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日常

二十四节气图 餃子湯團乞福

自古以来,中国传统节日冬至的地位便不亚于新年。本文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二十四节气冬至的图片,希望大家喜欢!二十四节气冬至图片【1】二十四节气冬至图片【2】二十四节气冬至图片【3】二十四节气冬至图片【4】二十四节气冬至图片【5】诗说冬至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古时,这一天皇帝要去郊外祭天,百姓要祭祖,还有贺冬、迎神、辟邪、食馄饨等民间风俗。诚如《清嘉录

自古以来,中国传统节日冬至的地位便不亚于新年。

本文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二十四节气冬至的图片,希望大家喜欢!二十四节气冬至图片【1】二十四节气冬至图片【2】二十四节气冬至图片【3】二十四节气冬至图片【4】二十四节气冬至图片【5】诗说冬至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

古时,这一天皇帝要去郊外祭天,百姓要祭祖,还有贺冬、迎神、辟邪、食馄饨等民间风俗。

诚如《清嘉录》里引用一首拜冬诗所云:“相传冬至大如年,贺节纷纷衣帽鲜。

毕竟勾吴风俗美,家家幼小拜尊前。

”冬至这天,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

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逐渐变长,夜间则渐渐变短,所以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古人在冬至这天对一年的回首往顾,也常有怀旧情结。

南北朝诗人鲍照在《冬至》中云:“舟迁庄甚笑,水流孔急叹。

景移风度改,日至晷回换。

眇眇负霜鹤,皎皎带云雁。

长河结瓓玕,层冰如玉岸。

哀哀古老容,惨颜愁岁晏。

催促时节过,逼迫聚离散。

美人还未央,鸣筝谁与弹。

”通过日晷影移的变化,反映了冬至日的到来,同时描写了鹤负霜、雁带云、长河结冰的冬至景色,抒发了时节易逝,人生难免聚散离合的愁情思绪。

同样的情感,不只鲍照所有。

杜甫写的一首《冬至》诗:“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古代冬至,亦称“至日”。

白居易也在《邯郸冬至夜思家》诗中流露出:“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两位大诗人都在冬至这天动起了思乡之情。

冬至日也意味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数九”严寒天气,古代先民认为,从冬至起,每数九天算一个“九”,数到九个“九”,共计八十一天后,春天便翩然而至。

由于古人以九九的形式概括冬天寒冷的变化,故而也产生了一些与数九相联系的谚语、俗语、歌谣。

人们比较熟悉的是《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文人雅士则会以图、表或填影格等形式来表示气候的变化,称之为“九九消寒图”。

清代夏仁虎写有《消寒图》诗,颇有意思。

诗云:“亭前垂柳待春风,珍重亲涂一画红。

九九图成春已至,宸居真可亮天工。

”这首诗,描写了九字消寒图的制作和涂法。

“九字”即“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按繁体每字九画,计八十一画,每天涂一画,涂完这九个字,数九寒冬也就结束了。

这就是“九字九九消寒图”。

据说这九个字曾被康熙皇帝引用过。

那是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被废,心境复杂的老皇帝于当年冬至日,在乾清宫铺了一张纸,每天来此写一笔就走,共写了九九八十一天,当“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写毕,春天来了,康熙宣告太子复位。

可以说,这个冬至对康熙来说肯定是思虑重重,忧心忡忡,于所思所忧所烦所恼的种种纠结中度过的。

遥想千百年前,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是那么的隆重多彩,天子祭天、百姓祭祖,百官朝贺、拜师尊长,阖家团聚、亲朋互馈,忙碌了一年的先民们,从这天开始休养生息,并衍生出丰富的节日活动和民俗之乐,其传统节日的地位,不亚于新年,应了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只是到了近现代,冬至的盛况才日渐式微,而长留在历史的记忆里。

冬至雅事冬至 | 冬節,夜至長而晝至短。

麋角解,熊深眠。

一陽生,水泉動。

白雪生爐煙,林園驚早梅。

冬至大如年,納履添新歲。

此時節,合家圍圓,劏雞宰羊祭祖,餃子湯團乞福。

或寒中取暖,閒話今年往事。

或寒暄一壺酒,圍爐饋別舊歲。

或安身靜體,做個羈旅獨眠人。

無論如何,冬至可長歌,可醉飲,惟不可離去。

地雷复卦,称为冬至一阳生。

易曰: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

中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

《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

”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冬至之后,虽然太阳高度角渐渐高起来了,但这是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每天散失的热量仍旧大于接收的热量,呈现“入不敷出”的状况。

到了“三九天”,积热最少,温度最低,天气也就越来越冷了。

此时如果有冷空气的影响,天气就更为寒冷。

待到过了这个“冷锋”之后,天气就会渐渐变暖。

所以说“冷在三九”,而“九九”已在夏历一月、二月,中国大部分地区已入春,因此“九九艳阳天”。

中国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古人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

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

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

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

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

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

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