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家电产品  小家电

西电张玉明:破解高校EDA人才跨学科培养困局 打造校企合作创新范本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9-0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报道(记者 张轶群)作为保障我国IC产业安全的核心,EDA一直是我国IC产业链最薄弱环节。人才缺乏是国内EDA行业最大痛点。在半导体行业人才整体存在较大缺口的基础上,EDA相关人才稀缺性更加凸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张玉明

在近日举行的2020集微峰会上,记者就EDA人才培养这一话题采访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西电国微EDA研究院院长张玉明。张玉明表示,EDA人才具有很强的跨学科背景,需要校企联动,创新机制,探索出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西电国微EDA研究院将依托西电在微电子领域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优势,结合国微集团的EDA系统研发与产业优势,助力我国高校EDA人才的培育。

数据显示,我国从事EDA软件开发的工程师约有1500名左右,其中在国产EDA公司和研究机构工作人员只有300名左右,而海外巨头的研发人员近万。在研发投入方面,本土EDA龙头企业过去十年所投入的研发资金甚至不及 Synopsys 一个月的研发费用。

在张玉明看来,人员以及研发投入的缺失导致我国EDA产业的现状是对于先进制程工艺的支撑不够,自给率非常低。

“虽然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半导体产业的背景下,作为IC设计基础的EDA技术愈发受到重视,部分技术节点的EDA工具已经有所突破,模拟和定制电路的EDA解决方案基本可以自给,但在技术难度更高的数字集成电路EDA解决方案领域,核心工具模块缺少,自主能力几乎为零。”张玉明表示。

除了产业投入不足外,高校作为IC人才培养的摇篮,其中从事EDA领域的科研力量也较为匮乏。主要高校单位有清华、北大、复旦、西电、东南大学等。

一个关键的问题是,EDA人才的特殊性决定了无法由单一学科承担起培养任务。

“EDA工具覆盖面很宽,涉及到IC产业中的各个阶段,不是微电子或单一学科的事情,而是真正的交叉学科。EDA人才需要有很强的跨学科背景,如数学、计算机、电路、甚至物理方面的知识储备。但目前无论是微电子相关专业的本科还是研究生类的课程,都缺少EDA研发的支撑课程(如计算数学、计算机、自动化、人工智能)等,也无法完全覆盖这些领域。这实际上给EDA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挑战。”张玉明坦言。

针对高校EDA人才培养遭遇的困境,实际上近些年国内的学界和产业界一直在探索破局之策。

2019年3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微EDA研究院(简称:西电国微EDA研究院)揭牌成立,研究院设立西安、深圳分部,分别依托西电微电子学院与国微集团(深圳)有限公司建设,依托西电在微电子领域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优势,结合国微集团的EDA系统研发与产业优势,试图通过校企联动,在解决我国高校EDA人才培养方面探索出一条新路。

据张玉明介绍,成立西电国微EDA研究院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人才跨学科培养的问题,实现不同学院、不同学科甚至不同高校内资源和人才的汇聚。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西电国微EDA研究院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重点打造集成电路EDA技术研发、高端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转化三大平台 。

据了解,西电国微EDA研究院由张玉明以及国微集团董事会主席黄学良担任院长,聘请了中科院王阳元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清华大学魏少军教授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机制,在研究生阶段进行专项招生与实习,通过第一年的基础课程学习,以及二三年的双导师培养和参与业界前沿研发项目,涉及布局布线、硬件仿真、可靠性设计、可测试性设计等关键EDA流程和点工具,全面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研究院不是一个新的学院或行政组织,而是打破现有学科和学院(系)组织管理模式,以项目(科研)组织老师学生团队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解决EDA产业人才单一学科知识背景无法有效支撑的难题。同时,西电与国微集团将依托研究院,统筹发展与其他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合作,建立我国EDA科研、人才培养与应用的生态平台;通过6~10年发展,研究院将立足打造为国际一流的微电子核心技术研发平台、高层次人才培养以及自主EDA应用示范基地,成为校企合作创新范本。”张玉明说。

(校对/范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