”正式实施后,数据的流通管控更加严格,外部数据合作伙伴也在逐步规范,除了要求供需双方都具备完整的用户授权外,数据服务内容也逐步由个体信息向群体分析转变,合作模式逐步由数据资产提供向结果导向和应用价值导向转变。

在技术方面,为了在促进数据流通的同时,保障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资本较为雄厚的数据生态参与方也都在隐私计算上布局,比如蚂蚁金服的多方安全计算、微众银行的联邦学习、上海数据交易中心与公安部第三研究所联合研制的 XID标记技术。这些新技术均通过隔离数据和不可逆加密算法的方式,实现了数据“可用不可见”,也逐步成为了新的数据流通趋势。

近五年,国家多次提出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步伐,积极布局数字经济相关产业,快速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已成为当今最重要的经济增长引擎。与此同时,法律法规日趋健全,数据采集和使用的边界也逐渐清晰透明,注重保护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已成为每个企业的必要责任,利用新技术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最大化开发数据价值,实现数据驱动也成为每个企业的必修课。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