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家电资讯  信息

重庆珍档丨雾海明灯!追忆周公馆的峥嵘岁月

  • 来源:互联网
  • |
  • 2021-03-2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无数革命先辈用他们的血肉铸就了如今的太平

记忆中他们是无畏的、英勇的

但创业维艰

在开展革命事业中

他们不仅会面临生死攸关的抉择

也会遇到很多常人面临的尴尬

地处渝中的周公馆就见证了这样一段历史

历史的记录者——周公馆

曾家岩50号周公馆,坐落在重庆市渝中区中山四路的东端尽头,是中共中央南方局设在城区的办公地点,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在这里度过了他生命中黄金时期的8个年头。

“周公馆”,灰墙青瓦,外表优雅,安静地坐落在路边,似一位历经风云变幻,满面沧桑的老人,向经过它、走近它的晚辈们讲述段段往事。

叩开周公馆厚厚的大门,前院天井的墙上悬挂着周恩来等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成员照片以及南方局组织机构图。门内有国民党高官,门外有军统局特务,这就是周公馆复杂甚至是险恶环境的真实写照。

过了门厅,来到后院,左手边靠近嘉陵江的一间20平米的房间,在那时,是周恩来总理与邓颖超的卧室与办公地。屋内干净整洁,摆设实用简单,立于门前仿佛还能看见周恩来在办公桌前沉思的身影;又或看到他面对“皖南事件”拍案而起,奋笔疾书“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怒容。

来到二楼,看着屋子里的桌椅陈设,70多年前周总理和董必武与党内外人士商谈时事的场景,仿佛重现在眼前。他们在这里默默地书写着历史,心系同志、团结奋斗,用生命吹响斗争的号角。

下楼至底层的展览馆,玻璃展柜里的一份份书信,一张张照片向我们讲述着这里曾发生的风云往事与革命的艰辛......

在周公馆一楼大厅,有一部陈旧的老式电话,介绍上写到“1941年1月上旬,国民政府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1月17日,国民政府污蔑新四军为‘叛军’,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为此,周恩来在打给何应钦的电话中谴责何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站在锈迹斑斑的电话前,物是人非,仿佛能看到往昔的光影片段。

周公馆暗道

在后院中栽树的角落有个地下防空洞,可以直通到嘉陵江边。当时一些从事上层统战工作和军事情报等工作的秘密党员,常到这里向南方局汇报请示工作和递交情报。这些同志,就经常从暗道出去。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前哨阵地

岁月流失,城市变迁,沧海桑田,许许多多的历史痕迹被冲刷殆尽……然而曾家岩50号周公馆,依然保持着当年的风貌,屹立在嘉陵江边,静静地诉说着、散发着历史的味道。

曾家岩50号过去是重庆地方人士赵少龙的私人住宅,1939年初,南方局来到重庆,考虑到办事处住房紧张,而曾家岩地处市区,靠近国民政府,会客访友,与各界人士接触都很方便,十分有利于开展工作。

邓颖超致曾家岩50号房东的信

邓颖超遂以周恩来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名义,租下了曾家岩50号的一楼的大部分、二楼的小部分和三楼的全部,对外称作“周公馆”,实际上是中共中央南方局部分机构所在地。其实,这二楼的大部分恰恰是国民党在用。

中共代表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林彪、王若飞等人在渝期间也常住于此。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派有专人在这里负责日常事务和安全保卫工作。这里曾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在城内最重要的活动据点,是我党在国统区重庆最中心的战斗堡垒,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前哨阵地,是茫茫雾海中的明灯。

皖南事变后,为避免国民党的迫害,南方局帮助大批进步文化人士疏散到香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又及时把留在香港的民主人士和进步文化人士安全转移回内地,史称“香港大营救”。周公馆文化组办公室内的照片就记录了当时的真实情境。

周公馆旧址

在一张被营救出的香港部分文化人士合影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虽然经历了惊心动魄地逃亡,但这些团结在共产党周围的文化名人身上却显露出无比的坚定。

整个“香港大营救”期间,我党先后营救出数百位文化人士,其中包括邹韬奋、茅盾、叶以群、胡绳、盛家伦、夏衍等文化名人,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新中国保存了重要的文化力量。

两党共住一屋

周公馆旧址

周公馆所处的内外环境十分严峻复杂。大门外,是一条幽深狭窄的石板小巷,东面经国民政府警察局派出所通向嘉陵江边,西面则过戴笠公馆门口通往上清寺,朝北可通往国府路。

当年有周公馆馆长之称的祝华后来回忆说:“自从我们住至这里后,冷清的小街顿时添了不少常客(特务),从早到晚轮流坐在那里,监视我们的出入,还常有一些由国民党特务装扮的小摊小贩来回游走,对进出周公馆的各种人物进行监视盯梢”。

为了让来这里的各界人士和地下党同志能够准确地抵达周公馆,避免因问讯而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拘捕,周公馆的同志便用白油漆在深灰色的门柱上写下了“曾家岩50”几个大字,灰墙白字十分醒目。虽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侵蚀,“曾家岩50”几个字至今仍然依稀可见。  

周公馆的内部环境,也十分有趣和复杂。原来在邓颖超租下这里之前,陈长蘅即将50号二楼西侧和前院小天井底楼的几间房屋,分别租给了时任国民党中央抚恤委员会主任秘书刘瑶章和国民党上层人士端木恺以及时任重庆市市长贺耀祖的夫人倪斐君领导的“战时妇女服务团”。

这样就形成了奇怪的院内住房组合。一楼和三楼的全部以及二楼的三间房是共产党人的,其余的则是国民党人住房。一楼隔有一道围墙,二楼、三楼都有自己的专用楼梯。共产党人和国民党人心存芥蒂,虽共居一楼,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尽管曾家岩50号周公馆的内外环境如此复杂险恶,但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却八年如一日,长期战斗和生活在这里,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壮大和巩固而不懈努力。

1945年8月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说,要是没有南方局周恩来他们的大量工作,国统区人民就不会这么热烈地支持我们。这是毛泽东对南方局工作的最高赞誉。

1985年10月,邓颖超重返曾家岩50号

1946年5月,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南方局和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大部分人员离开重庆前往南京。曾家岩50号成为中共代表团驻渝联络处和公开的中共四川省委机关驻地。吴玉章以中共代表和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的身份留守曾家岩50号,在此期间,曾家岩50号改称“吴公馆”。

1947年3月,全面内战爆发后,吴玉章率领全体同志经过长达一周的斗争,胜利返回延安。

同时,在抗战时期,南方局人员以及与之联系的革命人士还把红岩作为红岩嘴13号、曾家岩50号、虎头岩86号的总称,人称红色三岩。

解放后的周公馆合影

“曾家岩上宅,此日自由开。吸力无穷尽,人群不断来。”如今,曾家岩50号周公馆已经成为中外闻名的纪念地。

时光流转,住在周公馆里的人陆续离去,周公馆里发生的故事变成了一种记忆,留着门外的黑色砖瓦和门前的总理铜像静静的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雾海明灯!追忆周公馆的峥嵘岁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