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仿佛看到了凶手残忍和挑衅的眼神!”
全文共1572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
“我仿佛看到了凶手残忍和挑衅的眼神。”
那一年,于晓涛已经做了4年法医,见过各种原因致死的尸体。但那一次,当他终于把尸块拼接到一起的时候,强烈的视觉冲击还是让他久久不能平静……
36块尸块,残忍到令人发指。
如今,于晓涛已经做了17年法医,是黑龙江省大庆市公安局刑事技术支队法医检验大队副大队长,提起这桩旧案,仍觉揪心。
垃圾袋内惊现一双断脚!
“我在一个红白相间的垃圾袋内,看到一双人脚!”
2007年4月12日清晨,一名环卫工人打来电话报警。赶到现场后,于晓涛确认垃圾袋内装着的是一双人的断脚,并且垃圾袋内没有血迹。
在当年,这样一起杀人碎尸重大恶性案件非常少见。警方出动了警犬,并寻找剩余的器官和断肢。
于晓涛(左一)工作时的场景
“每找到一块尸体碎块,都要做一次DNA鉴定,来证实尸块是否属于死者,然后再拼接起来。”
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于晓涛仍为凶手的凶残而愤慨。根据同类尸块腐败程度和肢解特征分析,于晓涛判断,凶手是分次分尸、抛尸的。分尸工具至少有两种:一种是菜刀类锐器,另一种是较薄的刀片。
通过尸块的腐烂程度,法医初步确认遇害者死亡时间为第一次发现尸块前4日左右。种种迹象表明,死者是被他人扼颈致机械性窒息死亡,死后再被分尸。
20多天后,警方在6处地点发现10袋共36块尸块,遇害者的尸体终于完整了,触目惊心。
谁会下此毒手?
是谁会下此毒手?遇害者又是什么身份?
“还原死亡真相,还死者公道”,就如执念一样,督促他一遍又一遍地查验尸块,不漏掉任何蛛丝马迹。
一步步抽丝剥茧。
最终,于晓涛通过足长、身高、体型等信息分析,确认遇害者系男性,年龄在21.5岁左右,身高170cm,生前做过疝气手术。
法医通过“尸语”解读出来的信息,为办案民警查找尸源、缩小侦查范围提供了关键性线索。警方根据经验推测,存放尸块需要有储存条件,如果是单人作案的话,很可能是独居者。
不久,经调查走访,警方确认被害者是22岁的大学生王某某。46岁的男子钱某也迅速被锁定为犯罪嫌疑人。
钱某被抓获后,警方对其住所进行了细致勘验。在他的独居出租屋内发现了血迹和血衣,经DNA检验比对,属于死者,确认钱某的住所为第一案发现场。
在审讯过程中,钱某承认因私人恩怨,愤恨之下,他决定痛下杀手,用最残忍的手法杀害了死者。但因存在侥幸心理,并没有如实交代一些细节,这将给后续诉讼留下巨大隐患。
于是,于晓涛把检验结果和相关证据信息详细提供给侦查部门。在强大的证据面前,钱某招架不住,终于如实交代了全部犯罪经过。
站在解剖台前,他哭了
在一起起恶性凶案中,法医于晓涛在人性冷暖中来来回回穿梭。
可不论是在弥漫的腐臭中工作,还是面对令人作呕的蛆虫,这些煎熬,都抵不过在解剖台前,遇到自己的战友。
2015年1月16日晚,肇源县公安局油保大队民警刘锦龙,在缉查可疑油品运输车辆统一行动中,被“遛道”护油车正面撞击,拖行600余米,壮烈牺牲。
于晓涛站在解剖台前,久久无法下手。
“虽然之前我们并不相识,可看着那张面孔,实在于心不忍……这是我的战友啊!”说起这句话时,于晓涛的声音带着哽咽,空气仿佛凝滞。
有人说警察的世界非黑即白,法医的世界则是黑色的。
于晓涛不这么看。
在他看来,法医的世界是“彩色”的——
有红色,不是血迹的红,而是为被害人寻找真相的承诺;
有蓝色,是这身蓝色制服背后的责任和使命;
有黄色,是守护一方热土,一方平安的执着信念;
也有透明色,是警察流的汗水和泪水……
17年来,于晓涛义无反顾地在这个世界里:为死者言,为生者权。
来源:齐鲁网·闪电新闻
喜欢就分享点
- 标签:海之女神
- 编辑:郭晓刚
- 相关文章
-
《爱上这座城》|哈北第一站,兰西等您来
全文共833字,阅读大约需要2分10秒。
-
“钢琴台阶”亮相哈尔滨松花江边,你来打卡了吗?
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您想为建党百年做些什么?您想给自己留下什么样珍贵的记忆?您身边的哪些人或…
- 甜过西瓜和樱桃!肉厚核小、光滑透亮的多汁珍珠杏,1年只卖15天!
- 执行死刑!
- 太危险!一女子地铁站内晕倒,头发直接卷进扶梯!
- 广州一项调查揭示——大城市年轻人为什么不想结婚
- 北斗三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林宝军揭秘——青年小卫星团队如何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