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第30期笔记:国科微全国产SSD的自主发展之路
(文/Jimmy),集微直播间自开播以来获得了大量来自行业的关注与好评。其中“集微公开课”栏目联合行业头部企业,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分享精彩主题内容,同时设立直播间文字提问互动环节。希望将“集微公开课”栏目打造成中国ICT产业最专业、优质的线上培训课程,深化产教融合,助力中国ICT产业发展。
第三十期“集微公开课”于7月24日(周五)上午10:00直播,邀请到国科微产品经理徐永刚,带来以《固态硬盘,中国设计》为主题的精彩演讲。
下载爱集微APP观看回放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数据量爆炸增长,据预测到2025年,约有75亿互联设备,全年数据总量将达175ZB(1ZB=十万亿亿Byte)。全球数据圈的规模每年递增,每个联网用户每天的数据互动量也是每年攀升,如果把175ZB全部存在DVD光盘中,则DVD叠加起来的高度将是地球和月球距离的23倍,或者绕地球222圈。按照平均网速为25Mb/秒,单人下载这些数据需要18亿年。
这些骇人数字的背后表明存储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且未来对它的需求只增不减。主要的存储介质有四大类:机械硬盘、嵌入式存储eMMC/UFS、固态硬盘SSD以及存储卡/UFD。其中,SSD早已成为主流存储部件。
近年来,SSD在出货容量上已经完成了对高性能机械硬盘的超越。随着NAND产能逐步稳定,未来SSD的出货量将进一步提升。业界认为,国产存储市场特别是国产SSD将在2020年迎来爆发,正面进击国际大厂。
固态硬盘是信息安全的关键部件,研发自主安全的固态硬盘就是解决卡脖子问题,中国用的固态硬盘得中国设计。
何为中国设计?徐永刚表示,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元器件、成品生产、固件、应用软件这六大方面要都国产化。
徐永刚指出,中国设计的固态硬盘时机已经成熟,在主控、固件、闪存和应用软件这四大要素均已是中国设计。
2013年3月,国科微成立国科存储产品线,历经7年,已量产4代SSD主控,申请100多项发明专利,超百万行代码,2020 第二季度国科微全国产固态硬盘面世。
2019年4月,国科微发布国内首款全自主设计固态硬盘控制芯片GK2302,搭载国产嵌入式CPU IP核。同时,该芯片通过了国家密码管理局、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双重认证。
徐永刚介绍到,GK2302较GK2301 CPU性能提升15%,功耗降低6.5%,全盘性能提升18.4%。
除主控芯片外,固态硬盘固件采用国科微NANDXtra ®可靠性引擎技术和NANDSafe安全引擎,NANDXtra ®可靠性引擎技术拥有三大特性:智能磨损均衡策略、RAID引擎、LDPC纠错。NANDSafe安全引擎包含密码算法引擎、身份鉴别、固件安全控制、数据加密存储保护和数据解密读取特性。
固态硬盘应用软件包含国内首款国产平台固态硬盘管理工具GKBox和国内首款可视化固态硬盘专用数据恢复工具,GKBox支持系统和SSD基础信息查看、固件在线推送和升级、SSD故障扫描和诊断、性能优化、安全擦除、寿命主动告警。数据恢复工具针对“变砖”的国科微SSD,采取双盘方式恢复数据,不会损坏源盘数据。
国科微自有固态硬盘生产测试线,拥有国际领先、自研加工测试设备,产能达150K/月。国科微推出的全国产固态硬盘31xC-Y系列采用国科微全新一代中国风外观设计理念,打造固态硬盘,中国设计的国潮风格,其性能完全达到主流水准。此外,在CPU、OS、BIOS方面均是国产厂商参与,国科微携手合作伙伴打造固态硬盘,中国设计,中国生态。
国科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总部位于长沙,并在成都、上海、深圳、北京、常州以及日本等地设有分子公司及研发中心。公司是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国科微长期致力于智能机顶盒、智能监控、存储、物联网等领域大规模集成电路及解决方案开发。目前,国科微已先后推出了直播卫星高清芯片、智能4K解码芯片、H.264/H.265高清安防芯片、高端固态存储主控芯片、北斗导航定位芯片等一系列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在多个领域填补国内空白。
(校对/kaka)
- 标签:父子神探之玫瑰园疑云
- 编辑:郭晓刚
- 相关文章
-
【IPO一线】智能音频SoC芯片厂商炬芯科技科创板IPO成功过会
,6月11日,据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委2021年第36次审议会议结果显示,炬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炬芯科…
-
IC概念股本周涨跌幅排行:瑞芯微领涨,安集科技领跌
本周,上证和深证指数维持窄幅震荡走势,创业板指数小幅上涨。其中,沪指本周微跌2.09点,跌幅为0.06%…
- 【IPO一线】宁德时代供应商振华新材科创板IPO成功过会
- 旗滨集团子公司醴陵电子拟4.95亿元投建高性能电子玻璃项目
- 一加在印度推出OnePlus TV U1S电视,起售价3502元
- 消息称京东方筹划建造第三个10.5代LCD工厂
- 5G加速车路协同落地,智能驾驶技术路线将迎新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