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丨QCY T1C真无线蓝牙耳机 BOM表揭秘:百元产品都有哪些元器件?
智能手机为了机身更加轻薄,慢慢开始取消耳机孔,无线蓝牙耳机市场慢慢扩大,一般我们使用的都是手机同品牌的蓝牙耳机,其实还有更好的选择。QCY 推出的T1C真无线蓝牙耳机将蓝牙耳机做到了百元以内,性价比和Redmi差不多,续航和音质都很不错,耳机仓充满电可续航一周左右。今天我们来看看这款蓝牙耳机有什么特别之处。
图源:微博
器件分析:
提起QCY这个品牌,大家可能比较陌生,QCY创立于2009年,从创立之初到现在一直将科技研发、设计创新作为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旗下产品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2013年,QCY正式进驻天猫商城,Q8耳机销量突破400万只,双十一蓝牙耳机销量TOP1。2015年,QCY旗下产品热销全球,全年销售额突破4亿元。2020年,QCY Q1季度全球真无线蓝牙耳机市场份额第4,总发货量高达250万,同比19年爆发增长172%。
图源:Canalys
QCY拥有专业的研发设计团队掌握世界先进的研发技术和设备,包括CSR芯片方案、DSP/CVC数字降噪方案、TWS双声道无线连接方案、ANC主动降噪方案、蓝牙+MP3双模方案等,可自主研发和设计动圈,进行新型振膜材料、新型单元结构设计、拟真、测量等项目研究。整个团队架构覆盖ID结构、模具开发,电子技术,软件技术、声学工程等,为QCY产品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从BOM表来看,QCY T1C真无线蓝牙耳机主控部分元器件比较简单,采用的都是国产元器件,大大降低了成本,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供应商和产品。
QCY T1C真无线蓝牙耳机的蓝牙/音频控制芯片由瑞昱半导体提供。瑞昱半导体成立于1987年,位于台湾硅谷的新竹科学园区,是专业IC设计公司,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通信网络,计算机外围设备,和多媒体市场的特殊价值的IC。
瑞昱的蓝牙/音频控制芯片支持BT5.0(包含HFP1.7、HSP1.2、A2DP1.3、AVRCP1.6、SPP1.2和PBAP1.0),8mA的低功耗,支持双边通话,出仓即开机 ,可自动配对,支持智能入耳检测,语言唤醒等功能,敲击/触摸操作,还有Hi-Fi级音质。而且该芯片软件设计简单,还支持蓝牙左右声道无线分离使用,实现真立体声的效果,左右耳之间的延迟约在<<3ms,蓝牙无线耳机到手机之间的延时约在<<100ms左右。
QCY T1C真无线蓝牙耳机的电路保护芯片由赛芯微电子提供,赛芯微电子是电子方案开发公司及原始线路设计厂商,致力于超级充电设备、绿色新能源、智能亮化照明、车载安全辅助、及电机驱动产品等运用,自主研发的产品畅销海内外。
赛芯微电子的电路保护芯片具有所有保护功能。在电池应用中需要,包括过充电、过放电、过电流和负载短路保护等。准确的过充电检测电压,确保了电池的安全和充分利用充电。低备用电流从电池中漏出的电流很少,适用于任何其他锂离子和锂电池供电以及需要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的设备。
QCY T1C真无线蓝牙耳机的同步升压芯片由圣邦微电子提供。圣邦微电子提专门从事高性能,高质量模拟IC的设计,营销和销售,并为无线通信,消费,医疗,汽车和工业市场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经过多年来对研发和先进技术的巨额投资,圣邦微电子推出了1500多种具有出色可靠性和一致性的模拟IC产品,其中包括放大器,缓冲器,比较器,开关和接口产品等精密信号调理产品以及能源高效的电源管理IC,在模拟IC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
同步升压芯片是一个内部补偿的1.1MHz开关频率,电流模式,同步升压型开关稳压器,能够以3.3V的电压在1A的负载电流下产生5V的输出。该芯片进入省电模式以通过降低开关频率来保持高效率。通过其抗振铃电路可抑制寄生电容器中的电荷,从而显着降低EMI干扰。关断期间,其输出由整流电路断开,无输入至输出泄漏。
得益于以上优秀的国产芯片,QCY T1C真无线蓝牙耳机做到了百元内的好音质,耳机仓可以提供至少四次左右的完全充电次数,一次充电可使用一周时间,大大提升了无线耳机使用体验。
特别鸣谢:eWiseTech 拆解公司提供专业技术支援
(校对/零叁)
- 标签:剧版雪国列车预告
- 编辑:郭晓刚
- 相关文章
-
【IPO一线】智能音频SoC芯片厂商炬芯科技科创板IPO成功过会
,6月11日,据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委2021年第36次审议会议结果显示,炬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炬芯科…
-
IC概念股本周涨跌幅排行:瑞芯微领涨,安集科技领跌
本周,上证和深证指数维持窄幅震荡走势,创业板指数小幅上涨。其中,沪指本周微跌2.09点,跌幅为0.06%…
- 【IPO一线】宁德时代供应商振华新材科创板IPO成功过会
- 旗滨集团子公司醴陵电子拟4.95亿元投建高性能电子玻璃项目
- 一加在印度推出OnePlus TV U1S电视,起售价3502元
- 消息称京东方筹划建造第三个10.5代LCD工厂
- 5G加速车路协同落地,智能驾驶技术路线将迎新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