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学

北京大学 1931年出生于中国

北京大学讣告:痛别乐黛云先生乐黛云教授,1931年出生于中国,自1948年起踏入北京大学的校门,随后在1952年毕业后选择留校,开始了她的教学生涯。她不仅在学术领域内有着卓越的贡献,担任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教授及博士生导师,同时还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专聘教授,并主编了中法合作的《跨文化对话》集刊。乐黛云教授的职业生涯亮点包括担任过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副主席

北京大学讣告:痛别乐黛云先生乐黛云教授,1931年出生于中国,自1948年起踏入北京大学的校门,随后在1952年毕业后选择留校,开始了她的教学生涯。

她不仅在学术领域内有着卓越的贡献,担任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教授及博士生导师,同时还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专聘教授,并主编了中法合作的《跨文化对话》集刊。

乐黛云教授的职业生涯亮点包括担任过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副主席、全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及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等重要职务。

她的学术著作丰富多样,涵盖了《比较文学原理》、《跨文化之桥》及《涅槃与再生——在多元重构中复兴》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她在比较文学领域的深刻见解,也促进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化的交流。

在个人回忆录《九十年沧桑:我的文学之路》中,乐黛云深情地回顾了自己从童年至学术顶峰的旅程。

书中不仅描绘了她早年在北大的学习与教学生涯,还坦诚分享了之后遭遇的一系列生活挑战,包括从事过猪倌、伙夫等多种劳作,直至最终重返教育岗位的曲折经历。

尤为感人的是,她在五十岁这个许多人认为应安于现状的年纪,毅然决定重启学术探索,展现出非凡的决心与勇气。

这一决定引领她在中国比较文学领域开创出一片新天地,不仅在北京大学建立了首个比较文学研究机构,还推动成立了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并见证了该学科在全国乃至国际舞台上的蓬勃发展,为中国学者在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中赢得了一席之地。

乐黛云的自传《九十年沧桑:我的文学之路》,于2021年面世,不仅是对她个人文学之路的回顾,也是一次心灵的独白。

在介绍这本书时,乐黛云表达了对自己选择北大、投身教育事业及致力于文学研究的深切感激。

她从小怀揣着将中国文学之美传播至全球的梦想,希望世界能通过文学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而她的一生,正是对这一梦想不懈追求的生动写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