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家电产品  小家电

【IPO价值观】二极管、整流桥市场竞争激烈,晶导微未来发展存隐忧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12-2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近年来功率半导体市场需求回暖,甚至一度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态,国内功率半导体企业业绩都实现了大幅提升。同时,国内资本市场逐渐完善,对发行企业更加包容,于是瑞能半导、立昂微、银河微电、新洁能、斯达半导、协昌科技、派瑞股份、晶导微等数十家的功率半导体企业积极谋划上市,寻求更高的发展。

自科创板开板之后,多数功率半导体企业在申报时都会选择登陆科创板,以获得更好的估值。

不过,业绩稳步增长,手握154项专利的晶导微却选择了创业板IPO。据笔者分析得知,晶导微的主力产品二极管、整流桥无法形成差异化经营,市场竞争激烈,只能依靠成本优化保持竞争力,未来发展之路还存在着不少隐患。

二极管厂商众多,市场价格战持续

晶导微主营业务为二极管、整流桥等半导体分立器件产品以及集成电路系统级封装(SiP)产品的研发、制造与销售。

从晶导微主要产品的销售收入及其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情况来看,2017年至2020上半年期间,晶导微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二极管和整流桥产品的销售,二者合计占比分别为95.54%、96.67%、95.96%和89.08%,是公司的主要产品。

众所周知,二极管是一种基础的半导体元器件,几乎每块电路板都有二极管的身影,用量非常大。

根据各行各业的一般发展规律,产品售价一般会随着产品技术成熟而降低,产品毛利率水平也会随之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在二极管领域的技术水平已经成熟,由于技术门槛低,国内二极管厂商众多,

在终端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价格低廉,利润空间并不高。

据某二极管厂商人员指出,由于二极管产品的成熟度和标准化程度高,生产厂家较多,产品存在一定同质化,在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无法实现差异化经营,而终端客户对价格相对较为敏感,为保持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相应市场份额,多数公司会在产品成本优化的基础上进行降价调整。

另一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在二极管、三极管领域国内领先的品牌便是从长电科技剥离出来的长晶科技,在产品品质、市场占有率以及品牌影响力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但长晶科技的产品价格相对较高。因此,部分厂商会选择对标长晶科技,并以其产品价格的一半抢占市场。

晶导微也在招股书中指出,部分优质企业在功率二极管及整流桥领域的技术工艺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并凭借其成本、技术优势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二极管产品无法差异化竞争,成本决定市场竞争力

国内二极管厂商基本是以IDM模式运行,在市场处于价格战的情况下,公司产品能否在品质和成本方面占据优势就显得至关重要。

据招股书显示,晶导微披露的核心技术多次提到“减少原材料耗用”、“成本更低”、“降低成本”等词,并表示,在分立器件及其芯片领域,公司的核心工艺技术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保持了公司产品在品质和成本上的绝对竞争优势。

报告期内,晶导微的二极管毛利率分别为27.56%、25.15%、28.57%和31.03%,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状态。

其中,2018年毛利率出现下滑,晶导微表示,为缓解订单压力,公司采取较为有竞争力的定价策略,2018

年主要二极管产品单价总体下滑。

2019年毛利率较2018年有所上升,主要原因是铜带、硅片等主要原材料价格略有下降。

2020上半年毛利率较2019年有所提升,主要原因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单位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呈下降趋势,单位成本有所降低。

由此也可以看出,晶导微也无法做到差异化竞争,因此,能否做好成本优化是决定其二极管产品在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整流桥产品市场竞争激烈,毛利率大幅下滑

众所周知,整流桥是用四只(或六只)二极管芯片以电桥方式连接并塑料封装成整体,具有将单相(三相)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功能的半导体器件。

报告期内,晶导微整流桥毛利率分别为20.01%、9.69%、4.71%和4.26%,毛利率逐渐下降,且下滑严重。

对此,晶导微解释称,2018年下半年,公司新增大功率整流桥产品,该类整流桥产品使用的芯片规格大、产品性能高,产品主要应用于家电领域,客户的审核认证周期较长,新产线投产后产品良率较低、短期内难以释放产能,且市场开发前期产销量较小,导致单位产品分摊的设备折旧、人工等固定费用大幅提高,单位成本增加。

在传统小功率整流桥产品中,占比较高的MBF、MBS封装产品主要应用于照明、手机充电器领域,面临的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导致产品毛利率不断降低。

从上述二极管、整流桥市场的情况来看,市场竞争已经非常激烈,晶导微只能通过成本优化来保持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当然这不仅仅是晶导微一家所面临的问题,同样也是众多经营低端产品的企业都面临的问题,但不断进行成本优化,在市场上杀价并非长久之计,想要得到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向更高端的产品突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