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政2022丨中国经济: 新目标下击鼓催征稳中行
王晶晶
顶风船难开,上坡路难走!2022年,面对明显增多的风险挑战,中国经济如何顶住下行压力,爬坡过坎,稳健前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以“三稳”作答:宏观经济大盘要“稳”,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货币政策要“稳”,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市场主体要“稳”,有效吸纳就业。只有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中国经济定能顶住下行压力,行稳致远。
找准经济增长点 以进促稳
进入2022年,我国经济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设定5.5%左右的预期目标,体现出我国经济更为积极的稳中求进之势。”经济学家、增量研究院院长张奥平在接受采访时分析,2022年要实现5.5%左右的经济增速,实现在去年经济增速8.1%高基数下的中高速增长,超过两年平均经济增速5.1%,政策发力将适当靠前,顶住短期的经济下行压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从而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找准经济增长点,以进促稳。“‘稳’本身就是最大的‘进’。在经济下行压力未根本缓解之前,进要服务于稳,多出台有利于‘稳’的政策,做到以进促稳。”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武义青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出口、外商投资、绿色投资、高技术投资、数字经济、乡村振兴、基建和制造业投资、消费等将继续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他预计,全年经济增速将呈现前低后高的态势。
全国人大代表、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林达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晓林对表示,我国经济韧性强,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确保经济平稳发展,要张弛有度地化解预期转弱的压力,增强社会发展信心。同时,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民用化、产业化,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副主任钟瑛告诉,推动经济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经济还需要再平衡,包括强化内需拉动作用,强化消费和服务业引领作用,强化市场导向作用和社会创新驱动力,实现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着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
市场主体的活跃度是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关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市场主体”,包括“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主委、北京市科协常务副主席司马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减税与退税并举,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特别是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优先安排小微企业等较脆弱的市场主体;同时,给予餐饮、住宿、零售、旅游、客运等就业容量大、受疫情影响重的行业帮扶政策倾斜。“这些务实、精准的举措,对于增强市场主体信心,汇聚庞大力量,共赴新征程具有重要作用。”
“企业稳则市场稳,市场强则经济强。”李晓林认为,应继续实施“六稳”“六保”政策,综合考虑政策、法治、税费、金融、融资、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有效衔接,为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
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同样是推动市场主体稳中求进的关键。李晓林提交给今年全国两会的相关议案中,建议企业与政府(含开发区管理)机关或政府直属国有企业因经济纠纷司法诉讼时,企业有选择在当地或异地法院立案审理的权利且不受专属管辖的限制;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设立反不正当竞争局等建议,希望进一步激活市场主体活力,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规范健康发展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竞争环境。
多措并举应对下行压力 确保经济行稳致远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综合研判国内外形势,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必须爬坡过坎。
压力之下,我国经济如何行稳致远?武义青提出三点建议。
一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要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通过把握好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的时度效,实现稳和进的良性互动、动态平衡。”
二要宏观政策应更加积极,财政、货币政策要协同发力。财政政策方面优化财政支出投向,加大向民生领域、新基建等重点领域的倾斜力度,提升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货币政策方面,应发挥结构性政策工具的带动作用,充分体现结构性宽信用的政策意图,精准支持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通过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浇灌市场主体,提升市场预期,呵护市场信心,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三要围绕重点领域精准发力。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提振经济、支撑内循环和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引擎。应适度超前加快交通、仓储物流、农产品市场等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发展和产业转移创造更优的硬件环境;立足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思维,结合各地资源禀赋,更为科学地规划县域特色产业,配套优惠的产业政策,创新定向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吸引返乡人群、创业人群和各类市场主体,引导资金、技术等要素流入县域乡村,推动形成“一县一业”发展格局,打造城乡联动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消费的恢复,对于稳定小微企业,进而稳定就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司马红表示,消费作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主要来源,应激发消费活力,促进经济良性发展。因此,政府工作报告继续提出提振消费的举措,例如,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等,着力适应群众需求、增强消费意愿,增加消费活力,以上举措都有利于积极应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需求收缩”的压力。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视说丨数读政府工作报告
两会观察丨从政府工作报告看如何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
两会热点丨减税降费规模创新高不断提振市场主体信心
两会焦点丨代表委员热议“双减”等教育热点话题
两会声音丨周汉民:加快立法是践行“双碳”战略的“关键一招”
王辉 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谷 云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曲美股份 #/rq/nanxing/6199.html- 标签:ady7,红掌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英格兰vs瑞典,
- 编辑:郭晓刚
- 相关文章
-
问政2022丨中国经济: 新目标下击鼓催征稳中行
王晶晶 顶风船难开,上坡路难走!2022年,面对明显增多的风险挑战,中国经济如何顶住下行压…
-
两会特刊丨保民生:做好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
关注“六稳”“六保”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
- 两会特刊丨夯实“六稳”基础 护航经济行稳致远
- 今年空调市场开盘有点出人意料:不是太乱是很焦虑
- 想在高端家电市场上“摘桃”,红星美凯龙还缺不少内功
- 美的拼多多召开“火三月”启动会,吹响春季家装集结号
- 8K电视显多头趋势 2022谁将成为行业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