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调休的声音不能装作听不到 我们不能充耳不闻
近期,针对调休安排的反对声浪持续高涨。在扣除双休日及调休后,“五一”假期实质仅为1天,全年的实际假期总数仅为11天。网民们认为,这样的安排并非真正的放假,而是“假放”。反对调休的核心原因在于人们的身心疲惫。通过“凑假期”的方式,原有的工作节奏被打乱,导致身体过度劳累,工作效率下降;连续工作六日后仅有一天的短暂休整,加剧了心理压力,降低了生活
近期,针对调休安排的反对声浪持续高涨。
在扣除双休日及调休后,“五一”假期实质仅为1天,全年的实际假期总数仅为11天。
网民们认为,这样的安排并非真正的放假,而是“假放”。
反对调休的核心原因在于人们的身心疲惫。
通过“凑假期”的方式,原有的工作节奏被打乱,导致身体过度劳累,工作效率下降;连续工作六日后仅有一天的短暂休整,加剧了心理压力,降低了生活质量。
这种拼凑出的长假“幻象”,削弱了公众的幸福感,引发了广泛的不满情绪。
自1995年我国实行双休日制度以来,节假日安排已历经近30年的变迁。
客观来看,我国假期总时长确有增长,处于全球中等偏上水平。
过去的春节、五一、国庆三大“黄金周”,也曾极大地释放了消费活力。
然而,为何假期总量增加,公众的实际获得感却在下滑?评论员认为,调休引发的疲劳只是表象,根源在于假期时长仍显不足。
从舒缓社会压力角度看,增加假期可适度抵消调休的负面影响。
面对“996”“007”工作常态,许多年轻人只能以“躺平”、“佛系”自我慰藉。
适当延长假期,提升工作效率,或许才是更为理想的解决方案。
从适应经济社会变化角度看,增加假期有助于刺激内需。
当前,消费疲软与产能过剩并存,集中出游导致人流拥挤,许多人因此选择居家,消费活动随之减少。
在此背景下,保证正常的双休基础上,适当增设长假,将使人们能更愉快、合理地进行消费。
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便是劳动力的解放。
中国凭借“人口红利”,创造了无数经济奇迹。
在休假时长方面,我们应积极向先进国家学习,给予劳动者更多关爱与尊重。
增加休假时长,本质上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休息权益。
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关乎经济社会诸多领域,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有关部门曾表示,对此类制度的调整需经过广泛调研、深入论证,并充分倾听社会各界意见。
如今,社会各方的意见已然清晰呈现,是否应予以高度重视?民众对正常节奏假期的期盼,是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
当现行调休安排与其产生冲突,且民众抱怨之声不绝于耳时,应当积极听取民意,及时作出调整。
对于反对调休的声音,我们不能充耳不闻。
- 标签:
- 编辑:田佳
- 相关文章
-
校服费4000元引争议 “冬天还有外套
原标题:广东一学校服费4000余元引争议,学校回应:整套校服共30件,收费经教育局和物价局审批据大象新闻报道,近日,广东东莞一中学发布的新…
-
击剑重剑 在这紧张的一刻
中国队获击剑女子团体重剑第四名7月31日,巴黎奥运会的击剑赛场上,女子团体重剑项目展开了激烈的铜牌争夺战。由中国队员孙一文、余…
- 王晶说梁朝伟应宣布不再领奖 包括女主余香凝
- 20强赛 皮球低平快速窜入网窝
- 给抗洪战士送爆米花 有这么给力的保障
- 梅西看到儿子海报眼睛都瞪大了 ”记者在现场看到
- 三星堆遗址揭晓重大考古发现 1986年发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