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诛杀韩信后,刘邦赐给他500卫兵,一瓜农提醒道:你大难临头
近日有关于少许灰烬的话题受到了许多网友们的关注,大多数网友都想要知道少许灰烬问题的具体情况,那么关于少许灰烬的相关信息,小编也是在网上收集并整理的一些相关的信息,接下来就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下小编所收集到的与少许灰烬问题相关的信息吧。
以上就是关于少许灰烬这个话题的相关信息了,希望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这些新闻大家能够感兴趣哦。
《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上闻淮阴侯(韩信)诛,拜丞相何为相国…令都尉一人卒五百卫相国…”
韩信之死,是否有刘邦的命令不得而知,但从这一则记载来看,是萧何杀死韩信以后,被刘邦拜为相国,可谓是感激萧何不已。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刚从项羽阵营投奔到刘邦阵营的时候,韩信并没有受到重用,于刘邦被封蜀汉地区时同其他将领一起逃跑。当时,萧何极为器重韩信的才华,所以急忙离开汉营去追韩信,没有给刘邦打报告,让刘邦认为萧何也逃跑了。
等萧何回来的时候,刘邦气得哭笑不得,看着萧何如此器重韩信,他也开始将目光关注到韩信的身上。正因为这一件事,韩信在后来才成功地被刘邦拜将,造就许多军事奇迹。
然而,帮助刘邦打得天下以后,刘邦开始清算昔日的战将,韩信作为汉营最有才华和成就的将领,首当其冲。在刘邦下手之前,萧何首先对韩信下手,让刘邦感激不已。事成以后,刘邦将500名士兵派去保护萧何,但一位瓜农却说萧何即将大难临头。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萧何、韩信和张良被统称为“汉初三杰”,三人关系不错,才华也互有所长。萧何善于理财和治理民生,是刘邦获得源源不断的军费的重要的帮手;韩信善于统兵,创造许多军事奇迹,将项羽的军队打得四散而逃、溃不成军;张良善于提供策略,帮助刘邦做战略规划和解决一些小的麻烦,世之名的公关先祖。
与他们三位相比,刘邦一无所长,但就算是如此,也能稳稳地打天下,可谓是一个奇事。建立汉朝后,刘邦先是整顿朝纲,后清除异姓王势力,提出“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诛之”的集权方针,确保刘姓牢牢掌握政权。
这一过程中,韩信首当其冲。在刘邦还未取得天下以前,韩信就已经逐渐地表现出“功高盖主”和“对主无礼”,强行向还是汉王时的刘邦索要齐王爵位,刘邦为此恼怒不已,而吕后则将其记在心上。
天下局势消稳定以后,吕后的清除计划开始。萧何也看到了局势的发展,积极对同吕后联系,何某把韩信骗到长乐宫中杀死。
韩信死后,吕后对萧何大为赞赏,在外面征战的刘邦则传回旨意,特别嘉奖萧何。据《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刘邦将作为丞相的萧何封为相国,派一个都尉和五百名士兵作为他的贴身侍卫。
对于这部分的解读,许多人认为,萧何是杀了韩信以后,才得到的封赏。那么,将自己极为器重的人杀死,会不会也引起刘邦的质疑?
萧何为什么要杀韩信?
说实话,韩信在军队中的威望比刘邦还高。在《史记》中就有一段韩信和刘邦的对话,韩信认为自己能够统帅千军万马,但刘邦顶多只能带几万人,后韩信又补充说,刘邦可以带领天下所有的将领,是统一天下的英主。因为这一句话,韩信才保住性命。
不过,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刘邦不得不紧紧地握住韩信,一旦韩信反叛,那将是致命性的打击。毕竟,可以成功地击溃项羽,其中起主要推动作用的是韩信,而不是刘邦。
尽管早就有杀韩信的心,但刘邦并不敢这么做,更不想背杀死韩信的黑锅,所以只能静观局势的发展。从他颁布“非刘姓而王者,天下共诛之”的诏令来看,就已经明确的表明,韩信非杀不可,但自己又不能动手,只能等着有人动手。
信号已经如此明显,作为刘邦亲密战友的萧何不可能什么都没有看到,为确保刘邦意图的准确性,他特别找到吕后确认,得到吕后的肯定以后,才对韩信下死手。
这一举动对萧何有两个目的,一来是在刘邦和吕后处立功,得到更多的封赏;二来是积极除去韩信以后,免得韩信在被除掉的过程中波及到自己,毕竟他是韩信的主要推举人,负有连坐罪。
因此,萧何固然得到刘邦的肯定。听到萧何成为相国后,许多溜须拍马之人都纷纷到萧府道贺。就在舆论一边倒之际,有一个叫召平的瓜农却和萧何唱反调起来,穿着一身丧服到萧府上拜会萧何。
瓜农的警告
萧何见过许多大场面,暴躁的脾气早已收住,在喜气之日里见到穿丧服者难免有一些晦气,但萧何内心似乎已经知道什么,所以没有让人将瓜农赶走。
只见瓜农对萧何说:“相国,您已经离灾祸不远了!”萧何很是惊讶,但内心已经清楚了许多,所以故意问瓜农说:“何出此言?”(《史记·萧相国世家》)。
瓜农看到萧何似乎已经明白,所以半点破地说,杀死韩信必非见功立业,但却受到刘邦的封赏,说明刘邦并不爱惜自己的部下,说不定哪一天又拿哪一位大臣开刀。
也许,瓜农能说出这一句话,是受到张良的指使。自从韩信被杀后,张良不再过政事,经常深居简出,很少与他人来往。韩信是刘邦最大的障碍,他倒了以后,第2个人应该就是张良,而张良已经有了对策,那么接下来的必然是萧何。
汉朝建立之初,刘邦就曾对群臣论功行赏,将萧何排在第1位。刘邦封赏萧何的理由是:“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以待陛下,此万世之功也”(《史记·萧相国世家》)。
可见,刘邦不在的时候,萧何完全可以取代刘邦管理大局。那么,如果萧何具备一定力量,是否就可以直接取代刘姓家族?对于这个问题,刘邦不会没有想到。
在平日里,刘邦就一直表示对萧何的宠爱,允许他“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诸亲王见到刘邦以后都必须跪拜,萧何只是和刘邦打天下,凭什么会获得这一份待遇?以刘邦自私自利的个性来看,他一般喜欢将羊养肥了再杀。
由此可以想到,刘邦不断地捧萧何,还给他配备极为特殊的卫队,其实并不是对萧何的器重,而是让卫兵们监督萧何,以待有利的时机下手。
听到瓜农的警告,萧何基本已确认,张良已经开始采取回避的措施,如果自己不及时作出反应,必将是第2个韩信。所以,萧何开始给自己制造污点,一是拒绝刘邦的封赏,二是进行一些小的贪污,用“心无大志”来迷惑刘邦,换取自己和族人活命的机会。
在中国的封建史上,只有少数的皇帝不杀死开国功臣。第1个是秦始皇,第2个是李世民,其他的皇帝都会对开国大将大胆出手。
其中,朱元璋最厉害,基本上清除了打拼天下大时的所有兄弟,只留下少部分人。刘邦也差不多,不过汉朝初年并不完全是刘氏天下,所以刘邦下手并不重。到汉朝的第2代皇帝以后,屠杀异姓诸侯王正式开始。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许多帝王为了保住自己的统治地位,基本上都会采取“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手段。
参考资料
《史记》
- 标签:少许灰烬
- 编辑:郭晓刚
- 相关文章
-
从对李斯赵高等人的态度上,可看出秦始皇暴戾与明智的矛盾性格
前言:秦始皇嬴政历来受后世关注的是他的暴戾,其实能成为千古第一始皇帝,他必定集韬略与智慧与一身…
-
如懿传:凌云彻被“阉割”后,为何如懿要当着他的面吃一口猪腰?
导语:我始终觉得如懿和凌云彻之间有一种说不清的感情,一开始我像皇上一样,认为凌云彻喜欢如懿,如懿…
- 从秦朝到清朝,我国9个大一统王朝的末代帝王,都是什么结局
- 都鼓励早婚早育,为何汉朝多是“早婚”,而唐朝多存在“晚婚”?
- 为什么容妃被康熙罚刷马桶,她是犯了什么错?让康熙如此对待她
- 广州南沙确诊夫妇隐瞒行程被立案侦查
- 6月11日广东新增本土确诊病例8例 均为广州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