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幸福乡村中国年
近日有关于初中生营养早餐食谱的话题受到了许多网友们的关注,大多数网友都想要知道初中生营养早餐食谱问题的具体情况,那么关于初中生营养早餐食谱的相关信息,小编也是在网上收集并整理的一些相关的信息,接下来就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下小编所收集到的与初中生营养早餐食谱问题相关的信息吧。
以上就是关于初中生营养早餐食谱这个话题的相关信息了,希望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这些新闻大家能够感兴趣哦。
农场人抱团致富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五一农场紧邻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市,蔬菜瓜果种植是团场职工群众的主要收入。
2016年,五一农场居民陈玉祥以三连的陆地蔬菜种植基地为依托,组织连队职工群众成立了冬瓜合作社。陈玉祥说,那时农场缺乏相关经验,他就联合几位种植大户研究起了“冬瓜经”。
如今,经过几年的发展壮大,合作社现有股东5人,社员29人,辐射带动职工29户51人。合作社种植总面积800余亩,其中冬瓜种植面积650亩,建起了11座储存大棚。
“2021年,我们储存的冬瓜有5000多吨,从11月底开始出货,主要销往北京、天津和成都等地,目前仅剩400吨左右。”陈玉祥说道。
张明辉是合作社的成员之一,他告诉记者,作为蔬菜种植大户,加入合作社之前,他已种植冬瓜多年,但每到销售季就开始犯难。“单打独斗投入成本高,管理难度大,最重要是不好找销路。如今不一样了,合作社统一种植、统一技术、统一销售。我只需要做好田间管理,年底等着分红就行了。”
冬瓜合作社仅仅是近年来五一农场职工群众“抱团致富”的缩影之一。2021年,五一农场人均纯收入超过4万元。
职工群众富了,五一农场也逐渐美丽起来。“这几年,团场的柏油路拓宽了,职工们都住进了楼房。2021年,农场的公园、体育馆已经建成投用,目前酒店、美食城、商场也都在建设当中。”五一农场文体广电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文新琦向记者介绍着团场越来越完善的项目。数据显示,仅2021年,五一农场累计投入乡村振兴各类资金822万元。(经济日报记者 耿丹丹)
加强监测防返贫
在广西田东县祥周镇模范村,返贫监测预警对象黄彩琴正忙着给儿子装修房子,“儿子长大了,也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了,给他简单装修一下”。
2019年10月,驻村第一书记和村干部入户排查时,了解到黄彩琴看病支出较大,生活较困难,遂将黄彩琴的信息上报防返贫监测网。通过医保、残联等多部门数据比对,黄彩琴被确定为返贫监测预警对象。驻村第一书记李民安说:“被纳入监测名单后,我们第一时间启动了帮扶措施,一是把她纳入低保,二是给予产业奖补,三是提供小额贷款。”
现在,每月的低保收入足以维持黄彩琴的治疗支出,她还用产业奖补和小额贷款发展生猪养殖,生活正逐步恢复正常。“因为帮扶政策,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黄彩琴说。
实时监测预警、强化动态管理、阻断返贫致贫根源、提升造血功能,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手段。“在模范村试点的基础上,田东县在全区率先创新实施‘一卡连心,两网监测,三业赋能’监测干预工作机制,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田东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黄宁说。
田东县建立起了农户主动申请、部门信息比对、县乡村网格排查、基层干部定期跟踪回访相结合的易返贫致贫人口发现和核查机制,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帮扶工作走向了常态化,对风险对象实现了动态监测、动态预警、动态帮扶、动态销号。在常态化监测的基础上,县里每个季度开展一次集中大排查。
通过“线上预警、线下摸排”相结合,田东县对存在致贫返贫风险的农户应纳尽纳,切实巩固脱贫成果。目前,全县共纳入监测对象1520户4948人,已为794户2989人消除了致贫返贫风险。(经济日报记者 童 政)
老田地刨出新生活
西宁市湟中区共和镇苏尔吉村作为青海省第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如今的发展可谓芝麻开花节节高。党支部书记苏生成给记者晒出他们村的“幸福账单”,全村2021年乡村振兴项目实施资金将近900万元。
村民胡延山是村里第一批种植露天蔬菜的人,因为本村种菜耕地紧张,他每年都要到周边村包地种菜。
虽是湟中区有名的露天蔬菜种植基地,但从地理位置和资源来说,苏尔吉村谈不上有什么特殊优势。在村委会引领下,村民们在老田地里创造新干法,家家户户种菜、务工,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老田地里刨出新生活。
2000年初,苏生成当选苏尔吉村党支部书记。他上任后,就琢磨着如何让村民致富。村民们世代居住的家园,地还是那些地,人还是那些人,改变不了环境,只能改变思想,思维一变天地宽。
他观察到有一户村民种了几亩荷兰豆,采摘后搭乘班车几经辗转运到兰州销售,经济效益比传统作物要高不少。于是,苏生成有了调整种植结构的想法。
苏生成坦言:“刚开始的时候,村民们从未种植过蔬菜,并不愿意接受。”他于是先发动党员种植,一人试种两亩,当年蔬菜的收益每亩700元。实打实的效益摆在眼前,第二年全村都动了起来,从白菜到大葱,至今已经发展到10个品种的露天蔬菜。
露天蔬菜的种植首先要解决蔬菜灌溉问题。苏生成跑项目要资金,通过政府项目解决了290万元资金,村委会自筹30万元,靠天吃饭的旱地变成了灌溉水地,抽水泵装到了全村田间地头。蔬菜从田间转运最大的问题是不具备通车条件。田间道路硬化与水利一样,是蔬菜走向市场的硬性条件。车辆进不来,蔬菜运不出去。怎么办?苏生成说,为了解决大家的问题,通过政府项目协调解决了300万元资金,村委会自筹30万元,16公里的田间水泥硬化路畅通到了田间地头。
难题就这样一件一件被解决。依靠露天蔬菜产业,全村人均收入攀升至2019年的10740元,村里大部分家庭盖了新房,有的甚至还买了楼房和轿车。2010年至2019年的10年间,全村露天蔬菜产业累计吸纳周边群众务工近3万人次,附近富余劳动力不用背井离乡外出务工,在家门口务工就能赚到钱。(经济日报记者 马玉宏 石 晶)
村民新春喜分红
1月26日,安徽合肥包河区大圩镇,2022年第一场瑞雪轻扬飘洒。镇党校会议室里,一片喜气洋洋。当天,磨滩村、沈福村的股份经济合作社迎来首次分红。
大会上,磨滩村、沈福村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2021年度股份经济合作社经营的相关情况。磨滩村党总支书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刘钰介绍,参与“圩美·磨滩”乡村振兴项目的股东,按照“保底分红+增益分红”原则,该项入股分红按2000元/亩计算分配收益。
2019年磨滩村整村征迁后,为给农民带来更持久的效益,磨滩村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搭上了“文旅列车”,启动了“圩美·磨滩”乡村振兴项目,不仅解决了群众就近就业问题,还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持续增收。
记者了解到,“圩美·磨滩”占地4233亩,正在打造集磨滩民俗体验村、水系景观区、精品民宿区、观光休闲农业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目前部分民宿区已对外开放营业。
“今年是我们村首次分红,我们都非常开心,希望我们村集体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好。”在分红大会上,磨滩村村民张克炎领到了3366元分红款。
同样享受到分红福利的,还有大圩镇沈福村村民姜世庚等47户股东。
沈福村党总支书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何锐介绍,当日启动的是沈福村第3村民组股东分红,共涉及47户股东,分红款共计76140元。过一阵子还将继续按照程序对其他土地流转入股项目的股东进行分红。(经济日报记者 白海星)
受灾小镇重建忙
本报记者 对于郑州荥阳汜水镇南屯村的郭连才来说,政府送到家中的新棉被和新棉衣是一份特别的礼物。
时间倒退半年多以前,郭连才正身处洪水冲家、投亲靠友的境地。不仅仅是郭连才,那时整个汜水镇都处于一片汪洋之中。
2020年12月6日,郭连才搬进了现在这个60平方米的农家小院。“郭连才无儿无女,又因暴雨受灾,政府一直关注着他的生活。”南屯村党总支副书记张建忠告诉记者。今年78岁的郭连才身子骨也不如前几年硬朗,平日里有妹妹郭连英照顾,每月有1000余元的各类补贴,生活很幸福。
如果说郭连才的关键词是幸福,那么曹建新的关键词就是乐观。在汜水镇新沟村,提起曹建新,没有人不敬佩他的乐观。
“去年7月洪灾中,我损失了10余万元。”记者了解到,由于地处大山深处,曹建新仅用木杆与石棉瓦搭建而成的羊棚难以承受汹涌而来的洪水,40余只羊因灾不知去向,窑洞也因泥土的松动悉数塌陷……“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我们应该往前看。”曹建新对未来很乐观。
水灾过后,新沟村走上了重建之路。汜水镇党委书记李春梅介绍,2021年11月初,按照政府引导、村级主体、群众自愿、社会参与模式,新沟村开展村民住房恢复重建。新沟村安置区建设项目选址位于新沟村三组,该地块占地约46亩,计划对该村选址新建的56户进行集中安置。(经济日报记者 夏先清 杨子佩)
特色种植种出美好
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县罗家集镇大滩村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里,大滩村黄家沟社社长杨秀忠正与村民们运送倒茬种植赤松茸需要的玉米秸秆、树枝等备料。
大滩村有种植中药材冬花的传统,正常年份每亩可收入2000元左右,但因人工投入高、市场波动大,村民们种植冬花的积极性不高。2020年,大滩村加大产业调整力度,成立了合作社,以土地入股形式,集中种植100亩冬花,引导群众种植400亩,打造了500亩的冬花制种基地。
“去年冬花价格好,我3亩地收入1万元。”杨秀忠说,相对于传统农作物,冬花抵御天灾的能力强一些,这两年价格好,不愁卖,在合作社带动下,村民们也都在分散种植。
“将这些秸秆和树枝粉碎,发酵后铺在地里,开春后起垄就可以埋上赤松茸的菌棒了。”大滩村党支部书记祁发科说。
而此刻,和政学明中药材初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李学明正在县里参加赤松茸种植技能培训,为开春前的种植做准备。
“这些都是帮扶单位资助的,如果靠我们自己,别说盈利,几年都回不了本。”正在合作社忙碌的李学明的儿子李正国说。李正国于2019年大学毕业,在村党支部的帮助下,和父亲流转了几百亩土地,种上了冬花。
“去年冬花的收入是2万多元,每亩地还有500元的补贴,虽然没有预计的收入高,但有盈利!”李正国说,能在家乡做事,还能带动周边的乡亲们增收,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经济日报记者 赵 梅)
水乡田园焕发新颜
在上海金山区枫泾镇,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
“我们岁数大了,每天在村里逛一逛,和乡里乡亲聊聊天,就想这样安度晚年了。”枫泾镇韩坞村村民封为民告诉记者。近年来,韩坞村通过持续做好环境基础建设,文化历史挖掘以及村域规划等,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5年夏天,从金山区到枫泾镇再到韩坞村,下大功夫开展了一系列河道整治。如今,水清岸绿的面貌得以再现。村民杨宏清告诉记者,自己70多岁了,从小在韩坞村长大,看到村里现在环境这么好,很是欣慰。
河道的改造、环境优化只是第一步,怎么做出特色才是关键。盛永辉是韩坞村的党总支书记,也是韩坞村人,对韩坞村的感情深厚。他说:“2017年的时候,我们重点对村里小集镇核心区域进行了整治,做了一个风貌的保护和改造。”为了能够保留小集镇的古朴风貌,在改造的时候,也都是特意买来了旧木头、旧窗进行替换,做到修旧如旧。经过维护和修缮,如今小集镇的古朴风貌已经显现。
“村整洁、院漂亮、柳成荫、人和谐”,水乡古镇枫泾一个又一个村交出美丽乡村“优秀作业”。眼下,枫泾镇各村的村规民约进行了新一轮修订,以“总则+细则+信用积分制”的方式,引导村民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通过先行先试、以点带面,逐步实现全镇农村环境面貌提升。(经济日报记者 李治国)
蜜桃成熟时33d全集高清 #/bj/jianfei/48632.html- 标签:初中生营养早餐食谱
- 编辑:郭晓刚
- 相关文章
-
【新春走基层】幸福乡村中国年
农场人抱团致富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五一农场紧邻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市,蔬菜瓜果种…
-
【忠阳车评】高档车市场增长动能来自哪里
尽管1月份的全国汽车产销量尚未最终发布,但综合各大品牌数据快报不难预测,豪华车市场有…
- 钢铁业控量提质优结构
- “慢时代”怎样让电商快起来
- 发文规范现金存取业务流程——反洗钱力度再升级
- 冰雪之花开遍南北
- 实现上海品牌、冬季体育和奥林匹克精神有机结合——开启冰雪运动热身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