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网络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抵达上海 在此次访问前夕

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于4月24日下午抵达上海,展开了他任内的第二次访华之旅。早在今年年初,美方就表达了访华意向,尽管表达了对话意愿,但实际行动才是中美沟通中更被重视的部分。据“玉渊潭天”微博消息,美国国务卿布林肯4月24日下午已抵达上海,开启他任内的第二次访华行程。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

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于4月24日下午抵达上海,展开了他任内的第二次访华之旅。

早在今年年初,美方就表达了访华意向,尽管表达了对话意愿,但实际行动才是中美沟通中更被重视的部分。

据“玉渊潭天”微博消息,美国国务卿布林肯4月24日下午已抵达上海,开启他任内的第二次访华行程。

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邀请,布林肯于4月24日至26日访华。

据美媒报道,中美关系趋于平稳,但仍有一系列悬而未决的问题威胁两国关系稳定。

报道称,布林肯将会见商界领袖,然后于周五(26日)前往北京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举行会谈。

在此次访问前夕,美方仍通过知情人士透露消息及媒体炒作特定议题,试图以此积累谈判筹码。

然而,这种依靠制造舆论压力以施加影响的做法,真的能如愿奏效吗?据海外媒体报道,布林肯此行将接续财政部长耶伦的话题,继续谈论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

这一观点甚至令一些美国经济分析人士感到困惑,他们指出耶伦的言论与西方经济学基本原理背道而驰。

美媒对“产能过剩论”的持续报道聚焦于哪些领域?2022年,焦点在于中国半导体行业;进入2023年,报道转向了中国的“新能源产品”,特别是新能源汽车。

为揭示美方的叙事策略,我们特别对涉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相关报道的趋势进行了深入剖析。

报道量峰值恰好对应耶伦访华期间,另一波显著增长出现在8月23日,缘由是一家全球行业分析机构预测到2030年欧盟将从中国进口超过120万辆电动汽车。

显而易见,无论是在半导体还是新能源汽车等中国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美媒皆将其描绘为“过剩产业”,并每当中国新能源产业展现竞争力时,便借此话题大肆炒作。

这反映出,美媒对中国“产能过剩”的关注实质上是对中国经济亮点与突破的关注,折射出美国对中国新兴生产力发展的深深忧虑。

进一步观察发现,美国在渲染中国新能源产业“威胁”时,尤为针对欧洲。

其目的在于通过话语操纵,将“产能过剩论”转化为针对中国的贸易武器,以期拉拢盟友共同施压。

然而,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而言,问题并非产能过剩,恰恰相反,其产能远未满足需求。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国,2023年产量达到958.7万辆,出口120.3万辆,这意味着国内需求占据了近90%的产能。

换言之,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实际上是全球市场的优质、稀缺产能。

实现绿色转型的关键在于使清洁能源成本低于化石能源,从而激发市场采用清洁能源的动力。

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在于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应。

新能源行业因其设备投资占比高、技术研发投入大以及依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特性,具备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

目前,唯有中国在这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充分发挥了新能源行业的规模优势。

美国对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深度焦虑,正源于对其工业生产能力与我国客观差距的清醒认识。

因此,拜登政府选择今年对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启动所谓“调查”,实则是面对自身行业竞争力滞后于市场需求的现实,意图借助“非常规手段”压制中国先进产业的发展。

其核心目的,是瞄准中国最具优势的领域,竭力唱衰,将我们的优势曲解为“劣势”乃至“威胁”,试图动摇我国发展的根基。

这种心理战策略可谓阴险至极。

美国试图以制造此类“筹码”来打击中国的信心,殊不知,他们的行为恰恰印证了我们在某些领域的正确决策与成功实践。

4月22日,中国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负责人介绍布林肯行程时谈到,美方尤其不能触碰中方在台湾、民主人权、道路制度、发展权利等问题上的红线。

中方坚决反对美方近期在台湾问题上的错误言行,敦促美方恪守一个中国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停止武装台湾,停止干涉中国内政,支持中国的和平统一。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