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不贪大求全——对话海信智慧生活副总工程师赵希枫
“智家谈”是 《华尔街科技眼》围绕智能家居和IoT产业推出的专访栏目,我们会寻找对该产业发展有推动意义的关键性角色、企业决策人、学界大师,针对智能家居和IoT产业发展路径、未来前沿方向、企业发展瓶颈等话题进行深入访谈。
我们希望通过深入采访,能将“智家谈”打造成为智能家居和IoT产业交流的平台,并通过上传下达,成为政策的推动者和解决方案的整合者。
以下是“智家谈”第二期内容,在这一期,《华尔街科技眼》独家专访了海信智慧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赵希枫博士。
2011年,智能化浪潮在中国初见端倪,海信下定决心全力投入智能化战略,开始整合公司研发资源,从研发、设计、运营到产品开发团队都做了系统性的整合。
作为踏浪者,海信究竟有没有吃到智能家电行业的红利,这样的红利又为当下的发展奠定了什么基础?赵希枫博士给出了自己的理解。
2011年,手机智能化已经是大势所趋,但家电行业还有待开垦。当时市场上也有少量安卓系统或者Linux系统的智能电视,但在多数人眼中“智能家电”“智能家居”的概念更像是噱头,媒体质疑声此起彼伏。
一般而言,抢占先机的企业会对性的产品具有先发优势,但若是判断失误,很容易从先驱变炮灰,产生不可估量的沉没成本。
每一个十年,家电企业都要面对一个“to be,or not to be”的抉择时刻。从显像管到液晶、从定频空调到变频空调,每一个产业升级的阶段,无不如此。做决策表面上是考验企业拍板人的决策能力,实际上更考验研发团队技术储备实力。有足够的实力,才有向拍板人提供决策依据的产业认知力。
海信行动迅速,先是内部达成了一个共识,认为智能化浪潮是大势所趋,黑电是突破口。就这样,2011年海信集团的智能化战略全面启动。
在行业内,海信一向以财务严苛、投资谨慎而知名,在其他企业负债率高企之时,海信多年能维持在合理水平。讲真心话,当时海信的信念是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事实上,产业迭代的窗口期很短,就在海信刚刚推出了第一代海信安卓智能电视的2011年,彩电行业的智能化方向也已经明朗,企业开始你追我赶。
到2022年,智能家电的发展正好历经11年。回望过去11年,彩电的智能化发展得最为彻底,白电的智能化也在近几年出现了明显的智能化趋势。
如今,智能家居行业已经包罗万象,各大家电企业的发展阶段迥异,方向也千差万别。在智能家居行业发展中,海信又有什么样的方和产学研协同理念?
2013年12月,从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加入海信的赵希枫博士,目前担任青岛海信智慧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在海信智能化的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华尔街科技眼》:海信在2011年就提出了智能化战略,在行业内起步较早,海信是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才做出了这样的决策?当时内部有没有杂音?公司是如何统一看法的?
赵希枫:2011年,海信就已经看到彩电行业已步入“智能时代”。电视产品从模拟到数字,从网络到智能,整个行业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产业格局和市场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2011年也是海信的智能电视“元年”,公司通过加强智能电视技术和产品的开发、丰富产品的内容和应用,领先规划和突出多系列智能电视产品,创造了市场先机。
《华尔街科技眼》:海信是为数不多白电和黑电都涉及、且两大产业都具备了品牌知名度和产业规模的企业。这样的企业智能化有何难度?
赵希枫:和单品类的企业智能化确实有区别,难度在于要从整个海信集团的顶层设计上入手,比如要协同各个产业之间的产品策略,从统一外观设计、多设备场景联动协同研发、营销渠道整合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有集团级的顶层设计,来推动到各个业务板块,统一部署并协同落地,调动全集团资源实现智能化战略。
海信推出的智慧家居Hisense AiLife平台将旗下的电器实现互联互通,构建了从客厅到厨房再到浴室的全屋智慧家居场景,为消费者带来智慧生验。
华尔街科技眼:海信收购了不少国外的品牌,和中国品牌相比,国外品牌的智能化进程相对缓慢,推动这些收购来的品牌的智能化有何难度?
赵希枫:在海信集团内部,每个品牌发展都会有自己独立的规划。海信也会给被收购来的海外品牌很强的自主性。
全球范围内,中国的智能家电发展速度算是比较快的,国外会相对来说走得慢一点。另外,海信也在国外建设互联网平台并整合对应的互联网服务,但还是尊重这些品牌基本的发展策略和节奏。
《华尔街科技眼》:互联网大厂也在做全屋智能,但缺乏硬件能力,海信有没有与此类的企业进行合作?
赵希枫:海信智能家电与互联网企业也展开了合作,2022年5月,海信家电集团与OPPO达成战略合作,实现海信家电与OPPO手机的互联互通,同时海信与京东也达成物联网平台互联互通的合作,实现海信家电与京东小家平台的互联互通,海信秉承着开放共赢的心态,已与30+品牌展开了合作,共建海信智慧家庭的生态圈。
《华尔街科技眼》:智能家居企业的流派不同,各大企业术业有专攻,海信自认为是比较全面的企业还是有专长的企业?
赵希枫:首先,在智能家居这块,海信还是聚焦核心业务(家电)来发展,智能化也是以家电智能化为核心。海信的互联网平台是为了家电来服务的,不是为了全品类来接入的,在产品方向上我们是有聚焦的。
其次,我们不仅仅做物联网硬件产品、云平台和增值服务,还要做物联网产品的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我们基于纵向的产业链来推出更好的产品、实现更高的研发效率和生产效率,所以我们是围绕着这条纵向主线在发展,跟互联网企业横向发展的模式不太一样。
赵希枫:互联网企业首先会打造一个自己入口级的产品,例如:手机、智能音箱、手机App等,积累海量用户来构建商业模式,另外它建设一个面向各种智能化产品服务开放的物联网平台,它可能还会基于这个平台来收一些接入费用。
《华尔街科技眼》:ICT企业似乎更擅长智能化,海信这种有较强的家电基因的企业,是如何建立竞争优势的?
赵希枫:互联网企业和ICT企业确实也看到了智能化的市场前景,但刚刚提到了,家电企业与这两类企业的发展模式不太一样。海信在智能时代,仍然在垂直领域发挥优势,垂直方向建立优势其实还是与基因、与原有业务方向相关。所以,跨界而来的企业也很难越过我们的护城河。
《华尔街科技眼》:家电、家居产业逐步实现智能化,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会有很大的变化,海信在人才引进方面的观念是否也会随之迭代?
赵希枫:在原有人员的配置基础之上,要增加对于智能化业务的人才配备。具体到人才,就是能力的维度又增加了。
《华尔街科技眼》:除了专业和学历背景等硬条件,需要不需要一些软性的条件,比如对技术和趋势的感知力?
赵希枫:从业者对于智能化的理解力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规划还是研发,各条线上的员工都要具备这个能力。
华尔街科技眼:海信的财务管理水平在业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负债率也一直保持在一个非常合理的水平。智能化既消耗人力成本又增加研发成本。若是有项目成本超越算,在内部立项上会不会有阻力?
赵希枫:家电智能化已上升至海信的集团战略,整体研发投入是增加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家电的高端化趋势,因此项目成本不是一票否决的。对于成本过高的项目,我们会论证产品的投入产出是否合理,如果能够支撑长期发展,也是要投入的,如果是投入产出不清晰的项目,在立项时,原则上会被否决。
《华尔街科技眼》:您所在的海信“博士天团”有多少人?研发人员一般会认为是最优秀的执行者,那会不会影响拍板人的判断?
赵希枫:海信集团共有硕士博士7000余人,这些人才在各个领域承担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可为公司及集团的经营层团队提供专业的决策依据、发展建议,还有相当一部分博士人才已在经营层管理公司业务,例如,海信集团董事长林澜博士。博士人才是支持海信技术立企发展理念的关键支撑,为集团发展付出了很大贡献。
《华尔街科技眼》:当时要全面智能化,是周董(海信集团原董事长)主动提出的,还是研发团队影响了管理层的决策?
赵希枫:海信制定家电智能化的策略是经过发现、论证、决策的过程的,在此过程中,周董敏锐地发现智能化趋势,要求研发团队与集团经营层经过充分论证并达成共识,最终决策作为集团发展战略全面落地。
赵希枫:实际上开放涉及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海信的家电有一些输出端口可以给手机厂商或者互联网企业,通过手机厂商或者互联网企业使海信的产品与互联网用户打通。
第二个层面是海信可以通过和一些设备厂商合作,让设备厂商的产品对接引入到海信的平台里,可以完善海信整体智能家庭的品类,实际上有这两个层面的开放,就可以做到把家电对接互联网厂商的平台。
海信重点还是要发展自己的核心单品,例如冰箱、洗衣机、空调,我们整个家电产品无论怎么样,这些产品才是最核心的内容。
《华尔街科技眼》:十年来,智能家居行业呈碎片化,未形成兼容的生态,目前有没有办法改善这种局面?
赵希枫:现在确实存在各家生态不兼容的问题,目前的情况下,这是这个行业未来要解决的一个痛点问题。现在从海外来看,国外的谷歌、苹果等行业巨头联合推出了Matter协议,在今年秋季这个协议会正式发布,预计从明年开始会有更多的与Matter协议相关的设备,以支持协议的互联互通,来实现跨品牌互相控制,实现各个品牌产品中的连接问题。
咱们国内也成立了OLA联盟,是对等的推出国内版本相对应的互联互通的协议,这块可能进展会慢一点,但未来也能够去解决问题。
赵希枫:海信也是OLA联盟的理事成员单位,也会积极地跟进这个协议的落地,打通咱们国内的家电设备。
赵希枫:OLA联盟由24位院士和阿里、百度、京东、小米、海尔、华为、中国电信、中国信通院、中国移动等联合发起,截止2021年12月,OLA已批准入会的成员单位共128家,其中:常务副理事长单位9家,副理事长单位18家,理事单位24家,普通会员单位77家。OLA由李毅中为首席顾问,倪光南院士,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共同担任联席顾问、何积丰院士为学术委员会主任。
《华尔街科技眼》:那您如何看待智能家居的入口问题,您认为电视、冰箱或者其他设备,哪个才是智能生活的入口?有没有主次之分?
赵希枫:其实入口之争已经出现很久了,毕竟那几年一直都有,但实际上我觉得这些论调更多是从单品化思维来看,每个具备单品优势的企业,可能会从各自角度来阐释这个问题。
赵希枫:未来会在家庭中有很多入口,因为用户在每个空间下产品的配置是不一样的,所以很难说每个空间下都只有唯一的一个或一类设备。
比如,客厅里可能电视机会是一个好的入口,在玄关或者是卧室中控屏或者智能音箱可能会是一个好的入口,在厨房可能油烟机或者冰箱可能会是一个好的入口。所以,从我们的观点来说,智慧家居不会是依赖单一入口。
《华尔街科技眼》:那如果有很多个入口设备,用户呼唤“小爱、小爱”、“小度小度”,那各个入口设备都会回应他,这是不是就会错乱了?
赵希枫:海信的协同唤醒技术可以避免这种“一呼百应”的现象。同场景内如果多台入口设备的唤醒词相同,用户呼出唤醒词后,这些设备通过参考唤醒的声音等信息,经过组网决策可以智能推举出一台较合适的入口设备响应用户唤醒。
场景不同,入口的方式会有差异性,也是阶段性的。未来,发展阶段,随着传感器以及大数据能力越来越强的话,用户走到卧室,传感器就可以预先知道,用户身处卧室需要开灯,灯就自动开了;比如想看电视,电视就能够提前打开,空调可以根据空气污染指数也能自动调节,未来可能会朝无感化的主动式服务方向发展。
- 标签:家电智能化发展趋势
- 编辑:郭晓刚
- 相关文章
-
智能化不贪大求全——对话海信智慧生活副总工程师赵希枫
“智家谈”是 《华尔街科技眼》围绕智能家居和IoT产业推出的专访栏目,我们会寻找对该产业发展有推动意义的关键性角色、企业决…
-
创维电器撤回IPO申请 家电企业分拆业务上市有多难
IPO之路在国庆假期终止,公司已主动撤回IPO申请
- 智能赋能饮水飞利浦水健康携手华为智选 让健康饮水进入智慧新境界
- 格力电器携众多产品 助推家电下乡活动
- 联想手机售后服务网点(联想手机售后服务网点地址查询)
- 现在什么手机最好(好用的手机推荐)
- 现在什么手机最好(安卓现在什么手机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