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论:高端机市场,小米OV们“摸着”华为“过河”
2020年调研机构IDC公布了上半年中国600美元(约合人民币4000元)以上价位段智能机市场份额,华为以44.1%的份额排名第一,苹果以44%的份额紧随其后,二者占据了88.1%的高端机市场份额。
图片来源:IDC
换句话说,如今中国人在高端手机品牌的选择上,大部分要么选华为,要么选苹果。
可是在高端机市场与苹果分庭抗礼的华为,由于前两年被美国打压,华为手机业务受到冲击,根据知乎大神 @安乎都护府长史 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月华为国内的市场份额为14.7%,4000~5000元价位段的增长率同比大跌了62.1%,5000元以上价位段的同比增长也比较缓慢,可见华为在高端机市场的统治力在减弱。
图片来源:知乎
华为在高端机市场表现疲软,这就给了小米OV一个可乘之机,纷纷发力高端机市场。从目前小米OV的动态看,很显然它们在“摸着”华为“过河”,走华为过去走过的路。
首先是高举自研的大旗。从2012年开始,华为的高端机就开始搭载自研的海思芯片,一直到今年发布的华为Mate X2也是如此。
图片来源:华为商城
自研的东西,好处很多,既可以根据自身需要,灵活安排产能,不受外部供应商的影响。例如高通的旗舰芯片是头一年下半年宣传,次年上半年出货,小米OV们只能按照高通的节奏规划高端产品,而华为的海思旗舰芯片则是在头一年的下半年直接出货,利用先进制程与架构,打个时间差,等到小米OV们的高端产品出货,华为的高端产品早已卖的差不多了。
图片来源:微博
此外,自研的东西,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深度定制,打造差异化的特性。例如华为的GPU Turbo技术,它打通EMUI操作系统以及GPU和CPU之间的处理瓶颈,在系统底层对传统的图形处理框架进行了重构,实现了软硬件协同,使得GPU图形运算整体效率得到大幅提升,画质、性能提升的同时,能耗下降。GPU Turbo技术只有华为及其荣耀才有,其他手机品牌则没有该特性。
图片来源:百度
对于自研的东西,小米集团副总裁卢伟冰曾经发微博嘲讽自研的“猪肉”没有买来的“香”,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卢伟冰将该微博给隐藏了。
图片来源:微博
直到2021年3月26日小米大张旗鼓的宣传自研芯片,笔者这才明白过来,原来卢伟冰所在的小米也逃不过“真香定律”,自研的“猪肉”就是好。
图片来源:微博
除了小米之外,OPPO也打起了自研的主意。OPPO两年前就成立了芯片部门,先后挖来联发科、紫光展锐等多家芯片企业的员工,投入百亿元研发芯片。据知名数码博主 @数码闲聊站 爆料,OPPO自研芯片很快就会出成果了。
图片来源:微博
华为凭借自研的东西,在高端机市场站稳了脚跟,这也给志在进军高端机市场的同行指明了方向,揭开了中国手机厂商自研东西的序幕。
接下来是与高端品牌合作。要想让自己的手机产品变得高端起来,跟高端品牌联名是一个不错的捷径。
2016年,华为发布P9,与百年徕卡合作研发的双镜头拍照系统闪亮登场,实现了从手机拍照向手机摄影的跨越。由于徕卡相机是专业技术的象征,是艺术创作的保证,是摄影师敏锐观察力的延伸,使用徕卡相机是追求一种品位、一种文化。与徕卡合作无形之中把华为手机高大上的品牌形象给烘托出来了。
图片来源:百度
华为与徕卡的合作,让华为名声大噪,手机的品牌形象也提升了不少。在2020年中国品牌力指数报告中,手机品牌排行榜板块,我们看到华为以535.5的分数位列第一位,力压苹果等手机品牌。
图片来源:中国品牌力指数官网
华为跟高端品牌合作的方式比前面自研东西相对容易一些,这使得国内意在高端机市场有所作为的手机厂商纷纷效仿。于是我们看到跟OPPO有密切关系的一加选择了与有80多年历史的相机品牌哈苏达成长期战略合作、vivo携手蔡司成立联合影像实验室。
图片来源:微博
通过高举自研的大旗以及与高端品牌合作,华为成功在高端机市场打出一片天地,甚至做到了比肩苹果,华为手机品牌也成为了国人的骄傲。而“摸着”华为“过河”的小米OV们能否复制华为在高端机市场的成功,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我们也将对此持续关注。(校对/叶子)
- 标签:dnf外挂教程
- 编辑:郭晓刚
- 相关文章
-
【IPO一线】智能音频SoC芯片厂商炬芯科技科创板IPO成功过会
,6月11日,据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委2021年第36次审议会议结果显示,炬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炬芯科…
-
IC概念股本周涨跌幅排行:瑞芯微领涨,安集科技领跌
本周,上证和深证指数维持窄幅震荡走势,创业板指数小幅上涨。其中,沪指本周微跌2.09点,跌幅为0.06%…
- 【IPO一线】宁德时代供应商振华新材科创板IPO成功过会
- 旗滨集团子公司醴陵电子拟4.95亿元投建高性能电子玻璃项目
- 一加在印度推出OnePlus TV U1S电视,起售价3502元
- 消息称京东方筹划建造第三个10.5代LCD工厂
- 5G加速车路协同落地,智能驾驶技术路线将迎新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