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家电资讯  信息

问河那得清如许!重庆“十三五”治水5个100%背后的故事

  • 来源:互联网
  • |
  • 2021-01-2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长江巫山县曲尺乡段,船只从碧绿的江面驶过。谢智强 摄

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的队员们在嘉陵江边的雨水排污口进行水质监测。万难 摄

两江新区悦来的“山地式”会展公园,同生态草沟结合的雨水塘可满足雨水滞缓、净化、收集。张锦辉 摄

重庆日报消息,市生态环境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市42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首次达到100%、105个市考断面水质达标比例达100%、消除长江支流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达10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比例达100%、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比例达100%,长江三峡库区重庆段更加山清水秀、流水潺潺。

5个100%显示的是我市在“十三五”时期水污染治理的亮眼成果和水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数据背后,是全市对水污染防治机制的完善与落实,是对水污染源头的监督与防范,是对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当然也少不了一群基层环保工作者的无私奉献。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5个100%背后的故事。

全面排查整治

加快建设美丽江河

2020年9月的一天,渝北区洛碛镇箭沱村的长江边上,几位小伙子带着无人机、无人船等设备,在习习江风中忙碌。

他们是渝北区环境行政执法支队的工作人员,正在利用无人机、无人船检测长江入河排污口情况。

入河排污口连着河流和陆地污染源,是污染物进入河流的最后一关。2019年2月,生态环境部决定在长江经济带11省市,以长江干流、主要支流及太湖为重点,完成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两江新区和渝北区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地区,率先启动排查整治。

为将域内入河排污口“查清楚”“数明白”,我市试点地区首先在相关部门、镇街、村社搜集资料,对辖区内水系、市政管网建设、产业分布等进行初步了解,关注重点区域;随后利用技术手段,如无人机航拍等进行全面排查,覆盖人力难以到达的区域;最后分网格采取地毯式排查,以村社为单位,逐个排查区域内所有排污口,同时进行监测、溯源工作。

“通过管道潜望镜、管道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的运用,排查效率得到很大提升。”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部分区域的植被茂密或是受环境影响,排污口很难发现,这个时候,就要发动更加了解当地情况的当地人帮助排查、溯源。“天上拍、地上找、水上测,做到应查尽查,完成数据解析。”

目前,我市已全面完成排查、监测、溯源阶段工作,核实发现长江入河排污口4228个。建成“排污口综合查询”“智能预警”两个大数据系统,实现了排污口“一张图、一张网”智能化监管。

发现排污口存在的问题只是第一步,如何进行治理才是重中之重。

在监测、溯源的基础上,我市将入河排污口整治与小流域综合治理紧密衔接,从污水排放控制到管网建设、生态修复、流域治理等全过程统筹考虑,加大投入实施综合整治。

位于两江新区悦来桐子湾附近的入河排口主要服务悦来生态城片区。在规划悦来生态城片区时,两江新区采用“海绵城市”理念,落实严格的城市、小区、住户雨污分流措施,强化雨污管网工程质量,同时加强日常管理,严格整治建筑工地污水乱排现象。如今,这处排污口的水质基本为Ⅲ类水质。

在渝北,针对排污口源头污染整治,渝北区结合环保搬迁、畜禽养殖整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专项行动,投入资金约1.6亿元,推进排污口达标销号,并实施长期动态监控预警。

不仅在两江新区和渝北区,我市还在沿江23个区县全面推进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全市累计出动人员23万余人次,排查点位22万余个,发现问题5625个,完成整改5606个。

同时,强化顶层设计,相继出台《关于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意见》等文件,印发《重庆市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方案(2016—2020年)》等规划方案,推动建设美丽长江。制定《重庆市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实施细则(试行)》,坚决禁止在长江、嘉陵江、乌江岸线1公里范围内布局新建重化工、纸浆制造、印染等存在环境风险的项目,5公里范围内新布局工业园区。

“2020年底,42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100%,连续4年在国家‘水十条’考核评价中排名全国前列。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水陆统筹,完善体系建设,提升智慧管控手段,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做好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确保清水入河。”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完善机制体制

落实防污治污责任

一大早,合川区三庙镇戴花村的农业园主何波就快步走到了流经本村的三庙河边,察看河道内有无排污情况,观察河面有无漂浮物。回家路上,何波遇见同村的老王,和他拉起了家常,“河里养鸭子是好,但粪便都在河里,污染重。干脆都不放养,可以在自家池塘养嘛!”

何波是戴花村响水滩沿岸200多亩荷田的老板,也是三庙河响水滩段的河长。从2017年开始,他就负责起三庙河余家滩至响水滩约两公里河段的河长制工作,每月他都要定期巡查所辖河段,并把巡查到的问题反馈给镇上的总河长,同时,他还当起了水污染防治的宣传员、参谋员、联络员和示范员。

在我市,河长制组织体系早已构建,通过不断地健全和完善,全市已建立起市、区县、街镇三级“双总河长”架构和市、区县、街镇、村社四级河长体系,共设置河长1.7万余名,实现了“一河一长”“一库一长”全覆盖。

数据显示,仅在2019年内,全市各级河长就累计巡河达70余万次。

随着河长制工作的落实,全市河道脏乱现象明显改善、水环境质量显著提升,长江生态保护修复持续向好,河长制从“全面建立”向“全面见效”转变。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1.7万余名河长已全部使用“重庆河长制”APP履行巡河职责,通过智能手机端实现在线巡河、图文日志、离线办公、即时报送等功能。市民也可通过“重庆河长制”微信公众号平台实现水环境问题的投诉、满意度调查等。

2021年1月1日,《重庆市河长制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

《条例》规定,各级总河长是本行政区域内河长制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河长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决策部署和监督检查,统筹解决河长制实施和河流管理保护重大问题。各级河长需定期巡查责任河流,做好责任河流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管理保护工作并组织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河长失职将被问责。

随着《重庆市河长制条例》的正式施行,全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将更上层楼。

在《重庆市水污染防治条例》中,“约谈限批”则成为水环境整治重拳,该条例明确对于可能超过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完成水污染防治年度目标的区域,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约谈该地区人民政府的分管负责人,提升流域治污能力。

按照《重庆市水污染防治条例》,近两年来,环保部门已对水质不达标的区县政府累计约谈10次,对濑溪河流域大足区、荣昌区实施区域限批。

同时,重庆不断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全市流域面积500平方公里以上的19条河流全部签订生态补偿协议;健全流域联防联控机制,已与四川等省联合开展推进新盛河非法采砂、濑溪河联合执法检查等系列执法、应急处置专项行动。

在司法联动方面,市公安局已经成立了环境安全保卫总队,市高法院、5个中级法院以及5个区法院均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庭,各部门与市生态环境局的司法联动机制不断完善,环境执法力度不断加强,对各种环境违法行为形成了有力震慑。

强化扩容减排

深化系统综合治理

几年前,临江河还因黑臭的河水而让周边居民怨声载道。

临江河,长江一级支流,流经永川13个镇街,当地75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都和它有关。通过近年来着力实施生态修复,临江河水质得到极大改善。

目前,临江河城区段已没有黑臭水体,出境断面的水质从2017年的劣V类,提升到了2020年的Ⅲ类。

如今的临江河畔,垂柳依依,河道内流水清澈。“现在河里面的污泥挖了,污水接到管道里,也闻不到臭味了,我早晚都要到这里来散散步。”一位居住在附近小区的老人说。

刚刚过去的“十三五”,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打响的五年,在此期间,类似临江河这样的美丽变迁,在巴渝大地并不鲜见,剖析其“变身”缘由,在于全市不断强化的扩容减排——

永川区组织实施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在城区新建污水管网55公里、修复487公里原有管网,在乡镇新建二三级管网255公里,全区新建污水处理厂30座、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34座;与永川毗邻的大足区新(改)建雨污管网527.5公里,完成16座镇级污水处理厂、117座农村污水处理站改造,新建30个农村污水处理一体化设施;合川区在全面建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基础上,启动农村25户以上重点聚集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同时,全市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大幅提高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规模养殖场、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比例达93%以上。此外,加强工业污水集中处理,累计建成95个工业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实现市级及以上工业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全覆盖;加强船舶码头污染防治,建成16处船舶污染物接收点,5300余艘船舶按要求安装生活污水、污油水处理装置并配备垃圾收集设施。

截至目前,重庆共建成投运城市污水处理厂80座,总处理能力已达到459万吨/天,是“十二五”末总处理能力的1.5倍。在乡镇和农村,共累计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600余座,基本实现500人以上集居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聚焦重点河流

狠抓突出问题整改

太平河发源于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双桥经开区”)巴岳山,流经双桥经开区、永川区汇入小安溪河,再经铜梁和合川,注入嘉陵江。

太平河河床平缓,流量小,流速较慢,环境容量及自净能力较差。近年来,随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排放量增加,造成太平河污染日益严重,长期为劣Ⅴ类水,影响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水污染防治任务日益艰巨。

为加快改善太平河流域水环境质量,保障下游水环境安全,大足区于2016年印发实施《双桥经开区苦水河、太平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2016—2020年)》。2018年,市生态环境局对双桥经开区水环境问题进行挂牌督办,合作开展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入河排污口治理、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治理等8个攻坚行动。

完成双桥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长河社区污水处理站建设;新建改造管网16条、约20公里,建成邮亭园区污水提升泵站等3个泵站;加快水井湾、苦水河等河段生态修复和清淤治理;排查入河排污口,推进应急工程抢险、综合执法、连片治理;强化面源治理,取缔河岸陆域500米范围内畜禽水产养殖;加强专项治理,排查散乱污企业;在招商和项目审批环节排除涉水尤其是涉总磷等排放企业,严控产业准入……随着控源截污、生态治理修复等工作的快速推进,太平河水质恶化趋势得到扭转,2020年1月-12月达Ⅲ类水质,高于市生态环境局要求的太平河达Ⅳ类水质的考核标准。

“十三五”时期,市生态环境局与各级政府加强全面合作,聚焦重点河流,扎实开展污水偷排偷放行为专项整治、江非法码头非法采砂专项整治、沿江化工污染专项整治、岸线保护和利用专项整治、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执法专项整治、沿江固体废物大排查“六大行动”,大量水环境问题得到解决。

目前,市生态环境局已组建重点流域监督指导组,组织2000多人次开展重点流域巡查检查;在重点河流增设1705个加密监测点位,每月“体检”、每月分析,靶向治疗、精准施策;建立不达标重点河流日分析、周评判、月调度工作机制,针对性提出解决措施;创新“服务到基层”方式,对不达标流域开展现场督战与驻点帮扶;开发重庆市水污染防治管理系统,实时对临界超标断面开展预警,对重点流域开展远程视频监控和无人机巡查。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参与和协作推进下,我市水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域内水质持续好转,重拳治污的各项工作正由治标到治本向纵深推进。

文/陆丰

问河那得清如许 ——重庆“十三五”治水5个100%背后的故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