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品牌家电

泛珠省份提速融入 湾区“左膀右臂”加强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6-2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实质性全面推进,泛珠省份也在积极融入湾区发展。

  6月3日的消息称,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决定,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具体强调要以交通对接为先导,包括将探索以广西沿海和内河港口码头、高速公路等资产与大湾区港口、交通企业重组,推动北部湾港与世界级港口群对接合作,提升运营管理水平等。

  两广毗邻而居,自粤港澳大湾区提出以来,广西就开始积极寻求对接合作,调研考察、酝酿文件和招商推介马不停蹄。不过,广西并非孤例,目前四川、海南、江西、湖南和贵州等省份也都在快速推进相关动作,江西甚至已出台系统方案。可以说,泛珠省份都展开了“融湾”探索,这些省份希望能借此把握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获得大湾区高端产业、创新资源、开放市场等的辐射带动。

  但另一方面,这对大湾区建设发展将有何助力?受访专家说,大湾区不能孤立发展,需要腹地支撑,泛珠省份积极对接融入,即可为大湾区建设提供资源、市场、空间和劳动力等支撑,进而增强其发展的多元性和内外辐射能力,包括产业配套能力、产业链广泛性和完整度等,形成更扎实发展基础。

  广西积极全面对接大湾区

  广西强调,提升做实珠江-西江经济带,主动服务大湾区建设,接受大湾区辐射,对接大湾区市场,承接大湾区产业,借力大湾区发展,形成广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带。

  珠江-西江经济带于2014年获国务院批复,随后一直扮演两广重要合作平台的角色,广西以此为重点对接大湾区,既满足自身布局所需,也立足于该经济带合作发展基础、国家战略加持以及本身发展前景。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珠江-西江拥有黄金水道便利,尽管当前运力还不到,但这几年各方面都在积极拓展,未来规模十分可期。

  珠江-西江经济带规划范围覆盖两地11座城市,广东包括广州、佛山、肇庆和云浮,前三者均为大湾区城市,而且大湾区建设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这些城市推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的积极性。

  这与广西“融湾”需求不谋而合,也创造了现实可能。肇庆是其中典型代表,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当地采访获悉,该市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并正争取建设的粤港澳大湾区(肇庆)特别合作试验区,建设“香港城”。一位当地官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肇庆希望借助大湾区东风并发挥连接西南的独特区位优势,吸引香港高端资源进入,并将建“西江创新产业走廊”。

  值得注意的是,广西还强调要探索以广西沿海和内河港口码头、高速公路等资产与大湾区港口、交通企业重组,推动北部湾港与世界级港口群对接合作,提升运营管理水平。

  作为我国南方沿海主要港口之一,2018年北部湾港货物吞吐量1.828亿吨,增长13.15%;集装箱吞吐量308万标箱,增长27.76%,但这与大湾区内几大国际大港相比存在着不小差距。并且,正如广西方面坦言,运营管理水平待提升。

  “这能实现双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王福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北部湾港自身的发展需要搭上大湾区的便车,但同时其也有自身优势,包括利用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辐射南亚东南亚,对内衔接大西南地区等,可增强大湾区的航运扩散能力,助力世界级港口群建设。

  王福强还指出,从技术层面看,近年广西港口资源整合力度在国内走在前列,目前已经基本理顺了广西内部,为对接大湾区创造了条件。未来,与大湾区整合可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资源合理化配置。

  “两地港口距离较近,天然存在联系。”陈耀分析,整合一方面可避免未来发展中陷入同质竞争,另一方面可更好发挥差异化优势,加速互补。对大湾区港口而言,可借此向西南甚至整个西部延伸,货源支撑更广阔,供应链更绵长完整,内外辐射能力更强,更能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

  交通对接和产业承接成“融湾”重点

  无独有偶,自粤港澳大湾区提出以来,尤其是顶层设计明朗之后,诸多省份都在积极谋求对接和融入。这主要包括四川、海南、江西、湖南和贵州等,基本囊括整个泛珠三角地区。江西早已出台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行动方案,贵州省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三年行动计划也在酝酿当中,还有一些城市也在研究出台相关对接文件。

  不仅如此,各省区主要领导带队前来大湾区洽谈合作、招商推介,抑或在当地部署对接大湾区的动作就更为密集了。比如,5月14日,四川省长尹力率队到广东考察推动两省合作;5月6日,江西省长易炼红到该省赣州市调研,强调全力把赣州打造成为江西对接融入大湾区桥头堡,构筑赣粤开放合作高地;4月,长沙市携超过1.37万亿元的项目赴粤港澳大湾区多个城市进行招商引资。

  一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是上述不少省份的最大资金投资地,尤其产业投资,并且随着对接合作的强化,大湾区向这些省份的投资确在快速增长。比如,2018年广东在湖南投资实际到位资金达2474亿多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8%;今年一季度广西引进大湾区到位资金836.3亿元,占全区总量40.4%。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这些省份对接大湾区的思路均共同指向互为承接的两方面,一是进一步畅通与大湾区的交通联系,二是基于此承接包括产业在内的大湾区更多资源外溢。比如,广西明确,全面对接大湾区要以交通对接为先导、以产业承接为重点;江西也将“构建立体化对接通道”和“建设高端产业协作区”列为重点任务;易炼红在前述调研中更直言,对接融入大湾区,承接产业转移是关键。

  陈耀认为,近年泛珠各省与大湾区的交通联系已有明显强化,未来进一步顺畅后,将有助于推动要素双向便捷流动,尤其强化中心城市联系,进而进一步增强这些省份对大湾区建设发展的腹地支撑作用。

  “大湾区发展一定不是只靠自身,而是需要强大腹地支撑,提供资源、市场、空间和劳动力等。”陈耀说,腹地很重要的一点是可以推动大湾区一些产业向外梯度转移,这既带动了目标省份发展,也能为大湾区更高端产业发展腾出空间,目前不少地方的承接条件也已成熟,甚至还有新优势和新空间。

  王福强分析,强化泛珠其它省份的腹地机能,尤其发挥各省优势,能够为大湾区的发展提供更多元支撑,比如广西提出重点以大健康产业对接大湾区,寻求推动自身产业资源优势与大湾区市场优势结合。这也意味着,各省份在对接大湾区过程中,需要找准自身优势和定位尤其是产业切入口。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强调,要辐射带动泛珠三角区域发展,包括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峡西岸城市群和北部湾城市群联动发展。

  陈耀认为,三个城市群地理上相连相近,但是规模和发展阶段略不同,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可以构成一个多层次的城市网络体系。未来,合作或联动的强化能增强整体产业配套能力、产业链广泛性和完整度,形成更扎实的发展支撑,“对目标远大的大湾区来说,犹如有了左膀右臂”。

  (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辛灵)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
style="border:0;padding:0;margin:0;" />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