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家电资讯  新闻

白电基本盘乏力海信家电大而不强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2-0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白电基本盘乏力海信家电大而不强

  其中,海信视像是海信集团专营电视产品的上市公司,海信家电是专营空调与冰洗等白电产品的上市公司。由于电视是海信集团的优势品类,白电品类较为弱势,因此在资本市场上海信视像受到较多关注,海信家电则长期被二级市场遗忘。

  不过,最近海信家电披露了一份大超市场预期的三季报,引起了不少投资者的注意。财报显示,海信家电2022年1-3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70.26亿元,同比增长13.9%;实现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15.48%。

  其中,第三季度,海信家电实现营业收入187.19亿元,同比增长6.09%;净利润为4.5亿元,同比增44.55%;扣非净利润为3.5亿元,同比增长54.5%。

  2021年以来,白色家电行业深受原材料涨价、房地产下行等多种负面因素影响,空调、冰箱、洗衣机等产品需求持续不振,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普遍承压。第三季度,美的集团、格力电器以及海尔智家白电三巨头营收增速分别为0.20%、6.77%、8.6%,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0.33%、10.50%和20.3%。

  相比白电三巨头,海信家电三季度业绩表现不俗,尤其是公司净利润增速可谓鹤立鸡群,这主要得益于公司毛利率的回升、海信日立热泵销量翻番以及三电减亏。

  一方面,受益于原材料价格回落,海信家电第三季度毛利率回升至22.98%,同比提升了1.35个百分点,这也是自2021年四季度以来,公司净利润连续第四个季度环比提升。

  对比来看,美的集团三季度净利润环比小幅回升,同比仍处于下滑状态;海尔智家三季度毛利率环比则处于下滑状态,只有格力电器与海信家电保持一致,三季度毛利率实现了同比、环比的双提升。

  事实上,除了原材料价格回落这一共性因素外,产品结构的不同是导致上述四家白电企业毛利率变动的一个关键因素。受天气因素影响,三季度空调产品销量增速较快,格力电器空调产品占比达到70%,毛利率回升最为明显;海信家电除了家用空调之外还有中央空调业务,同样受益于空调产品的热销。

  此外,日立中央空调热泵的销量也是海信家电三季度业绩的一个亮点。在欧洲能源危机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海外空气源热泵需求急剧上升,大大刺激了我国空气源热泵出口实现高增长,日立中央空调热泵外销业务实现了翻番增长。

  最后,日本三电业务的持续扭亏对海信家电利润端也构成支撑。2021年3月,海信家电拟13亿元控股日本三电,由此来拓展汽车空调压缩机、汽车空调产业。2021年,海信家电因并表日本三电确认了1亿元的投资亏损。

  2022年以来,日本三电业绩持续扭亏。根据三电控股财报,2022 年1-6月期间,公司实现营运利润-34.58亿日元(约-1.73亿元人民币),相比21年4-9月期间扭亏 75.16亿日元(约3.75亿元人民币),国泰君安研报认为,第三季度三电业务净亏损有望由去年同期的超0.8亿元亏损缩减至0.5亿元以下。

  整体来看,在毛利率回升、三电业务减亏与热泵外销高增长的三重利好下,海信家电三季度盈利能力有所修复,净利润增速位居白电行业前列。不过,通过纵向对比来看,海信家电前三季度毛利率仍明显低于海尔智家、格力电器以及美的集团,在整个白色家电行业中也处于较低水平。

  此外,在热泵外销翻倍增长的背景下,海信家电三季度收入端仅有个位数的增长,说明公司白电基本盘表现并不乐观。单单是三季报业绩的回暖,似乎并不能改变海信家电主业成长乏力、大而不强的固有问题。

  从科龙电器,到海信科龙,再到目前的海信家电,海信家电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上市公司资产并购与重组史。

  海信家电前身为珠江冰箱厂,于1984年在广东顺德成立,旗下容声冰箱属于中国最早的冰箱知名品牌。1992年,珠江冰箱厂完成改制并更名为科龙电器,主营业务以科龙空调、容声冰箱为主,后于1999年在深交所上市。

  2007年,海信空调与科龙电器合并成立海信科龙。2010年,海信集团将旗下白电业务注入海信科龙。至此,海信家电旗下拥有海信空调、海信冰箱、科龙空调以及容声冰箱四个“中国名牌产品”,主导产品涵盖了冰箱、家用空调、洗衣机等多个领域。

  然而,多品牌发展的海信家电非但没有取得“1+1大于2”的效果,更是陷入多品牌内耗的窘境。数据显示,2010年-2015年,海信家电营业收入由184.89亿元增长至234.72亿元,净利润则由5.85亿元下滑至5.8亿元,5年发展净利润反而缩水500万元。

  2018年,随着科龙品牌的日渐消沉,海信科龙更名为海信家电,此后又进行了对古洛尼、Asko等欧洲家电品牌的收购。

  截至目前,海信家电共拥有海信、容声、科龙、日立、克、“gorenje”、“ASKO”、“SANDEN”八大品牌,主营业务涵盖冰箱、中央空调、家用空调、冷柜、洗衣机、商用冷链、厨卫等产品。

  不过,号称拥有着八大品牌的海信家电仍旧难掩“外强中干”的窘境。在空调领域,随着格力、美的双寡头格局的稳固,海信空调、科龙空调逐渐被边缘化;在冰箱领域,海尔、卡萨帝双品牌稳健发展,美的系冰箱快速崛起,海信系冰箱日渐衰弱;而在洗衣机领域海信系品牌则未能进入行业前十,更是乏善可陈。

  事实上,从行业角度来看,中国白色家电市场集中度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市场基本处于多寡头垄断阶段。根据前瞻经济研究院数据2022年上半年,冰箱线%,空调线%,洗衣机线%;线下市场方面,冰箱线%,空调线%,洗衣机线%。除了容声冰箱之外,海信旗下无一品牌进入行业前三。

  中央空调几乎是海信家电唯一的亮点。2003年,海信集团与日立空调合资成立了海信日立,其中海信家电拥有合资公司49%的股权。2019年,海信家电又收购了海信日立0.2%的股权,持股比例从49%增至49.2%,并将把海信日立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其中根据工作方式的不同,中央空调可分为多联机、单元机、风冷螺杆机、水冷螺杆机、离心机中央空调。其中,多联机中央空调具有性价比高、噪音低、能耗小等优点,近年来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2021年,国内多联机中央空调市场规模为689.7亿元,同比增长32.1%。

  从细分市场竞争格局上看,海信日立已经成为多联机内销市场的龙头。据产业在线年上半年海信日立在多联机内销市场的份额达21%,行业排名第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海信家电并表日立后算是为企业带来了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但也造成了公司经营业绩严重依赖于海信日立的问题。数据显示,2016-2021年期间,海信家电净利润总额为88.26亿元,其中来自海信日立的净利润为53.35亿元。由此计算,过去6年间海信日立对海信家电的利润贡献度超过60%。

  半年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海信家电实现实现净利润6.20亿元,同比增长0.79%。其中,海信日立实现净利润12.89亿元,对海信家电净利润的贡献度为6.33亿元。不难看出,若没有海信日立的利润贡献,海信家电其他业务上半年仍处于亏损状态。

  或许是海信日立的成功让海信尝到了外延整合发展的乐趣。2021年,海信家电再次并购了日本三电控股,正式进军汽车热管理业务。

  资料显示,日本三电控股成立于1943年,从1970年开始从事汽车空调和压缩机的生产和销售,曾于1981年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汽车空调涡旋式压缩机,并在美国、新加坡和欧洲等地陆续组建生产基地。截至目前,公司汽车产品包括压缩机、暖通空调机组(HVAC)、热交换器、电冷却液加热器、空调管和热泵系统等产品。

  根据中研产业研究院数据,汽车空调市场份额靠前的供应商主要有日本电装、日本三电、汉拿、奥特佳以及法雷奥等。其中,三电的汽车空调市场占有率为21%,位居行业第二位。

  不过,由于外部环境冲击以及自身经营不善等问题,近几年日本三电经营陷入困境。数据显示,2018-2020财年,日本三电控股营收持续缩水,净亏损金额持续增加。

  2021年3月,海信家电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与日本三电控股共同签署了《股份购买协议》。根据协议,海信家电共投入13.02亿元获得三电控股约75%的表决权,成为其控股股东。根据购买协议披露数据,2020年4月1日-12月31日,三电控股实现营业收入944.96亿日元(约合57.47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172.51亿日元(约合-10.49亿元人民币),处于严重亏损状态。

  2021年年报数据显示,2021年度(自购买日至年末)日本三电净利润为-1.34亿元,海信家电由此确认约为1亿元的投资亏损。

  据海信家电披露,自去年6月并购开始,公司向三电派出了专门的项目组,包括财力、人力,对三电进行了一系列的整合。同时也在海外恢复了很多三电以前的客户关系,目前取得了一定成效。

  根据三电控股财报,2022年1-6月期间,公司实现营运利润-34.58亿日元(约-1.73亿元人民币),相比2021年4-9月期间扭亏75.16亿日元(约3.75亿元人民币)。

  对此,海信家电在半年报中表示,公司通过调整供应链和生产计划等措施,实现了三电公司上半年整体经营状态稳定,不仅美洲、亚洲区域的收入规模和盈利能力得以改善,欧洲区域的成本费用也得到有效控制。

  然而,日本三电暂时的减亏还不代表真正的扭亏。从主营业务来看,家电业务与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协同性并不高。如果从中央空调与家用空调还可以从渠道、客户角度来协同,汽车业务与家电业务的协同效果肯定要大打折扣。

  因此,海信家电恐怕很难从技术上对日本三电提供支持,只能从内部管理角度来通过压缩费用等手段提升经营效益。根据国盛证券数据,日本三电的员工较为冗余,往年的员工总人数保持在近14000人,2019年裁员后员工数量在9000人左右,但销售及管理费用率仍居高不下,整体费用率近20%。

  显然,裁员、降本增效等手段可以短期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改善财报数据,但往往会给企业文化带来显著损伤。另外,就竞争激烈的高科技领域而言,技术创新必须要容忍一定的成本冗余,过度压缩费用往往会导致企业的长期利益受损。

  不过,收购日本三电仍然让死气沉沉的海信家电看到了一个新的成长空间,券商也乐意将日本三电旗下的汽车空调及热管理业务视为海信的下一个增长曲线。然而,日本三电能不能成为另一个海信日立,也只能交由时间来给出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
  • 标签:海信家电怎么样啊
  • 编辑:郭晓刚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