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小型家电

梁宁:疫情结束后,该换个活法了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3-3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当下中国,已被疫情和全球大波动深刻改变。

迷茫也好、悲伤也好,历史的车轮,总要滚滚向前。过去的社会如同一个缩影,我们曾无比熟悉当下,但却恐惧未来。

然而,过去的生存法则已彻底失灵:基础设施变了、协作模式变了,“他人利益”与“自我发展”的关系也变了,究竟是要继续逞英雄,还是学会“概率化生存”?

“生”和“死”,成为当下企业家和创业者们绕不过去的话题。

如果把时间拉长,站在 2025 年,该如何看待今天?以下是 3 月 8 日,产品战略专家梁宁的分享,相信看完,你会对当下有更加透彻的理解。

口述 | 梁宁 产品战略专家

来源 | 正和岛

生存基础,已深刻改变

14 亿人在将近 2 个月的时间,闭门不出,依靠互联网获得信息、购买食物等生活物资,以及进行娱乐和情感交流。多年之后,我们一定会多次回想起今天这一幕。

就好像今天的我会想起 1999 年的时候,那个“72 小时网络生存实验”。

1999 年,北上广三个地方,每个城市找了 4 个志愿者,一共 12 个人,把他们关在酒店,只有硬板床和水,大家需要通过互联网获得食物以及改善生活环境。

当时媒体对那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依靠互联网不能生存。事实上,到了第二天,有人已经 26 小时无法在网上买到任何东西,饥饿难忍,退出实验。

从 20 年前 12 人的网络生存实验,到今天 14 亿人的网络生存实战,这个变化发生的背后,是我们生存的基础设施变了,协作模式变了,文化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最早,我们在漫长的农业社会,协作规模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因为生存模式决定文化,所以我们几千年的文化是熟人社会,是集体主义的,又是充满弹性的。

接着,我们开始建设工业和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与此同时,由于工业社会是快速聚集的陌生人之间的协作,我们的文化也过渡到尝试依靠契约,遵守规则的文化。

但是,我们还没适应工业社会的文化,互联网浪潮就启动了。我们与世界同步建设信息社会。聊天、商品、交易等信息在过去 20 年里,依次被上传到云端的服务器,并越来越结构化、可运算。

于是,在这次疫情的极限场景中,我们看到了:信息的流动变了,城市的枢纽变了。

以前小区的信息枢纽是大妈广场舞俱乐部,公司的信息枢纽是办公室的饮水机或者吸烟区,现在变成了一个个微信群;以前城市的枢纽是地铁站和 shopingmall,现在变成了外卖小哥。

很多人在关心疫情何时过去,好恢复生产生活。但是,“恢复”这个词不对,也许用“迭代”更适合,因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
style="border:0;padding:0;margin:0;" />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