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家电产品  洗衣机

央行宏观审慎政策指引意在提高金融体系韧性与稳健性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1-0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周子勋

2021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宏观审慎政策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从我国实际出发,明确了建立健全我国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要素,包括界定了宏观审慎政策相关概念、阐述了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实施好宏观审慎政策所需的支持保障和政策协调要求。

“央行发布《宏观审慎政策指引(试行)》旨在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治理机制,提高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能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经济金融风险将会比较突出,而防范化解风险的压力比较大,为进一步避免防范化解风险的“一刀切”,需要进一步明确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目标和相关工具,构建运行顺畅的宏观审慎治理机制,推动形成统筹协调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体系。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苏京春对表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是中国人民银行在“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要求之下,针对当下内部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强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制度性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苏京春指出,结合金融基础设施监管、金融业综合统计等制度,意在增强金融市场效率和抗风险能力,夯实底层运行基础,以提高金融体系韧性和稳健性切实平稳我国金融体系运行,进一步收敛、控制金融风险,更加灵活精准自如地应对企业金融风险暴露等事件,落实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可以看到,宏观审慎政策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演进的概念,各界认识仍在深化,包括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定义尚需明确界定,因此,需要避免政策的模糊性,确实发挥政策的实施效果,需要重点阐明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要素,确保政策的可理解、可落地、可操作。

刘向东认为,《指引》的关键点在于,一是界定宏观审慎政策相关的概念内涵,确保其明确清晰可理解,比如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定义以及宏观审慎管理工作的机制等。二是明确宏观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目标、风险评估和工具及其传导机制和治理机制,确保宏观审慎的工作能有效落地和可操作性。另外,为更好地实施宏观审慎政策,还需要加强政策组合的协调和相应的支持保障,确保政策实施过程中不偏离既定目标,不出现政策打架等现象。

苏京春表示,时间维度和结构维度是此次《指引》值得把握的两个基点。无论是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来源,还是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属性,都是从这两个基点进行划分的。

未来应该如何着力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刘向东指出,一是发挥好金融委的统筹指导作用,在宏观审慎政策完善方面发挥重要的规划指导作用。二是发挥央行的牵头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履行宏观审慎管理职责。三是认真落实宏观审慎政策指引的各项要求,既需要认真组织好对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理解和认识,还要认真明确实施宏观审慎管理的主体责任和利益相关者,切实在实施管理中不缺位不越位,做到程序公正和落地见效。出台《指引》的目的是通过一整套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及早预防和化解各类金融风险,确实用制度和工具把风险爆发的概率降至最低点,同时提高我国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未来着力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主要应考虑到管理对象、管理工具使用和管理体制机制。”苏京春说,《指引》中对上述三个方面都作了具体说明,但更为主要的是在《指引》之下特别强调了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临床”经验。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新年特刊丨奋楫·2022大势前瞻①

新年特刊丨奋楫·2022大势前瞻②

新年特刊丨奋楫·2022大势前瞻③

王辉 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新垣圣那 #/rq/nanxing/19937.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
  • 标签:山东省天气预报一周,巴菲特连续三周抄底美国银行,3d材质下载,
  • 编辑:郭晓刚
  • 相关文章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