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知识

苏-35战机 过载能力增加

采用新的翼面设计来提升机动性能苏霍伊设计局采用该机采用翼身融合气动布局和放宽静安定技术,前置鸭翼、主翼、平尾“非稳一体化三翼面”设计增强苏-35的机动性能。前置鸭翼可分别操纵,由液压装置驱动,沿用苏-33的设计。与苏-27相比,过载能力增加,灵活性增加,滚转以及高攻角稳定度增加。采用了四余度数字式三维电传

采用新的翼面设计来提升机动性能 苏霍伊设计局采用该机采用翼身融合气动布局和放宽静安定技术,前置鸭翼、主翼、平尾“非稳一体化三翼面”设计增强苏-35的机动性能。

前置鸭翼可分别操纵,由液压装置驱动,沿用苏-33的设计。

与苏-27相比,过载能力增加,灵活性增加,滚转以及高攻角稳定度增加。

采用了四余度数字式三维电传飞控系统,使得苏-35没有攻角限制。

机载设备大量更新 苏-35装备新型数字驾驶控制和数字发动机控制系统,更换最初苏-27的模拟计算机。

机首装有一部N011M脉冲多普勒雷达,最大探测距离150公里,可同时跟踪15个目标,并同时攻击其中6个目标。

扩展资料苏-35的外型整体而言非常 简洁,大部分天线、传感器都改为隐藏式。

主空速管由机首移至原来副空速管处(座舱两侧),副空速管移至雷达罩后方。

机首增长增厚,以安装更大的 雷达及更多航电设备,侧面看去因而下倾的比苏-27更大。

若不算苏-27S的空速管,则苏-35增长近1m,主要就是来自机首的增长。

光电探测器移至风挡右侧,左侧则安装可伸缩空中加油管,光电球侧移一方面是为了多出空间安装 加油管,另一方面也因让飞行员有了更好的视野。

座舱两侧装有可收纳的夜间加油照明灯。

垂直尾翼加大,以得到更好的偏航稳定性能。

此外垂尾及其方向舵的形状也略为改变,在垂尾顶端,由苏-27的下切改成平直,是苏-35的重要识别特征。

尾椎加粗,并将阻力伞由尾椎末端移至上方,使末端可以容纳后视雷达及较多航电设备。

三翼面布局、无攻角限制、全数位飞控。

参考资料来源: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