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品牌家电

技术领先成本占优,三年十倍盈利的睿创微纳又将战胜谁?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1-1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作为红外热成像领域的老牌企业,睿创微纳经过十年发展,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成为了山东省第一家登上科创板的企业。

2016年到2018年三年间,睿创微纳的业绩仿佛坐上“火箭”:营收从6025万元,上涨至3.84亿元,增长538%;净利润也从972.15万元,上涨至1.25亿元,增长1187%。

“疯涨”的业绩背后,折射出市场对红外热成像技术不断上涨的需求,以及对睿创微纳在该领域专业度的认可。那么,睿创微纳究竟有何过人之处?曾经的高增长是否还能延续? 

技术领先:非制冷型红外探测器优势明显

近年来,红外热成像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该技术通过探测目标物体的红外辐射,能够将红外线信号转换成可供人类视觉分辨的图像和图形,使得物体表面的温度能够被“看到”。由于该技术具有隐蔽性好、抗干扰性强、可全天候工作的特性,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军工、安防、汽车辅助驾驶等领域。

作为一家红外成像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睿创微纳销售的主要产品包括红外探测器、机芯与整机三类,此外还包括少量结构件、元器件等。

各产品之间的关系环环相扣:红外探测器是“情报员”,其将探测到的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值得注意的是,睿创微纳红外探测器的核心是MEMS芯片,但该芯片仅自用,不对外销售。

机芯兼具“情报员”和“翻译官”的职能,它由红外探测器和图像处理电路两部分组成,图像处理电路将探测器输出的电信号转化为能被“看到”的图像。

整机则由机芯、电池、外壳等部件整合而成,最终交付给终端用户使用。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整机具有不同类型:比如,睿创微纳的手持红外热成像仪适用于户外活动、搜救;车载红外热成像仪适用于汽车辅助驾驶等。

其中,最上游的红外探测器是睿创微纳的核心产品,其有制冷型和非制冷型之分,睿创微纳聚焦于非制冷型红外探测器的开发与生产。

制冷型探测器工作时需要利用制冷机将温度调至零下170到200度左右,测量精度较高,但价格昂贵;而非制冷型则价格相对较低,可在室温下工作,这意味着非制冷型探测器应用范围更为广阔。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非制冷红外探测器都被欧美国家垄断,直到2012年左右,国内企业相继在该领域实现了技术突破。

根据各公司的公开资料,在阵列规模、像元尺寸等关键参数上,睿创微纳的非制冷红外探测器优于Pulsar、高德红外、大立科技等主流红外热成像企业。

技术上的优势,让睿创微纳加大了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的市场推广力度。2016年到2018年,探测器在其营收构成中所占比例均为第一

探测器得到量产之后,各生产环节的复用率提高,人工成本均摊后有所下降。因此,睿创微纳的人均创收高于高德红外与大立科技。除此之外,睿创微纳的红外产品毛利率也高于上述两家企业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技术、成本、毛利率皆占优势的情况下,睿创微纳红外成像产品的总销售额,却低于高德红外、大立科技等同行业公司:2018年,高德红外的红外产品收入为6.20亿元,大立科技为3.94亿元,睿创微纳为3.80亿元。

这一点也引起了上交所的关注。在针对上交所问询的回复中,睿创微纳表示,整机产品单价相比于探测器、机芯要高,而高德红外、大立科技的整机产品在整体营收中占比高,且产品系列丰富;睿创微纳的上游探测器产品在营收占比中高,但下游整机产品系列较少。

因此,价格较高的下游整机及系统产品缺失,导致睿创微纳主营产品收入总额低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倘若这一情形持续下去,睿创微纳将陷入规模难以形成突破性增长的困境。

不过,睿创微纳近年加大了对整机及系统开发的力度。报告期内,整机业务所占营收比重提升显著:从2016年的0.03%,上升至2018年的29.47%;营收从仅1.8万元,上升至1.13亿元。

由此可见,尽管在非制冷型探测器领域,睿创微纳做到了行业领先,但要让企业呈规模化增长,针对不同应用场景进行整机开发,将是其必经之路。 

需求拉动:军民市场齐头并进

睿创微纳加码整机领域,除了整机单价高,利润空间大之外,根本原因是下游市场的应用场景日趋丰富,但红外成像技术渗透率却并不高,有大量市场空白等待填补。

红外热成像产品应用领域有军用和民用之分。在军用领域,该技术在武器装备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用于军事侦察、监视等。经过多年的技术迭代及产品换代,红外热成像产品在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军队的普及率较高,市场趋于稳定。

由于西方国家严格封锁红外成像技术,制约了全球军品市场规模的大幅增长。因此,在除欧美之外的其他地区,军用红外产品的市场渗透率很低:据Maxtech International统计,2014年全球军用红外热成像仪系统市场中,北美占50%,欧洲占18%,亚洲地区仅占12%。

低市场渗透率意味着还存在大量市场空白,并且,在军用市场,出于国家安全需求,该类产品国产化是必然趋势。因此,报告期内,睿创微纳在军工领域的收入也大幅上涨:2017年到2018年,军用领域营业收入提升了8541.93万元,涨幅达308%。

在民用领域,红外热成像领域已经实现了充分的市场化竞争,市场增速远大于军用领域。根据专业研究机构Yole发布的《Uncooled Infrared Imagers and Detectors 2019》,2018年全球非制冷民用红外市场规模为29.48亿美元,预计2024年将达到44.24亿美元。

随着技术越来越成熟,红外成像产品成本不断下降,安防监控、辅助驾驶、工业测温、消防及检测等领域都有了该技术的身影。

尤其在安防视频监控领域,海康威视、大华等龙头厂商都在着力布局热成像产品市场。其中,海康威视已连续三年位于睿创微纳民用品客户首位

军民应用市场的高速发展,催生了对整机产品的大量需求。并且,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革新,红外热成像技术与上述技术结合,将产生更大的产业链协同效应。

万事俱备:推动整机业务规模化

睿创微纳在非制冷红外探测器方面的技术优势,将给其整机产品开发提供技术保障。除此之外,探测器、机芯等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单价逐年下降,将给睿创微纳带来成本优势

两大优势最为明显的体现之一为:睿创微纳近年来境外营收逐年上涨,从2016年的3.79万元,涨至2018年的8177.30万元。其中欧洲地区上涨尤为突出,从2016年的3.79万元,上涨至2018年的7712.96万元。

相比之下,根据睿创微纳招股书披露,欧洲地区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国际企业Pulsar在技术上,其不具备自主研发生产探测器的能力;在价格上,整机产品定价较睿创微纳高5%-10%。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技术和成本优势让睿创微纳在市场竞争中具备一定优势,并带来了一定的营收增长, 但Pulsar仍稳坐市场占有率第一把交椅。产生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后者整机产品系列丰富,能够满足终端用户的需求。由此可见,整机产品是红外热成像企业实现规模化增长的关键。

在本次科创板的募投项目中,睿创微纳明确表示要加大对终端应用产品的开发以及产业化。目标产品分为汽车辅助驾驶、安防监控、个人视觉、测温等四大板块。

值得注意的是,在汽车辅助驾驶、测温领域,红外热成像技术应用还处于萌芽状态,渗透率不高。因此,在这一蓝海市场面前,对于兼具技术、成本和资金优势的睿创微纳来说,对手事实上只有自己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
style="border:0;padding:0;margin:0;" />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