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品牌家电

远望资本程浩:最大的风险是从不冒险 | 亿欧专访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1-0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文丨周文猛

编辑丨杨旭然

从成功带领迅雷登录纳斯达克,到激流勇退之后再次创立远望资本,程浩在“一辈子想要活出两辈子的精彩”这条道路上一直很冒险,也一直很精彩。

从外界的视角来观察,成功者的光环将程浩晕染成了一个与大众有些距离感的人。但在近距离的交流与观察之后,程浩留给作者更多的印象是声音洪亮、性格直爽与前瞻的思考。

这一描述,与试玩互动创始人兼CEO胡健对记者的描述高度一致,胡健不仅是前迅雷员工,也在独立创业后接受了来自远望资本的投资。

2015年,带领迅雷上市不久后,程浩便联合田鸿飞、江平两位硅谷老友创立远望资本,并在一年后宣布卸任迅雷。刚成立远望决定将90%的基金用来押注人工智能赛道,要用十年的时间,投出下一家BAT级别的巨头企业,以“再造一支红杉”为目标。

从目前远望资本的投资组合来看,整体投资表现都很令他满意,并且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优质标的。

“目前远望投资的组合中,发展很迅速的还不少。”程浩认为。而且从发展阶段来看,远望资本在2017年投资了擎朗科技,目前其商业模式也已逐步清晰,实现了规模化营收,有望成为已投企业中第一家启动上市计划的企业。

即使在这样一种相对乐观的情况之下,程浩也时刻保持着饥饿感和危机意识,“对早期风险投资而言,前三支基金尤其重要,我现在还是踏踏实实的把前三只基金做好。”在问及下一个十年如何计划时,程浩的回答非常谨慎。

但谈及未来,即使在当下这样一个大家普遍觉得“寒冷”的冬天里,程浩也持乐观态度,并且深信人工智能对各行业各的改造才刚刚开始,“未来十年将是人工智能真正发力的十年”,当然,也是远望资本大展拳脚的十年。

从创业到创投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经过两年时间的沉淀,新一轮的互联网春天开始在2003年悄然而至,也是在那一年,从百度离职后的程浩联合好友邹胜龙将迅雷从美国硅谷搬回深圳发展。

在经历了十一年的鏖战后,迅雷一路披荆斩棘,先后超越Vagaa、flashget快车、QQ旋风等行业竞对,实力坐稳下载器行业第一,最终于2014年6月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实现了每一家企业都想快一点实现的梦想。

然而在迅雷上市两年后,2016年1月27日,程浩便向全体员工发送了内部邮件,宣布将卸任迅雷的管理职务,并表示接下来将投身于风险投资领域。

“离开迅雷后再找一家公司去上班那是不可能的了,管过太多的人后,我不喜欢被别人管了;再创业又要回到996的工作当中,会少了很多陪家人的时间,不想去;而退休我又还有点年轻……”

“想来想去还是投资好”,程浩总结道。

当年的迅雷并不是第一家做网络下载器的企业,但最终却一路披荆斩棘,成为实至名归的行业NO.1,技术的优势是其成功晋级的关键。

而百度作为后来中国互联网人才的黄埔军校,技术能力是行业公认的强项,对于先后在百度和迅雷待过的程浩而言,其对于技术的理解与认知要比绝大多数投资人深刻。

“在中国,你很难再找出向第三家跟百度、迅雷这样以技术为驱动的企业了。”程浩断言。这两家互联网企业强技术导向的特性,奠定了远望资本以技术创新型项目为主的投资风格。

程浩对此有敏感的嗅觉。例如在一次赶往硅谷的途中,微信群里认识擎朗机器人创始人李通,匆匆约聊后临时换了行程,第二天便作出决定投资的决策。

机器换人“新蓝海”

青睐技术型创新之外,远望的另外一个投资风格是高度聚焦,90%以上的基金都聚集在了人工智能这一赛道上,并且以应用层居多。

智能机器人作为一种前沿技术密集型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高度,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人力成本的提升,资本开始在2015年前后对机器人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程浩对于机器替人这一领域的发展很早便有关注,并且高度看好商用市场上的机器换人机会。

谈及机器代替人,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工业环境下的机械臂、控制装备等对精度和可靠度要求极高的机器。但是,由于在材料、特种钢、高精密加工等方面的基础薄弱,我国并不具备与发达国家在同一水平的竞争力。

相反,在餐厅传菜、园区清扫等商用场景下,机器人对于精度以及高强度材料的要求并不那么明显,而是更注重柔性,因此,国内商用机器人企业的发展优势反而得到了彰显。

作为远望资本投资组合中发展状况最为良好的机器人企业之一,目前擎朗科技的送餐机器人已经成功合作了包括海底捞、呷哺呷哺等餐饮业头部企业,并且在海外市场有着长足的布局,其创始人李通在这个领域的长期钻研与实践探索,具有充分的参考意义。

一方面,被称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具备生产全部商用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能力,使得国内企业在硬件生产方面的开销,远低于其他在生产装备环节都要经由中国的海外企业。

另一方面,由于抓住了互联网产业发展的热潮,目前我国在智能算法等软性技术层面的能力,也已初步具备与美国同处第一梯队的实力,这使得我国成为了全球唯一具备商用机器人软件与硬件生产优势的国家。

此外,人口以及市场方面的体量优势,也为智能机器人在系统训练以及落地测试过程提供了丰富的场景优势,使得经由国内市场检验的产品,在海外市场拓展的过程中将具备更加灵活多样的可借鉴方案。

在产业链、技术以及场景等多方面的势能叠加之下,我国商用机器人市场的发展不仅已经在国内市场迎来发展热潮,同时还具备全球化的优势。

据李通介绍,目前一个机器人在国内成本大约相当于0.5个人力成本,在美国则是当地人力成本的五分之一,国内商用机器人领域企业不仅具有庞大未被开发的国内蓝海市场,同时还具备全球化优势,商业前景广阔。

“现在的人工智能就像2003年互联网刚开始的时候一样,由其推动的机器换人潮流才刚刚形成。”程浩对于商业场景下的机器换人的发展高度看好。

寒冬是挑战更是机遇

迈入2020年,创业者对于“寒冬”的理解也已逐步趋于理性。虽然外部环境的变化仍在牵动着创业者心弦,但是更多人看到的是,唯有扎扎实实做好技术和产品才能真正立足。

作为直接向初创企业提供资金的投资机构而言,程浩对于寒冬的理解来得更为真切一些。

整个2019年,远望只完成了一个新项目的投资,其他的都是已投项目的追加,而再看真格、高瓴等主流机构,全年也只投出了往年20%的资金,整个一级市场的投资机构都极为谨慎。“现在绝对是寒冬”,程浩断言。

但寒冬对于创业或者投资而言都并不是坏事。

一方面,寒冬使得原本可创业可不创业的人不再轻易创业了,这在一定层面上降低了创业者的竞争压力,同时也过滤掉了投资人筛选项目的难度。

另一方面,寒冬还使得人力成本,物业成本等降低了不少,企业发展在资金的支出需求有效降低了。“使得创业者和投资人都能够将更多的精力与资金,投入到真正能产生价值的地方”。

因此,寒冬也不失为一个激浊扬清的“好时机”。

“寒冬确实存在,但是与2002年我们刚出来创业那时候相比,还差了那么一点。”程浩承认寒冬的同时,却未因此过于悲观,“当看过更长的周期以后,你会发现其实现在还好,没有想象中寒冷。”

对于寒冬中的投资人与创业者如何辨伪存真,做到真正的把钱与精力都用在刀刃上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
style="border:0;padding:0;margin:0;" />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