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司马懿 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

司马懿是病逝的。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病逝,享年73岁,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司马懿是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魏国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

司马懿是病逝的。

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病逝,享年73岁,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

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魏国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

因曹操出身“赘阉遗丑”,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

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

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

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

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

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

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挤,迁官为无实权的太傅。

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

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之变。

司马懿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

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扩展资料太和五年(231年)春,诸葛亮率十万大军第四次出祁山北伐曹魏。

此时,在西线驻守的重将曹真已死。

魏明帝比较再三,认为非司马懿不可收拾。

司马懿受命主持西线军政大事,进驻汉阳与诸葛亮对峙。

司马懿深知诸葛亮思虑深沉,动必有计主张不去追击。

魏将大多对长期的防守战略不满,讥笑他畏蜀军如虎。

蜀军撤退之后,魏将认为蜀军不久即可卷土重来,因此,应立即调运粮草,抓紧备战。

但司马懿认为,蜀国兵弱力薄,非三年的积蓄不足以发起大的进攻。

所以,他部署驻军,不必紧张,应继续实行屯田备边之策,准备应付三年之后蜀军的重大进攻。

果然不出司马懿所料,直到青龙二年(234年),话葛亮才发起第五次北伐。

诸葛亮率十万蜀军进逼渭水。

渭水北岸是良田沃土,为了不使当地入遭受更大损失,司马懿大胆地渡过渭河,背水结阵与蜀军对峙。

针对蜀军远道而来,粮草运输困难的弱点,他仍采取坚守不战的策略,想通过时间的延续把蜀军消耗贻尽。

两军长期相持,蜀军力量渐渐不支。

诸葛亮也终因积劳成疾而病死军中。

蜀将只好按照诸葛亮死前的部署,缓缓撤军退回蜀中。

声势浩大的第五次北伐,就这样被司马懿拖垮了。

参考资料:王俊如2021-03-21 19:11:20 战俆塘吴魏交兵 于是掬山城中,蜀将句安见援兵不至,乃开门降魏.姜维折兵数万,回汉中讫,收聚军马,托疾不出.司马师折兵极多,自还洛阳,管理朝政.至嘉平三年秋八月,司马懿染病至重,遂唤二子至榻前,嘱曰:"吾事魏厉年,官授太傅,人臣之位极矣.人皆以吾有异志,吾何敢焉.吾死之后,汝二人善事主人,勿生他意,负我清名.但有违者,乃大不孝之人也!"言讫而逝.后有人诗曰: 开言崇圣典,用武若通神.三国英雄士,四朝经济臣. 吨兵驱虎豹,养子得麒麟.诸葛常谈羡,能回天地春! 汗~~~!!用拼音打的,真有点难打.感觉罗贯中的很不公平的评价了司马懿,从他死后的诗评就可看出,只有可怜的一首.而孔明死的时候,诗评占了好几页.其实司马懿的文涛武略丝毫不弱与诸葛亮,从某种角度上说还略胜一筹.孔明之所以七出祁山而未得寸土,最终累死五丈原,全是司马懿之能.刘研博2021-03-23 16:32:09民间说法:司马懿是被诸葛亮用计谋毒死了。

司马懿生性多疑,诸葛亮死前告诉手下了官员:“自己著有专克制司马懿的书籍,死后用此书陪葬。

司马懿来犯,有必要时拿出此书来克制司马懿。

”而诸葛亮秘密令姜维在书上抹上剧毒。

手下官员一传十十传百,传到司马懿耳中。

司马懿派人秘密从孔明的墓中取出此书。

将此书带到军中,而司马懿看书喜欢舔一下食指。

司马懿中毒而亡。

阅读原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