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毕业生临近毕业被一企业解约 投了百余份简历
原标题:多地毕业生临近毕业被一企业解约一通电话,让即将毕业的广西大学生张臣“失业”了。5月24日,张臣参加硕士研究生毕业答辩的前一天,他接到中创新航人力资源部的电话通知,“因业务调整,需要与你解约”。几天后,他收到了中创新航赔付的3000元违约金。这距离他与公司签订“三方就业协议书”已过去
原标题:多地毕业生临近毕业被一企业解约 一通电话,让即将毕业的广西大学生张臣“失业”了。
5月24日,张臣参加硕士研究生毕业答辩的前一天,他接到中创新航人力资源部的电话通知,“因业务调整,需要与你解约”。
几天后,他收到了中创新航赔付的3000元违约金。
这距离他与公司签订“三方就业协议书”已过去半年多了。
无奈的他再一次被“打回”秋招模式,投了百余份简历,接到的面试通知却寥寥无几。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调查发现,在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也有一些应届毕业生晒出自己突然被中创新航解约的经历并声讨该公司的行为。
安徽一高校材料专业本科应届生陈一加入了一个维权QQ群,目前群内已有832人,多数是和她一样被该公司解约的毕业生,也有一部分企业猎头。
他们在群里不断倾诉愤懑,可回到现实生活,还是得尽快找工作,但留给他们以应届毕业生身份找工作的时间不多了。
据一些媒体报道,5月29日,江苏省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已收到情况反馈,相关部门已赶往该公司进行处理。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拨打该公司各地分公司电话,均被告知需要拨分号,并未接通。
记者通过微信联系上两家分公司的两位HR,其中一位告知“今年已经没有校招了,目前只招普工”。
当记者咨询被解约应届毕业生相关事项时,两人均未回复。
三方就业协议签了半年多,临近毕业被解约如果不被解约,张臣将在7月入职中创新航设立于江苏常州的研究院,成为一名电池研发岗的技术人员。
在他看来,自己的专业是锂电方向,能够到对口的国内第三大动力电池企业工作,还是比较满意的。
去年9月,张臣向中创新航投递了求职简历。
三四天后,他收到了面试通知。
他回忆说,或许是因为参与面试的毕业生人数多,每个人仅进行了15分钟左右的面试,“考察你与岗位的匹配度、理解程度,面试完后很快就发了聘用意向确认书,要求在几天内进行确认”。
就这样,经过再三考虑,当时手握8家企业offer的张臣还是选择了中创新航,并在去年10月15日与企业签订了三方就业协议书。
他随即加入了公司创建的应届毕业生签约群。
工作事宜确定了,他开始按部就班地准备毕业。
直到5月24日下午4点左右,他接到公司HR通知解约的电话,“当时就懵了,还以为是诈骗电话,怎么就突然解约了呢?”他询问解约原因,对方称“具体原因不知道,他们也刚接到通知”。
张臣说,“问什么对方都回答不知道,说完通知后立马挂了电话,也并没有询问我的任何意见,其实就是单方面通知解约”。
张臣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他加入群后,群里只采集过个人基本信息,“半个月前,他们可能是要拓展海外业务,在群里发过一次调查问卷了解语言能力等,其他时间从未和我联系过”。
随后,与他对接的公司HR联系他邮寄回了三方协议。
据中创新航官网介绍,该公司目前已建立江苏、福建、四川、湖北、安徽、广东等多个产业基地,同时已设立欧洲产业基地,大力拓展海外产业布局。
陈一关注到该公司于2021年新成立了合肥公司,“看起来比较缺人,又有‘装机量国内排名前三’‘国企’‘去年才上市’等标签”。
她向工程师岗位投递了简历,10多天后进行了面试,两天后就收到了offer,上面明确标明要在3天内答复是否签约。
她在去年12月初签订了三方就业协议。
“签订三方后,秋招也快结束了,就再也没去找过工作,包括今年春招也没再关注。
”没想到,5月24日当天,她加入的有百余人的公司签约群,不声不响地被解散了。
陈一回忆说,公司HR在群里出现的次数屈指可数:春节期间,称可以推荐同学来应聘供应商质量工程师的岗位,该岗位比较缺人;4月中旬,称公司在招聘国际营销工程师岗位,有兴趣的可以内部竞聘;5月初,称公司采购中心部门需要补录一位供应商质量工程师,有意向的同学可以安排面试;之后,群里还发布了一份调查问卷,了解大家的英语水平。
再之后,她收到了常州公司总部HR的电话,通知办理解约。
她无奈地说:“我当时都懵了,反复询问为什么,也只得到了4个字的回复:业务调整。
”她又去询问安徽公司的HR,对方回复称“也很无奈,才接到的集团通知,也是因为业务调整,大部分人都解约了。
目前只能先把银行卡账号发到邮箱,拿到赔偿金,然后再在招聘网站上寻找新的工作机会”。
“我才完成论文终稿,没想到一毕业就失业了。
”就读于江西一高校的本科毕业生王静接到的第一份offer,就是来自中创新航广东江门公司的MES工程师岗位。
春节期间,王静还收到了公司寄来的新年礼物——一只红色行李箱,里面是一副对联和公司宣传册。
她和家人一度以为“公司包接包送包住,早九晚五,月薪令人满意,行业前景不错,公司又已上市,是一份很好的工作了”。
收到解约电话的前几天,她还接收到了公司发来的短信,要求把一些座机号码加入白名单,“还以为通知新入职员工培训的事情”。
“突然解约,我一时半会儿还是无法接受失业的事实。
但那几天正在做毕业论文最后修改,根本没有精力过多询问。
”这几天,学校老师劝她赶紧找新工作,她无奈地说,“当初看到三方协议上签订的违约金3000元时还有些担心,不会跟我解约吧?没想到坏事竟然成真了,成了进入社会经历的第一顿毒打”。
还在招聘的岗位已经不多了这段时间,王静又开始每天在网上搜集各种求职信息、投递简历了,“也有一两个面试机会,但仍处于‘失业’状态”。
她把自己的遭遇报告给了学校辅导员,老师表示发放了违约金后就没有办法了,只能帮忙把三方协议解约。
陈一还发现,这些招聘岗位还在招聘软件上有显示,但通过平台联系HR已经收不到回复了。
更为残酷的现实是,“很多企业的校招工作都结束了,剩下的在招聘的公司岗位很少,赔付了3000元违约金,这对于损失的机会来说,又怎么比?”事实上,在与应届毕业生解约后,中创新航人力资源部还向被解约的毕业生发送了一封邮件,附件中汇总了正在进行的企业招聘信息。
可在陈一看来,这样的“补救措施”毫无用处。
“这些招聘会本来就是当地政府大力宣传的,在没有收到他们的这些邮件之前,我每天也会收到合肥市政府给我发的两三条招聘会的信息”。
张臣还尝试拨打了常州市市长热线电话反映情况,也得到了对方会与公司沟通的承诺。
几天后,他收到了公司发来的招聘会信息汇总,“但大部分都是常州当地的时间临近的招聘会,我在广西赶不过去,往返交通住宿又是一笔花销,怎么参加?还有一些线上的招聘岗位也都不适配”。
他坦言,公司这样的做法让他觉得并没有被尊重。
“单方面解约,完全没有任何有效的解决方案。
”让他气愤的是,为什么偏偏在临近毕业时解约?“我们可以接受在春招时解约,那时还有大量工作机会。
但到了5月底,好的企业和一些大厂招聘的岗位早已经满员了,基本上没有公司招聘2023届毕业生了,甚至面向2024届毕业生的校园招聘都已经提前开始了。
”张臣称,目前的计划只能是尽量去找工作,如果真的没有合适的工作,只能让自己强行延期毕业,或者下半年准备申请博士。
“读了这么多年书,这是十分关键的第一份工作,当时还放弃了那么多好机会,并不是3000元违约金就能弥补的。
”他还透露,3000元违约金的额度是企业方提出,并填写在三方就业协议的条款里的。
据他了解,这比一些大型公司企业赔付的金额低得多。
一些企业在面试时也会问他,为什么现在才开始找工作,他只能将自己的遭遇告诉对方。
“我们学院也有两三个同学被这家公司解约,我们将情况告知学校,学校也只能将这家企业拉入黑名单,不再让它进校园招聘了。
”陈一所在学校也将这家公司拉入了“黑名单”。
某大学招生就业工作处的一名老师告诉记者,如果遇到毕业生被企业单方面解约,学校也没有办法,只能希望企业履行解约义务,“三方协议是统一格式条款,在此基础之上都会做专门的违约规定,但具体补充规定还要看各家施展‘法力’了。
不过整体来说,三方协议学生违约的情况相对更多一些,但近几年,企业违约的情况也时有出现”。
他坦言,应届毕业生一般都会收到几个工作录取通知,签订了三方协议的学生大都是放弃了其他机会,“企业再违约的话,学生基本只能从头开始了,确实很坑”。
一名负责就业指导工作的大学老师说,遇到这种情况,除了把企业打入“黑名单”,更重要的是要安抚学生,抓紧帮学生找工作,或许还能找到部分单位的空缺岗位。
“职业选择得慎重,一些没有担当的企业不能签,这也只能算及时止损了。
”多名大学老师称,应届生遭遇解约的情况时有发生,但也有公司提出了令应届生比较满意的解约赔偿,比如无条件入职相关联公司,或给予高额赔偿金。
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为遭遇解约的应届毕业生“喊冤”:“招一个人对于企业只是很小的成本,而对于学生来说则是100%。
企业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毁约,对于学生真的不公平。
”在陈一向记者展示的被解约毕业生的部分群聊记录中,有毕业生称,“联系我的HR在朋友圈更新吃喝玩乐都不回复微信,我想受到应有的尊重”“我面试一家企业就控诉一次中创新航”。
也有毕业生反馈,当地信访部门打电话给他,也只能说“没有办法,祝你早日找到心仪工作”……前几天,她看到一篇题为《中创新航解约200名应届生:行业压力下的抉择》的文章写道,“在选择信任老员工还是放弃应届生之间,中创新航选择了前者,这也与2023年目前销售相对火爆的形势有关。
这里似乎有一种弃车保帅的策略,先保企业的正常运营”。
陈一很生气,“这么大的业务调整应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为什么要拖到5月底绝大部分校招都结束的时候才通知,为什么事前没有一点征兆,为什么HR要在群里粉饰太平?”“我们在被解约前收到过一条短信,要求把几个号码加入白名单,那时我们还以为是要通知入职的事情,甚至有同学在签约群里询问,HR并没有给任何答复。
”她希望,公司能够给他们一个明确的解释和当面道歉。
王静打算,找不到工作就只能参加今年的秋招或考公了。
她说,“公司这种无良解约行为很不道德,但好像又没有违法。
我并不指望能拿到更多赔偿,现阶段最重要的还是赶紧找到新的工作”。
(应受访者要求,张臣、陈一和王静均为化名)
- 标签:
- 编辑:田佳
- 相关文章
-
A股又跌破3000点 尽管反复强调
A股此次跌破3000点“杀伤力”有多大股市的3000点保卫战悄然拉开序幕,逾2.2亿股民面临考验,市场虽迎来多重利好的春风,却似乎总欠缺那…
-
韦霍斯特 “此刻的感受难以言表
韦格霍斯特谈进球在2024年欧洲杯小组赛的首场对决中,荷兰队以2-1的成绩力克波兰队,实现了一场令人印象深刻的逆转胜利。为荷兰队打…
- 上海南浦大桥一车载摇臂撞灯柱坠落 经上海浦东警方调查
- 昂山素季出狱 精神状况尚佳
- 农夫山泉宣布涨价 根据《通知》内容
- 大龄未婚农村男性不再焦虑婚姻接受现实 在面对婚姻问题时
- 苏炳添60米6秒66 尽力做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