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还是打破汽车造型内卷时代?
近日有关于泰炯的话题受到了许多网友们的关注,大多数网友都想要知道泰炯问题的具体情况,那么关于泰炯的相关信息,小编也是在网上收集并整理的一些相关的信息,接下来就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下小编所收集到的与泰炯问题相关的信息吧。
以上就是关于泰炯这个话题的相关信息了,希望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这些新闻大家能够感兴趣哦。
撰文 / 马晓蕾
编辑 / 牛跟尚
设计 / 师瑜超
当下 “内卷”成了一个出现频率极高的词,无论人们在谈论什么话题,“内卷”总是不绝于耳。教育内卷、职场内卷,要逆天改命的焦虑情绪无处不在。
2021年6月10是第十三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的第一天,7位中国汽车行业顶级的设计师坐在一起,感叹新能源汽车简直“卷”的太厉害了,设计同质化严重,“本质突破”成为了悬在每一位设计师心中的一个难题。
在网易工业设计前沿Studio主理人武岳主持下,一汽红旗造型高级主任设计师丁杨峰,集度汽车Head of Design Frank Wu,上汽集团技术中心副总设计师兼全球设计总监邵景峰,长安汽车品牌公关部总经理、长安欧洲设计中心董事长、长安汽车品牌公关部总经理陈政,合众汽车副总裁兼设计中心总经理常冰,轩辕奖评委、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傅立志等嘉宾围绕“新汽车造型设计如何能本质突破”主题参与了圆桌讨论。
“大家都长一个模样,不要说摘标了,放上标,都分不清。” 谈到目前新能源汽车的设计,邵景峰这样说到。比如新能源汽车就一定要配备大屏?所有车辆都是贯穿式尾灯设计,消费者难道不会审美疲劳吗?打破内卷、冲出束缚,让汽车设计可以自由驰骋成为了汽车设计师们的共同愿景。
有的时候,那些设计师熬了无数个夜,耗费了无数脑细胞换来的更加流畅的车身线条、更加现代感的设计语言,在很多消费者眼里却只是一句简单的“这些车长得都差不多”。这种差异的存在将设计师的工作变为了“无效”设计。为什么消费者没有收到设计师发出的这些信号呢?
几位设计师在讨论中提到了一个汽车设计中经常用到的概念package设计,有人认为,单调的package限制了汽车设计中的颠覆性创新。简而言之,就是汽车再怎么设计,一旦package固定了,也就限制了这辆车是什么类型的车,有哪些功能,能装多少人多少行李。虽然造型风格可以千变万化,但整体形态已经被确定了。
随着80后、90后,甚至蓄势待发的Z世代成为购车主力军,加之汽车电气化、智能化趋势叠加,汽车设计迎来了新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设计师不再仅仅是设计汽车,而是设计生活的品味。正如常冰所说:“设计师一直在做未来的东西”,“每一个人买到的车都是四五年前设计出来的”。
设计师需要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对五年后消费者的审美和流行趋势做出精准的预判。具备“先手”思维已经是设计工作的本质要求。正如常冰所说的:“当我们的自主品牌出现了几个小而美的特殊品牌时,设计师的春天就来了。”
以下是圆桌论坛内容实录。
武岳(网易工业设计前沿Studio主理人):刚刚的演讲我认为是第十三届中国汽车蓝皮书峰会第一天最精彩的一段,我个人非常荣幸来到第十三届中国汽车蓝皮书峰会论坛。2020年的疫情都没有拦住我们的脚步,今年有幸再次成为这一次的汽车论坛主持人,我们这一次的主题叫做“新汽车造型设计如何能本质突破”。
今年论坛的大主题叫做“先手”,在来合肥的路上我也在持续关注本次论坛,想必大家都知道,本届汽车论坛让我们看到汽车行业持续发展到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阶段,想在汽车变局中拥有领先的思维,就要先手的布局。
我个人认为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汽车工业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新能源汽车在未来五到十年是发展的黄金时期,汽车设计也迈进了新的纪元。在我们这些80、90后成为消费主力军的当下,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新能源消费新趋势,无疑对汽车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对汽车造型提出了本质突破的要求。正所谓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怀揣着对未来汽车的美好期待,我们一起进行讨论。
今天现场的几位都是我的好朋友,基本上有的一周、有的一两个月都要见一次面。刚刚说到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接下来的问题就要牵涉到如何为时尚环保、经济高效的新能源汽车注入情感化的设计?
新能源不能激情澎湃一点吗?
邵景峰(上汽集团技术中心副总设计师兼全球设计总监):武岳老师刚才开场把话都讲的差不多了,我补一补就可以了。新能源话题比较火,做了这么多年汽车设计,如果不做新能源,不弄几台新能源车,确实在圈子里没法混。做了这么久,发现新能源汽车是极度的内卷,大家都长一个模样,不要说摘标了,放上标,大家都分不清。所有设计团队也要不断地思考,在未来如何破这个局,解决极度内卷化的问题。
情感化是很好的武器,人有七情六欲,现在电动车里面只用了一欲,清心寡淡一点,匹配新能源节能环保一点,那为什么新能源就不能激情澎湃一点?不能与现在的人群贴合更丰富一点呢?其实设计师还没有把所有手段用完,真正的大内卷还没有到来。
我觉得情感化可以把所有我们认为和车快速移动相关的,都在新能源汽车上使用,而且在未来,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汽车的动力形式,大家并不认为新能源汽车一定要做额外的造型,不一定的,这个时候就有很多机会可以发挥,我认为汽车设计的春天还没有到来。这是我的观点。
武岳:我有一点想法,过去十年,汽车设计的趋势、关键词有很多,最具代表性的大屏、贯穿式尾灯,诞生了一些作品比较同质化,归根结底的原因是工业背景下有一些束缚。我接下来的问题想问一下政总,如何在当代工业束缚下,甩掉一些比较老掉牙的“package”设计,甩掉束缚让设计自由驰骋?
陈政(长安汽车欧洲设计中心董事长、长安汽车品牌公关部总经理):无论是互联网造车还是传统汽车,Package甩不掉的。我刚刚演讲中提到了如何甩掉传统的束缚,或者说在原有的基础上,造型极度内卷状态下做创新,本质上还是回到你自己的品牌诉求,因为差异化的竞争不是设计的诉求,它是每个品牌要活下去,就一定要和别人不一样。
如果一样了,只能降成本。设计要把这个品牌本质的诉求体现出来,用有形的手法。这一直是设计师从做设计开始,安身立命,以及天然所带有的责任,就是要增加非常多的方式。
在不同的时代,我觉得它有不同的品牌内核,通过这个内核,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形式、不同的趋势表现。在未来,刚刚景峰说冷静,我觉得科技的语言有非常多的体现方式,可以张扬,可以犀利,可以温吞,也可以冷静。
其实换一条赛道,每个人都可能具备去占那个先手的机会。其实很兴奋的,传统的燃油车的形态已经被固定了,可是在新能源车这个新赛道上,我认为完全有机会,本质上可以回到我们用设计思维去思考这个问题。
武岳:我在开场的时候说到智能汽车在引领我们的一部分设计潮流,智能汽车不仅考虑驱动方式、功能、舒适、安全性,在体验经济时代,注重人的感受和使用体验更好的一款产品。智能汽车内饰作用会突出,接下来的问题我会抛给Frank Wu,他作为一名美籍华人,有丰富的汽车设计经验,在车联万物时代,怎样站在用户角度做汽车设计,包括外饰和内饰设计?
Frank Wu(集度汽车Head of Design):今天很荣幸,和各位设计老师同台,我的压力很大。传统的汽车设计更符合硬件设计,有很多的按钮,去展示一样的功能。现在是硬件和软件联合在一起,我觉得未来我们会看到软件智能化设计,从我的角度来讲,特别是内饰,其实外饰也一样,未来AI时代,有了智能化的技术去支撑,设计师可以打开一个很大的空间,从一个不同的思路,落地外观和体验的设计效果。
听了刚刚邵总、陈总说的观点,我真的学习了很多,他们说了未来的设计方向到底会是什么样的。我认为不同的设计师有不同的风格,有的风格有他自己的调性,有的风格想突破自己,而最终还是客户体验。
武岳:Frank Wu的观点我非常认同,我个人非常希望你有一些作品推出,呈现给我们。在我们日常乘坐的空间里,无论是上下班,还是休闲娱乐,车内的空间布置比较重要,在无人驾驶的状况下,如果遇到危险,座椅已经旋转到向后的状态,该怎么快速调整过来,这是未来新出行要解决乘客安全性的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未来座椅布局可能会产生变化的地方。
Frank Wu:我补充一下,陈总刚才的说法我非常赞同,现在设计师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就是布局,有人机、工程、法规要求。非设计内行的观众,他们会觉得很多设计很相近,为什么不能做的更突破?
其实我们很多时候看到更新的东西用概念车去展示,是因为它不用符合很多人的要求。讲到智能座舱,各位都会想不同的办法,在现在现实框架里怎么去突破未来的座舱设计体验,很多设计师都想过,可是最终怎么用技术去推动这些东西落地到量产的产品上,这是我们最大的挑战。
汽车设计会到头吗?
武岳:聊了两个比较专业化的问题后,接下来的问题想问一下丁杨峰先生,刚才邵总说了,中国设计师的春天还没到,那么您认为汽车设计做到什么状况才是到头了?
丁杨峰(一汽红旗造型高级主任设计师):做到什么时候才能到头了,我认为可以一直做下去,只要我们还有出行需求,我觉得我们未来的需求还有很多的变化,未来还可以做的更精彩。你这个问题好像在反问我们,我们现在内卷太厉害了,是不是没有再往下面做的空间了?我们今天的论坛环节,包括刚才几位老总演讲的内容,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未来的设计会更加蓬勃地往前发展,在多个维度发展,适应每一个人未来不同的需求。
武岳:几位设计师都做了精彩的解答。接下来的问题抛给傅教授,您作为汽车界的学者,也是一名知名汽车设计师,每一个品牌都是来自于汽车设计师的灵感,您认为这句话有没有道理?这个问题也是我来之前,关注汽车设计的一些网友、消费者关注的问题,所以想问一下您的观点。
傅立志(轩辕奖评委、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我要验明正身一下,我整整在企业界服务了三十年,做全职教育工作者才八年而已,我是根深蒂固的从企业的观点来干事情。近些年来,有人评价我倚老卖老,有的时候已经站着说话腰不疼了。
我有一个观点,我要保证我的学生至少有三十年的职业生涯,所以这就让我改变了对很多事情的看法。
回到你刚刚的问题,一个品牌或者是一个系列的产品,设计总监是不是影响了它的品类、情感?我的回答,希望一定是,有相当多成功的公司是,也有几个很知名的公司不是。
过去我们讲造型设计,今天不太愿意说,好像说造型设计比较Low,其实随着时代的进步,造型设计稍微讲广一点,叫做工业设计,再广一点是所谓的泛设计,泛设计就牵涉到了战略。
工业设计不太好说。造型设计是战术。我说希望是,意思是有相当多的公司,负责造型这一块的负责人,他确实是,不只是在战术上,而且在战略上,整个公司在这一块确实是给他一票否决权,这种公司今天还有很多,不胜枚举。国内偏向这一块比较多,都已经被大家提烂了,我都不想讲了。
在国外最有名的,今天大家公认的那两个神的公司,他们确实是领导一言堂,姓乔和姓马(乔布斯和马斯克)的一言堂,原因是他们有明确不同的战略,所以他们的设计总监就来执行独特有高明的战术。
在国内,很多时候战略不明,设计总监为了防止内卷,刚才邵总也提到,好像永无止境的在差异化和同质化之间轮着转,其实这是停留在战术的级别上。当没有一个明确的能够让你破局的战术指导思想,可能你就在这里面重复。
武岳:我想补充一点,一个企业,一个品牌的设计总监,他的审美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现在中国汽车品牌更多的新的产品是在和用户进行共创的设计,他们会把用户的意见吸收进来,把精华投入到设计中。而且我觉得在一百个意见中,至少有一两个是可取的,这个意见用到未来的产品里,它可以代表非常强的用户直观感受,我觉得这一点是中国汽车设计圈现在做的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傅立志:用户不是专业的研究未来的人,我深刻地体验过,我在服务企业期间,我们做了非常严格的长期追踪,当初拿了一些效果图,还有模型给人家选,有一些人在当时表示支持,后来过了两三年,东西出来了,再去追踪他们,人家没买。怎么回事呢,他说当时我是喜欢的,但是你没拿宝马的给我看,如果你们把第二年的宝马车型拿给我们看,我就不会选你给的。所以有时候是我们自己一厢情愿,你没有参与战略,只是参与战术,对公司来说并没有意义,所谓的品类还是在这里面的延伸。
武岳:接下来的问题问常总,中国汽车开发周期在三年到五年之间,很多网友好奇汽车设计师如何在五年前预测这个颜色是流行的,这个造型是流行的,甚至是内饰的材质流行,您能解答一下吗?
常冰(合众汽车副总裁兼设计中心总经理):这是计划外的问题,很有挑战性。汽车设计师这个职业,从你对设计感兴趣,到你第一次接触设计教育,整个套路和规则,给你灌输的东西,就是要做一些超前思考的东西。设计师一直在做未来的东西,这是这个职业的特点所决定的。
我们画的每一张图,我们做的每一个思考,我们思考的每一个产品定义,都是瞄准未来的产品,这是从正面角度讲,我们做这个事情本身就是超前的,我们所有的资源,我们的模式,人的思维方式,都适应了超前好几年去做产品的模式。
这个听起来有点虚,我们反倒可以从比较实的角度讲,每一个人买到的汽车商品就是四五年前设计的,这个时间差已经给我们预留好了。现在在座的每一个人,或者现在正在做汽车设计师的朋友们,我们都占了时间差的便宜,我们的前人已经把时间差给我们做出来了,所以我即使现在马上就做,做出来的东西,也一定是你以后才能看得到的。而现在用户可以买到、感受到的东西,也一定是我数年前就已经做好的。
举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比如我们做白酒,这个白酒埋在地下五年,你建厂的时候,前五年没法卖酒,但是你只要卖出了第一年的酒,第二年就可以卖酒了。
汽车设计师的春天何时到来?
常冰:关于什么时候才是汽车设计师的春天,这个问题我挺感兴趣的,我认为汽车设计师的春天有这么一个标志,就是我们的自主品牌里出现了几个小而美的特殊品牌,而不是现在只有大品牌。大品牌压力太大了,认为月销低于2万台就失败了,这样的话就不会个性化。
如果未来大家对汽车的需求,可以满足小批量也能盈利的话,就会出现很多小众的更加有个性化的车型设计,我认为这是汽车设计师春天的一个征兆,谢谢!
武岳:今天一整天下来,咱们的论坛已经有点拖堂,而且各位设计总监还要赶往明天的评审会,所以我们接下来回答一下最后一个问题,灵魂发问,汽车设计师职业的意义是什么?用一句话来概括。
傅立志:一定要用一句话,想尽办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常冰:提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如果完全从用户角度思考,听用户的,用户并不一定会买账,设计师职业的意义是替用户发现他的内心需求。
丁杨峰:设计美好。
Frank Wu:我觉得汽车设计师的职业意义在改变,以前的出发点更传统,那时候是把一辆车做的漂亮,符合那时候的客户的需求。今天变成了,刚刚提到未来的科技技术,包括消费者的需求,90后、00后的年轻消费者对未来的产品,特别是汽车,他们需求是和原来不一样了。所以我的想法和丁总说的一样,现在设计师的意义是怎么打造美好的产品。
陈政:一句话,有点难。回归到本质,每个设计师,要用创新和改变去创造价值,不限手法,不限领域,不限工具,只要能创造价值。
邵景峰:做了这么多年设计,越往后设计,感悟越来越深,影响汽车设计的浮躁因素越来越多,建议大家寻找汽车设计的阵地,去德国高速去飙飙车,不限车速,当你开到200公里、300公里的时候,你的人生观会发生改变,汽车设计观也会发生改变。
所以我建议在这个浮躁的状况下,解决汽车的速度问题和移动问题,这里面有很多听起来很有道理的解决提案。但同样和生命相关的速度问题,近几年来好像被忽略了或者选择性忽略了,我觉得作为汽车职业设计师,要把它提到使命上来。
武岳:作为今天的主持人,很高兴和大家探讨中国汽车设计未来的本质突破问题,如今电动化主导大势所趋,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大国,电动化和智能化同频共振,我们已经成为汽车产业创新的主战场。因此从情感化、年轻化以及新材料运用、智能座舱和用户体验、挣脱束缚上,我们要先手出牌。
爱柔术 #/bj/anmo/18891.html- 标签:泰炯
- 编辑:郭晓刚
- 相关文章
-
迎接还是打破汽车造型内卷时代?
撰文 / 马晓蕾 编辑 / 牛跟尚 设计 / 师瑜超 当下 “内卷”成了一个出现频率极高的词,无论人…
-
5家顶级企业同框,5大热点问题展现激光雷达的进展与机会
撰文 / 刘宝华 编辑 / 牛跟尚 设计 / 师瑜超 激光雷达公司禾赛科技在6月8日宣布完成超过3亿…
- 沃尔沃将标配激光雷达,客户会为此买单?
- 消费者对研发自动驾驶的信心,苹果略高丰田
- 徐强:人机共驾,融合创新
- Windows11正式版何时推出?微软暗示今年10月份
- 马斯克50岁生日想要星际飞船超级重型火箭做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