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中国旱情 2010云南旱灾

华北大旱灾、1959—1961年大旱、1978—1983年大旱1、华北大旱灾从1876年到1879年,大旱持续了整整四年;受灾地区有山西、河南、陕西、直隶(今河北)、山东等北方五省,并波及苏北、皖北、陇东和川北等地区;大早旱不仅使农产绝收,田园荒芜。由于这次大旱以1877年、1878年为主,而这两年的阴历干支纪年属丁丑、戊寅、所以人们称之为“丁戊奇荒”;又因河南、山西旱

华北大旱灾、1959—1961年大旱、1978—1983年大旱1、华北大旱灾从1876年到1879年,大旱持续了整整四年;受灾地区有山西、河南、陕西、直隶(今河北)、山东等北方五省,并波及苏北、皖北、陇东和川北等地区;大早旱不仅使农产绝收,田园荒芜。

由于这次大旱以1877年、1878年为主,而这两年的阴历干支纪年属丁丑、戊寅、所以人们称之为“丁戊奇荒”;又因河南、山西旱情最重,又称“晋豫奇荒’、“晋豫大饥”。

2、1959—1961年,历史上称为“三年自然灾害时期”。

全国连续3年的大范围旱情,使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市场供应十分紧张,人民生活相当困难,人口非正常死亡急剧增加,仅1960年统计,全国总人口就减少1000万人。

3、1978—1983年,全国连续6年大旱。

累计受旱面积近20亿亩,成灾面积9.32亿亩。

持续时间长,损失惨重,北方是主要受灾区。

4、2010云南旱灾,2010年云南遭遇百年一遇的全省性特大旱灾,干旱范围之广、时间之长、程度之深、损失之大,均为云南省历史少有。

云南大部、贵州西部和广西西北部已达特大干旱等级,其中楚雄市尤为严重,20余万农村人口缺水。

5、2011贵州旱灾,2011年7月以来,持续的高温少雨天气导致贵州部分地区发生较为严重旱情,至8月16日贵州干旱监测显示,全省30余个县市出现特旱和重旱。

全省各地多云到晴,赤水河谷、遵义东部、铜仁地区、黔东南大部、黔南南部、黔西南东南部午后有35℃以上的高温。

参考资料来源:关芷晴2021-03-28 09:21:36夏代末年(约公元前1809年),伊洛河流域大旱,“伊洛竭而夏亡”。

商朝成汤十八年至二十四年(约前1766?1760年),连续七年大旱,河干井枯,赤地千里,民无死所,白骨遍野。

周朝自宣王末年到幽王初年(约前803?780年)大旱灾与大地震直接加速了西周的衰亡。

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4年),四月,关东旱,郡国四十余饥,人相食。

王莽建平四年(前3年),史载“连年久旱,亡有平岁,北边及青徐地,人相食……饥民死者十七八”。

晋怀帝永嘉三年(公元309年),大旱,造成江、汉、河、洛皆竭。

唐中和四年(884年),江南大旱,引发饥荒,人相食。

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史载“南方大旱,种粒皆绝,人多流亡,因饥成疫,死者十二三”。

元朝天历元年(1328年)至至顺元年(1330年),今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省连年大旱,饥民相食。

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河南“大旱遍及全省,禾草皆枯,洛水深不盈尺,草木兽皮虫蝇皆食尽,人多饥死,饿殍载道,地大荒”。

此后陕北连年大旱,流民激增,终于引发大起义,明朝统治也随之而终结。

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全国13省受旱,“草根树皮,搜拾殆尽,流民载道,饿殍盈野,死者枕藉”。

光绪三年至四年(1877?1878年),华北大旱,“晋豫奇灾,居民死者百数十万”,史称“丁戊奇荒”。

河南、山西受灾最重。

史载:“河南全省大旱,夏秋全无收,赤地千里,大饥,人相食”。

1920年,中国北方大旱。

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河北等省遭受40多年未遇的大旱,灾民2000万,死亡50万人。

1928-1929年,华北、西北、西南等13省535县大旱;陕西全境共940万人受灾,死者达250万人。

1942-1943年,中原大旱,仅河南一省饿死、病死者即达300万人。

张力欢2021-03-30 06:42:25“中国旱灾史”中最早出现的是伊洛河流域大旱,发生于夏代末年(约公元前1809年)记录于《国语·周语》。

据李约瑟统计,在过去的2100多年间,中国共有1300多次大旱灾,并且干旱大部分发生在中国北方地区,因缺乏水,农产品因此而枯萎,最终导致饥荒。

呦呦呦2021-04-01 08:30:08华北大旱1876年到1979年哇,整整持续了四年,1959年到19961年三年的自然灾害时期,大旱冬天干枯人口减少董思洁2021-03-31 22:20:27我们那里1994年有一次大天干。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