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世界高端家电代表是海尔
近日,一把胜过瑞士军刀的工兵铲再次将中国制造放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不知何时起,中国制造的“世界印象”正在悄然改变,从高铁到共享单车,再到一把小小的工兵铲,以创新作为重要驱动力量的中国企业不断刷新着“中国制造”留给世人的印象,推动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演绎着从转变到引领的发展轨迹。
从在CES、IFA展等全球三大展会上引发热议到全球家电海尔造”广为人知,广为人用,从全球8连冠到收购美国GE家电组成世界家电第一品牌集群,从日本研发中心到俄罗斯建厂海尔作为中国制造在国际上最闪亮的名片,正在以高端、创新向全球展示中国力量,成为无人不知的中国符号。
早在2015年,《人民日报》评论就认为,海尔在发达国家已初步树立了中高端形象。同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也以《海尔:在世界家电市场争夺自己的领地》为标题对海尔的全球化高端探索进行了报道。报道指出,海尔品牌是我国最早获得国际认可的家电品牌,在巴黎市中心玛德莱娜广场的达蒂(Darty)商场,全球最的奢侈品品牌都在此汇聚,而最贵的冰箱来自海尔。
而在法国另一高端渠道boulanger,渠道商也将核心位置留给海尔的高端产品,海尔旗下高端品牌卡萨帝双子云裳洗衣机等高端家电产品都在这一区域进行了核心展示,海尔也是唯一入驻boulanger渠道的中国品牌。
无独有偶,在美国,海尔静音空调是同等规格中卖的最贵的;在泰国,海尔旗下高端产品卡萨帝双子洗衣机创下了中国洗衣机在泰的最高售价。在俄罗斯,海尔三门以上冰箱的销售份额占到俄罗斯市场25%以上,超越欧美日韩,成为最受当地人喜欢的高端家电品牌。
尽管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货物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制造”正在进入世界各个角落,但是能够获得世界认可的中国品牌却为数不多。曾几何时,提到中国制造,人们总会想到“廉价”、“山寨”、“低劣”,而海尔却在用“高端”突破了这一既定印象,背后的底气不是别的,正是消费者对海尔的信赖与认可。据统计,中国自主家电品牌出口量目前仅占到海外整体市场份额的2.46%,而这当中的82%来自海尔。
早在20年前,中国企业争相出口产品,海尔独辟蹊径打响了“品牌出口”的第一枪,以研发、制造、营销“三位一体”的本土化模式“全球创牌”。在全球化的战略过程中,海尔创新性地提出“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三步走”战略,即先以缝隙产品进入欧、美、日等传统家电强国,并带动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快速布局。再通过满足当地用户主流需求的本土化产品进入当地市场的主流渠道,并最终实现中高端创新产品的市场引领。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欧洲,海尔深入洞察欧洲用户需求,设计研发了意式三门冰箱、一米宽法式对开门冰箱等一系列高端家电产品;在美国,针对美国用户偏爱窗式空调却深受噪音困扰的痛点,海尔研发出世界上最静音空调等等。基于海尔,他们改变了中国品牌的认识;基于海尔,他们对中国科技创新有了新的认知;基于海尔,Made In China被赋予全新的高端含义。
目前,海尔家电已经销往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欧洲,海尔进入了前15大连锁渠道和其他零售店,海尔冰箱成为全球唯一获得德国VDE-QTM质量认证的冰箱品牌;在澳洲,海尔滚筒洗衣机上市18个月内,以22%的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一;在非洲,海尔冷柜在尼日利亚市场连续11年市场份额位列首位;在美洲,自从1999年就进入美国以来,海尔在过去的十几年中销售额增长了15倍,明显高于美国当地市场平均增速。海尔的足迹已经走遍5大洲,绘制了一张海尔版的“世界地图”。在世界权威市场调查机构欧睿国际(Euromonitor)的排行榜上,海尔已经连续8年蝉联全球第一,为全球家电刻下了无以复制的“中国符号”。
中国家电企业在起步阶段主要以外来“输血”为主,从日本企业的精益制造到美国的管理神话再到德国的“工匠精神”,都成了中国企业的模仿对象。所以尽管中国家电企业市场规模早就突破万亿大关,但是却依旧“直不起腰”来。从这一角度看,海尔是“另类”,不是模仿别人,而是被别人模仿。
去年,海尔发布的一款无压缩机的颠覆性技术引发整个社会的广泛讨论,让海尔的股价一度涨停。这项技术的颠覆性在于没有压缩机。众所周知,压缩机是制冷家电的“心脏”,无论冰箱、空调、酒柜制冷、制热系统都通过压缩机,海尔发明的不用压缩机的制冷技术,不亚于汽车界里没有发动机的“特斯拉”。
事实上,纵观近年全球家电行业的技术创新趋势,从全球首款边洗衣边清洗内桶的免清洗洗衣机到行业内首次实现精控干湿分储的冰箱再到全球首款“自然风”空调,均出自海尔,海尔以创新发明书写了中国制造的新篇章。
颠覆性产品频频推出的背后必然有一套颠覆性的产品创生体系。海尔一直坚持“世界就是我的研发部”,利用全球的资源为用户提供最佳解决方案。一方面海尔搭建起开放创新平台HOPE,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大的创新生态系统和全流程创新交互社区。另一方面还在全球建立起中国、美国、亚洲、欧洲、澳洲等十大研发中心,每个研发中心都是一个连接器和放大器,可以和当地的创新伙伴合作,形成了一个遍布全球的网络,孕育出一个个全球领先的产品。
全球用户的潜在消费需求被发现后,会迅速在HOPE平台上集中,最终筛选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在海尔的研发体系中,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到创新过程中,从产品创意的产生、创意的确认、产品的开发、全球一流资源的整合到产品的上市,整个过程都是对用户开放的,也就是说,用户可以选择创意、技术和产品,用户不投赞成票的产品压根儿没有面市的机会,而这也是海尔不是单纯的“造家电”而是“发明家电”的主要原因。
更为重要的是,今年3月8日,海尔发布了六大家电品牌全球化战略,通过整合海尔、美国GE Appliances、新西兰Fisher & Paykel、卡萨帝、统帅、日本AQUA等品牌,海尔完成了从“世界第一白电品牌”到全球唯一一个拥有品牌最多、产品最全、最具国际化特质的“世界第一家电品牌集群”的转变。这意味着家电行业中第一次拥有了全面的全球综合运作能力全球研发、全球制造、全球销售、全球采购和全球服务的协同能力。六大家电品牌的品牌合力将为海尔带来更多的资源聚合能力。
事实上,海尔在全球的高端探索早已开始。从收购美国GE Appliances、新西兰国宝级家电品牌斐雪派克,再到向全球输出智慧、高端产品,海尔在全球不断深化高端战略,在中国品牌急需走出去的时候,海尔用高端化再一次打响民族品牌知名度,在越来越多中国企业扩大海外业务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出海”的脚步也日渐加快,而以海尔为首的制造企业也通过高端、智能为“中国制造”这一名词赋予新的内涵。
华尔街日报、BusinessWire、TechCrunch最近,美国GE Appliances旗下的创新交互平台First Build成为这些美国主流财经和科技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报道所聚焦的,正是引入海尔“人单合一”模式之后,这个平台发生的脱胎换骨的变化。
无独有偶,在新西兰,Fisher & Paykel复制“人单合一”模式已取得了显著成就。目前,海尔品牌在新西兰白电市场份额占比15.4%,海尔与Fisher & Paykel双品牌合计占比42%,稳居新西兰白电市场第一。在日本,海尔“人单合一”模式帮助日本三洋白电8月止亏
由此看来,不仅仅是产品,海尔的“人单合一”模式正在成为互联网管理的“全球语言”,树立起全球管理的新坐标。业内专家分析,继福特模式、丰田模式之后,海尔“人单合一”模式有机会成为改变世界的第三种模式,将全球企业带入了“泛工业化”的时代。
“人单合一”模式之所以能在全球各地得到复制,正是因为这种管理新思维超越了“全球化”的语境,以员工创造用户价值驱动代替传统的薪酬驱动,打破了各种文化、等方面的限制,让企业在全球各地的业务都能围绕用户需求迅速发展起来。
以First Build为例,First Build是一个协作社区,每个产品从设计、制造到销售,全部过程都可在社区实现。专业的人,业余但有创意的人,大家可以一起在这里完善理念,最终造出产品。在First Build,习惯了固定薪酬福利的美国员工在“人单合一”模式下开始“抢单”,成为小微创业合伙人,创造个性化的新产品。在2016年发布的12个新产品中,快速制冰机实现了530万美元的销售。
大规模定制为全球建立高端新内涵,从企业决定高端到用户决定高端,在这种背景下,海尔“人单合一”经营模式解决了员工与消费者脱节的问题,把员工与消费者的需求连到一起。在全球化过程中,海尔从一开始就坚持出口创牌,走高端差异化道路,“人单合一”模式则帮助海尔缩短了与当地用户的距离,通过企业决定高端到用户决定高端的转变,满足全球用户的高端需求,并通过高端产品的品牌带动作用,拉动中国制造的整体形象。
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品牌主导,我们对于世界经济强国的了解和认识大都是从品牌开始的。海尔作为中国家电领导品牌却从不甘于在国内的领先,从出口创牌到全球白电第一品牌,海尔通过对全球研发,制造,渠道等资源的本土化整合,海尔用高端重新定义中国制造的世界印象,将中国创新推进到“中国发明”,将出口产品变成“出口模式”,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力量。
- 标签:最高端的家电
- 编辑:郭晓刚
- 相关文章
-
中国的世界高端家电代表是海尔
近日,一把胜过瑞士军刀的工兵铲再次将中国制造放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
-
检测认证丨关于美国FCC、沙特SASO和加拿大的认证类资讯
2021年11月29日,FCC官网发布KDB 447498 D04 (以下简称D04)临时通用(过渡期)射频暴露指导文件…
- 格力三获美国权威UL认证 助推北美市场
- 2022年空调十大品牌排行榜榜单
- 中国高端家电之王:超越西门子、三星它在高端市场拿下3个第一
- 概念样车测试进口报关公司
- 盘点全球十大工业电气品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