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学

中国古代故事 我读完了《中国古代寓言》

出言不逊东汉末年,袁绍手下有一员智勇双全的大将,名叫张合。有一次,袁绍与曹操各自率领军队,在官渡(今河南省中牟县东北)进行决战。袁绍害怕自己粮草不足,就命令淳于琼专门负责督运粮草,屯粮于乌巢。此时曹操的粮食不多了,想迅速结束战争,就赶往乌巢袭击淳于琼。张合对袁绍进行劝谏,劝他不要小看曹操,应当派遣重兵保住乌巢,否则军队没了粮食,后果不堪设想。而袁绍手下的谋士郭图,却认为

出言不逊东汉末年,袁绍手下有一员智勇双全的大将,名叫张合。

有一次,袁绍与曹操各自率领军队,在官渡(今河南省中牟县东北)进行决战。

袁绍害怕自己粮草不足,就命令淳于琼专门负责督运粮草,屯粮于乌巢。

此时曹操的粮食不多了,想迅速结束战争,就赶往乌巢袭击淳于琼。

张合对袁绍进行劝谏,劝他不要小看曹操,应当派遣重兵保住乌巢,否则军队没了粮食,后果不堪设想。

而袁绍手下的谋士郭图,却认为乌巢的形势没有那么严重,应该调动主要兵力袭击曹操的大本营。

张合觉得这样做占不到什么便宜,坚决反对。

袁绍对郭图非常信任,只派小部队救援乌巢,而调动重兵攻打曹军大本营,却未能如愿以偿。

结果,曹操真的攻入乌巢,将袁绍的粮草烧得一干二净。

这样一来,袁绍大军军心浮动,士气低落。

郭图知道正是自己的计策才造成大军失利,为转移袁绍的视线,就说张合的坏话,他对袁绍说:“您打了败仗,张合却整天幸灾乐祸,说话也非常傲慢无礼。

”公孙穆生活在东汉时期,他非常热习,总是想尽办法,抓住一切机会来学习,当时的许多人都因为他好学而对他交口称赞。

公孙穆读了不少书以后,还想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完善自己,但是靠自学又觉得力不从心。

那时候设有太学,太学里的老师知识渊博、见识很广,公孙穆就想进太学去继续学习。

可是上太学需要交一大笔学费,另外还有平时食宿的花销,数额高得惊人,而公孙穆家里很穷,根本出不起这笔钱。

怎么办呢?公孙穆一下子也想不出什么主意来,只好先暂时停止了学习。

为此,他苦恼极了。

有个富商名叫吴裕,十分通情达理,对人总是很诚恳。

有一次,他要招雇一批舂米的工人,派人把消息放了出去。

有人把这事告诉了公孙穆,公孙穆高兴极了。

他想:这下可有机会赚些钱继续求学了!那时候,去给人舂米被认为是低贱的工作,但公孙穆已经顾不得这些了,他把自己打扮成那种干重体力活的样子,穿一套短衫短裤,就去应征了。

一天,吴裕打算去舂米的地方转一转,巡视一番。

他信步一路走来,东瞧瞧,西看看,最后在公孙穆身边站住了。

公孙穆正干得满头大汗,也没有注意吴裕在他旁边,还是一个劲地舂他的米。

过了好一会儿,吴裕越看越觉得公孙穆的动作不很熟练,体力也不怎么好,不太像一个舂米工人,就问他道:“小伙子,你为什么会到我这儿来工作呢?”公孙穆随口答道:“为了赚些钱作学费。

”吴裕说:“哦,原来你是个读书人啊,怪不得我看你斯斯文文的,不太像工人。

别干了,休息一会儿吧,咱们俩聊聊!”他俩谈得十分投机,相见恨晚。

后来,这两个人就结成了莫逆之交。

吴裕并没有因为贫富悬殊而看不起公孙穆这个穷书生,反而同他交上了朋友。

这种不以物质的眼光看人的精神是很可贵的。

我们交朋友,也同样不应以贵贱、贫富为标准,而要更看重一个人的才识和品行。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是告诉我们许多道理的一本有趣的书。

比如“拔苗助长”是告诉我们食物的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律,违背了规律,就必然失败。

还比如“守株待兔”是告诉我们不要因为一次偶然,就等着下一次一百分之一的偶然了。

再比如“狐假虎威”讲的是不能借别人的威风来占领地位的。

还有,“大象和小花猫”告诉我们再强大的人也有自身的弱点,再卑微的人也有闪光之处。

“喜鹊和蚂蚁”说的是你如果帮助了别人,别人也会帮助自己。

“黔驴技穷”告诉我们,不要装腔作势,要切实学习过硬本领,不然迟早会被揭穿的。

“螳螂捕蝉”写的是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不计后果。

“杞人忧天”告诉我们千万不要陷于毫无根据的忧虑之中。

“因小失大”告诉我们贪图小利的人往往成为别人利用的对象而贻笑大方。

“骥遇伯乐”告诉我们人要得到应有的爱护和常识。

我最喜欢的文章是“蝉的新生”,这篇文章的大意是:一只幼蝉从土洞里爬出来了,它爬上了一颗小树,一动也不动。

慢慢的,它的旧皮脱落了,一点点巨大的痛苦使它战栗。

但是它还是将旧皮脱了下来,它自由多了,大叫一声:“知了—!”;我喜欢这篇文章的原因是:它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凡事都要先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

宋国有个农夫,做事情性子很急。

有一年,庄稼种到地里后,农夫每天到田里去看。

他觉得禾苗长得太慢了,十天半个月过去了,才长出一点点嫩苗。

又过了半个月,禾苗仍旧只长高了一点儿。

农夫嫌地里的禾苗长得太慢,他等不及了,便跑到地里将禾苗一棵一棵地拔高了一截。

将所有禾苗拔高后,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高兴地对家里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呢!”他的儿子听了,感到很纳闷,就赶快跑到地里去看,发现拔高的禾苗全都被太阳晒蔫了,全都枯死了。

【说明】 这则寓言告诫人们,事物的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律,只有遵循规律去办事才能取得成功。

违背了客观规律,即便有良好的愿望和热情,也必然会失败。

最近,妈妈给我买了几本寓言书。

今天我在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

我最喜欢的寓言是《断箭》这个寓言,寓言里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英勇的将军,他能征善战,总打胜仗。

因为时间的流逝,他渐渐老了,觉得用不了几年,就上不了战场了。

他很看重自己的儿子,但此时他的儿子只是一个普通的士兵。

于是,将军就把家传的金藏神箭给了儿子,说:“这把箭只能在最危急的时候使用!”儿子只看箭囊就觉得很精美别致,心想:“这真是一把神奇的箭”。

有了这把箭以后儿子每天都把它背在身上,打仗时,仿佛充满了力量。

不久,配戴箭囊的他,在战场上,果然变得十分英勇,杀得敌人人仰马翻。

不料,敌人突然增加了兵力,他被逼到了山崖上,他想:“这不就是最危急得关头吗?”于是他抽出箭来,他万万没想到那是一把断箭,此时敌人已经来了,他再换武器就来不及了,他就拿着那把断箭杀敌,最终冲出了包围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信念和意志的重要性,一个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都能适应。

同样,一个人只要拥有坚定不移的意志,什么艰险和难关都无法将他吓退。

我们学习也一样,心中有坚强的意志,认真努力,也一定会取得好成绩!吐谷浑的首领阿豺有二十个儿子,这一天,阿豺对他们说:“你们每人给我拿一支箭来。

”然后他把儿子们拿来的箭放在地上。

过了一会儿,阿豺的同胞弟弟慕利延过来了。

阿豺对慕利延说:“你拿一支箭折断试试。

”慕延利毫不费力地折断了。

阿豺又说:“你再取十九支箭来把他们一起折断。

”慕延利竭尽全力,怎么也折不断。

阿豺意味深长地说:“你们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单独一支容易折断,聚集成众就难以摧毁了。

只要你们同心协力,我们的国家就一定牢不可破。

”【说明】这则寓言说明了“单者易折,众者难摧”的道理。

高价买邻南朝时候,有个叫吕僧珍的人,生性诚恳老实,又是饱学之士,待人忠实厚道,从不跟人家耍心眼。

吕僧珍的家教极严,他对每一个晚辈都耐心教导、严格要求、注意监督,所以他家形成了优良的家风,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待人和气、品行端正。

吕僧珍家的好名声远近闻名。

南康郡守季雅是个正直的人,他为官清正耿直,秉公执法,从来不愿屈服于达官贵人的威胁利诱,为此他得罪了很多人,一些大官僚都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总想除去这块心病。

终于,季雅被革了职。

季雅被罢官以后,一家人都只好从壮丽的大府第搬了出来。

到哪里去住呢?季雅不愿随随便便地找个地方住下,他颇费了一番心思,离开住所,四处打听,看哪里的住所最符合他的心愿。

很快,他就从别人口中得知,吕僧珍家是一个君子之家,家风极好,不禁大喜。

季雅来到吕家附近,发现吕家子弟个个温文尔雅,知书达理,果然名不虚传。

说来也巧,吕家隔壁的人家要搬到别的地方去,打算把房子卖掉。

季雅赶快去找这家要卖房子的主人,愿意出1100万钱的高价买房,那家人很是满意,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于是季雅将家眷接来,就在这里住下了。

吕僧珍过来拜访这家新邻居。

两人寒暄一番,谈了一会儿话,吕僧珍问季雅:“先生买这幢宅院,花了多少钱呢?”季雅据实回答,吕僧珍很吃惊:“据我所知,这处宅院已不算新了,也不很大,怎么价钱如此之高呢?”季雅笑了,回答说:“我这钱里面,100万钱是用来买宅院的,1000万钱是用来买您这位道德高尚、治家严谨的好邻居的啊!”季雅宁肯出高得惊人的价钱,也要选一个好邻居,这是因为他知道好邻居会给他的家庭带来良好的影响。

所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环境对于一个人各方面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应当万分珍惜身边的良师益友。

中国古代寓言是一本从古代事例告诉了我们一个个做人的道理的书,书中的情节有趣,一个个的事例告诉我们一个个的道理。

比如《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讲的是东郭先生是个有爱心的人,狼被猎人追赶,向东郭先生求救。

东郭先生救了狼,但狼想把东郭先生吃了,一位农夫走过来,想了个办法救了东郭先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相信恶人的话,因为不管他们说得多么好听,都是欺骗,好让你上他的圈套。

还有《赛翁失马》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好和坏、祸和福都不是绝对的。

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我还喜欢《不龟手药》这个故事,它告诉我们,做事只要开动脑筋,克服保守思想,树立新观念,让我们明白在不变的情况下,要懂得随机应变,就能让自己的东西发挥最大的用处。

看着这本书,我不禁联想到我自己,如果面临同样的情形,我该怎样去面对呢?书中的故事数不胜数,一本好书不仅增长了我的见识,还教会了我生活中为人处世的道理,我要多读书,读像中国古代寓言这样的好书。

清正的夏统西晋时期,江南地方有一个名叫夏统的人,他饱读诗书,见解独特,才干出众,智慧超人。

夏统的才学远近闻名,踏入仕途的机会很多,可他心里明白官场黑暗,看不惯达官贵人们互相倾轧,却争着剥削百姓,搜刮民脂民膏的世道,因此不愿意做官,不管谁来请他,他都不动心,安于清贫的生活。

有一次,夏统乘船到京城洛阳去给母亲买药,刚好碰上太尉贾充带着家人和手下,一大帮人前呼后拥地乘着一条豪华的大船在洛河上游览,欣赏春天美丽的景色。

贾充身边有认识夏统的,就指点着告诉贾充说:“太尉,那个就是有名的江南才子夏统啊!”贾充早就听说过夏统的才名,偶然相遇,很是高兴,就派人请夏统过来小叙一番。

夏统也不推辞,来到贾充的大船上和他一块儿喝酒说话。

谈了一会儿,贾充发现夏统果然满腹经纶,分析事理头头是道,确实名不虚传,是个难得的人才,就想推荐他在京城做官,以培植自己的势力。

哪知他刚流露出这个意思,夏统马上就不高兴了,再不肯答话。

贾充心想:“这个人还挺清高,看来需要我用点手段。

在荣华富贵和成群的美女面前,有谁会毫不心动呢?于是,他吩咐下去,要手下的士兵排成威严的仪仗队列,想使夏统羡慕这种威风的排场;接着又召来一队涂脂抹粉,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美女,把夏统围在中间翩翩起舞,香风扑鼻,希望能勾起他对美色的'贪欲。

”可是,任凭贾充想尽了办法,用尽了伎俩,夏统始终都无动于衷。

他只是默默地端坐船中,脸上的表情十分冷漠,好像对身边的一切都没有感觉似的。

贾充气愤极了,但也无可奈何,恨恨地咬牙骂道:“这小子简直是个木头人,石头做的心肠,一点常人的感情也没有!”夏统不是没有感情,他只是洁身自好,不愿与官僚们为伍罢了。

他这种面对威胁利诱仍毫不屈服的高风亮节,直到今天都值得我们学习,我们需要有夏统这样刚正的气节和坚定的意志。

明朝万历年间,皇宫里面不知道怎么回事,出现了一只奇怪的大老鼠。

这只大老鼠,长得跟猫一样大,而且凶悍异常,成为了宫中的一大祸害。

皇帝下旨把民间善于捕捉老鼠的猫都搜罗进皇宫,让它们来对付那只大老鼠。

但是,这些猫却一只一只地败下阵来,全部都被大老鼠咬得遍体鳞伤。

正在这个时候,外国进贡来了一只猫,这只猫,长得十分美丽。

它的毛像血一样白,是个狮子猫。

这只狮子猫会不会捉老鼠,能不能够斗得过大老鼠呢?人们议论纷纷。

一个太监把它抱了起来,投进了大老鼠所在的屋子里面,然后把门关了起来。

不少太监们都好奇而又担心地从门缝里向里面偷看。

狮子猫到了大老鼠的屋子里面,了解了一下环境,就一动不动地蹲在那里。

过了好长时间,才看到那只大老鼠从洞里探头探脑地走了出来。

大老鼠一看到狮子猫,就“吱吱”地叫着,愤怒地扑上去。

狮子猫看到这样大的一只老鼠,不由得吃了一惊,急忙闪了一个身,跳到了茶几上。

大老鼠看见狮子猫跳上了茶几,也蹿了上去;狮子猫看见大老鼠蹿上来,赶紧条下了茶几。

就这样蹿上蹿下,跳上跳下,狮子猫总是躲着,不肯和大老鼠正面交锋。

从门缝里偷看的太监们看到这个情景,都认为这只狮子猫十分胆怯,肯定斗不过那只大老鼠。

不由得有些失望。

过了一会儿,那只大老鼠跳得渐渐慢了。

大肚子一起一落地喘着粗气。

它蹲在地上,想要休息一会儿。

谁知道,正在这个时候,狮子猫猛然地扑了过去,用两只前爪紧紧抓住老鼠头上的毛,用嘴咬住它的头和脖子。

大老鼠遭到突然袭击,知道自己遇到了强大的对手,拼命挣扎。

猫声呜呜,鼠声吱吱,一场恶斗持续了很长的时间。

最后,大老鼠终于成了狮子猫的手下败将。

太监们见狮子猫胜利了,打开门拥进去。

只见大老鼠已经被狮子猫咬下了脑袋。

它正津津有味地吃着鼠肉呢。

太监们这才明白过来,狮子猫开始的躲避,其实并不是胆怯,而是在和老鼠进行着疲劳战。

敌人出击我便退回,敌人退回我便出击,使敌人疲于奔命,终于丧命。

以逸待劳,狮子猫可真是有勇有谋呀!在我国战国时代,有一个名叫宋陵子的人,他虽然贫穷,但是却知足常乐;可是有一国财富的魏文侯却常常讥笑他,而且还鄙视地说:“你一直都很穷,难道要穷一辈子吗?”宋陵子不理会他挑衅的语气,看了看魏文侯然后平静地说道:“请你不要担心,慢慢听我说。

前几天,我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梦见一个养有九十九只羊的富翁,他一天到晚就希望能再得到一只羊,好让自己的羊只数目变成一百!想来想去,他就想到隔壁那个贫穷的老人不是有一只羊吗?就兴冲冲地跑去找那穷人帮忙,想请求老人割让那只羊给他,以满足他的心愿。

”宋陵子说完上面这段寓言式的前言后,又接着说道:“如果富翁还须求助于人的话,就很难说到底谁富谁贫了!”最后宋陵子语重心长地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富有的人并非真正的富有,贫穷的人也并非真正的贫穷。

”古时候,人们每到一定的日子,都要在祠庙里举行一种祭祀仪式,以表示对神灵的虔诚、求得神灵的庇佑,这种祭祀仪式叫“祭钟”。

每逢祭钟时,不是要杀一头牛,就是要杀一只羊,然后将牛的头或者羊的头用大木盘子盛放在祭神的供桌上,人们就站在供桌 前祈祷。

有一天,齐国都城里来了一个人,他牵着一头牛从皇宫大殿前走过。

这时,恰值齐宣王在大殿门口看见了,命人叫住那牵牛的人,便问道:“你打算把这头牛牵到那里去呢?”那人回答说:“我要牵去宰了用来祭钟。

”齐宣王听了后,看了看那头牛,然后说:“这头牛本来没有罪过呀,却要白白地去死,看着它那吓得颤颤抖抖、哆哆嗦嗦的样子,我真不忍心看了。

把它放了吧!”那个牵牛的人说:“大王您真慈悲,那就请您把祭钟这一仪式也废除了吧?”“这怎么可以废除呢?”齐宣王严肃起来,接着说:“这样子吧,就用一只羊代替这头牛吧!”这篇寓言故事告诉人们:杀牛和杀羊都是屠杀生命。

对牛的怜悯与对羊的残忍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不能算是仁慈。

齐宣王的以羊替牛只不过是骗人的把戏,可见他的虚伪。

一次,野火烧山,黑烟冲天。

凤凰带领百鸟前去救火,远远地看见一只白色羽毛的无名鸟,边飞边喊:“着火了,快快救火。

”它呼喊着,首先冲向烈火。

树下的刺猬,慌慌张张地向洞里钻,说:“谁愿救谁去,我逃命要紧。

”无名鸟叼根马尾松,拼命地扑打疯狂的山火。

它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豁出命来,也要保住大伙的森林。

”于是它全力以赴扑向熊熊的烈火,可是,无名鸟的羽毛被烧焦了,再也支持不住身子,便跌落在地上,身边有股火苗又慢慢燃烧起来,它忍痛滚过去,用身子压灭了。

无名鸟也因此牺牲了。

浓烟冲进地洞,呛得刺猬直咳嗽。

它受不住了,钻出地洞,蜷缩着身子,头也不敢伸出来。

凤凰和百鸟飞过来,扑灭了山火。

那时,森林里浓烟翻腾,空气里充满了焦臭味儿。

凤凰望着雾腾腾的森林,从身上拔下几根金光灿烂的羽毛,说:“谁能把无名鸟和刺猬的生死情况弄清楚,这羽毛就给谁。

”“哇哇,我先去。

”乌鸦抢着飞下去,找到无名鸟的尸体,它用喙(chui)扒扒,见无名鸟已停止了呼吸;它扒扒刺猬,刺猬“吱吱”叫唤。

乌鸦飞回来,说:“我看清楚啦,无名鸟早已死去,刺猬却还活着。

”凤凰好像没听见,说:“谁去看看呢?”“我去。

”喜鹊滑翔到地面,它踩了刺猬一脚,来到无名鸟身旁,用爪子在地上刨了一个坑,把无名鸟埋葬了,还把无名鸟用来扑山火的松枝,端端正正地插在坟头,一切办妥贴了,才飞到树上,说:“我看清楚了,无名鸟还活着,刺猬早已死了。

”凤凰点点头,把金色的羽毛交 给了喜鹊。

“哇哇!”乌鸦带着哭音,说:“凤凰啊,您奖励错了啊!”“没有!”凤凰看着百鸟,说,“大伙应该知道,无名鸟为集体利益而死,虽死犹生;刺猬为个人利益而生,虽生犹死。

”“轰!”凤凰的话音未落,无名鸟的坟墓上,红光闪闪,彩气腾腾,一只新生的无名鸟飞向天空。

凤凰和百鸟赶紧上去迎接它。

喜鹊把金光灿烂的羽毛捧了送给它,说:“无名鸟啊,你是我们的英雄,这荣誉应当归于你。

”百鸟立刻给无名鸟的翅膀插上这金色的羽毛,从此,它比以往更加美丽,人们就叫它金翅鸟。

凤凰、金翅鸟和其他鸟儿,快乐地在蓝天翱翔,欢呼歌唱,其乐无比。

刺猬仰头一看,满脸羞愧,一头钻进地洞,从此,它只好在百鸟休息了的深夜出来找点吃的,光明的白天,再也看不到它的影子了。

直到今天,金翅鸟还受到人们的喜爱。

这学期,我读完了《中国古代寓言》,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借梯子》。

寓言讲的是:一个人家里着火,就去朋友家借梯子。

他不慌不忙,见了朋友还恭恭敬敬行礼,朋友请他喝酒。

等吃饱喝足,那个人才说家里着火,要借梯子。

朋友一听,急忙扛起梯子去救火,但那个人的家已化为灰烬了。

这则寓言让我明白,做事情要搞清楚轻重缓急,紧急时刻,甚至不需要按平常规矩办事。

我想起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

有一次,老妈的菜快糊了,我的第一反应是:这种情况,应该——找老妈!于是,我放着旁边的老爸不叫,找了二十分钟,才找到老妈。

我不慌不忙地告诉她:“老妈,你菜快糊了。

”她一听,急了,连忙跑去厨房。

然而,刚到菜就糊了。

当天,我差点被老爸老妈打成“照片”,呜呜……哎,早知道就叫老爸了,看来,遇到紧急情况,还是要随机应变,不能死脑筋。

寓言是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让我们读到许多深刻的道理。

狙公失猴从前,楚国有个老头以饲养猴子为生,楚国人都把他叫作狙(ju)公。

每天早上,狙公起床以后都在院子里给他的猴子们分配任务。

他让老猴子带着猴子们跳出去,采摘山里果树的果实。

晚上,等猴子们回来了,狙公就逼着猴子们交出它们所采果实的十分之一。

光靠着这些猴子采来的果实,他就可养活自己,而且还略有盈余。

有一次几个猴子觉得自己白白辛苦一场,狙公却坐享其成,不愿交出果实,狙公就对它们棍棒相加,一阵毒打。

猴子虽然觉得每天采摘果实是件苦活,可又怕狙公的棍棒,不敢违背狙公的命令。

有一天,一只不懂事的小猴子突然问这群猴子:“山里果实累累,难道是狙公亲手所种吗?”大伙都说:“不是呀,谁都知道这些果树并没有什么人去栽种,都是天生的。

”小猴子又问:“既然这样,我们干吗靠给狙公做苦力过日子呢?”小猴子话还没说完,猴子都已经恍然大悟。

当天晚上,猴子们趁狙公睡熟之后,悄悄地打破栅栏,弄坏笼子。

然后,它们拿上狙公积存的果实,手牵着手跑进了树林深处,从此再也不回去了。

狙公一觉醒来,才发觉猴子们都跑光了,他赖以生存的手段没有了,只得待在家中活活地饿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自食其力,如果自己不付出努力,企图依赖别人,或者靠剥削别人过活,最终只能落得像狙公那样活活饿死的下场。

苏章不徇私情汉顺帝的时候,出了一位有名的清官,名叫苏章。

他为官清正、公私分明,从来不因自己的个人利益而冤枉好人、放过坏人,深受百姓的爱戴。

有一年,苏章被委任为冀州刺史。

上任伊始,苏章便认认真真地处理政事,办了几件颇为棘手的案子。

可是有一天,令苏章头疼不已的事情终于来了。

苏章发现有几个账本记得含混不清,不由得起了疑心,就派人去调查。

调查的人很快呈上了报告,说是清河太守,数额巨大。

苏章大怒,决心马上将这个胆大妄为的清河太守逮捕法办,可是当他的目光停留在报告上清河太守的名字上时,不由得呆住了。

原来这个清河太守就是他以前的同窗,也是他那时最要好的朋友,两人总是一桌吃、一床睡,形影不离,无话不谈,简直情胜手足。

真是没有想到这个朋友的品行竟会堕落到这种地步,苏章感到非常痛心,同时,想到自己正在处理这件案子,对老朋友怎能下得了手呢?苏章十分为难。

再说那位清河太守知道自己东窗事发,惊恐万状。

他听说冀州刺史是自己的老朋友苏章,心存几分侥幸,希望苏章能念及旧情,网开一面。

但是对于苏章清廉的名声他也有所耳闻,不知道苏章究竟会怎样对待自己。

正在他惴惴不安、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苏章派来了手下人请他去赴宴。

苏章一见老友,忙迎上去拉着他的手,领他到酒席上坐下。

两个人相对饮酒说话,痛痛快快地叙着旧情,苏章绝口不提案子的事,还不停地给老友夹菜,气氛很是融洽。

这时候,清河太守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他不禁得意地说道:“苏兄呀,我这个人真是命好,别人顶多有一个老天爷的照应,而我却得到了两个老天爷的荫护,实在是幸运啊!”听了这话,苏章推开碗筷,站直身子整了整衣冠,一脸正气地说:“今晚我请你喝酒,是尽私人的情谊;明天升堂审案,我仍然会公事公办。

公是公,私是私,绝对不能混淆!”第二天,苏章开堂审案,果然不徇私情,按照国法将罪大恶极的清河太守正法了。

苏章公私分明,一心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精神,到今天仍时时提醒着我们要秉公办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