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曾有一座设在小镇上没有围墙的高等学府 吴南轩把它与剑桥牛津相比
北碚在线微信公众号消息,落地东阳后,复旦只待生根。
在几次公开讲话中,吴南轩都把此时的复旦与剑桥牛津相比,愿做一个设在小镇上没有围墙的高等学府。
这话有几分无奈,更是一种鞭策:谁说象牙塔只能在封闭的空间里面?
从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上海,到西南小乡村,从齐备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到处处炭坪的水码头,巨大的转变,逼得复旦师生去主动适应,想尽办法迅速融入本地。
这就是说,落地,获得了地方支援;生根,就得支援地方。
自1938年3月中旬开课后,复旦大学主动与地方沟通交流,新闻系主任谢六逸教授去指导办报。法律系成立法律学会,选张宗浚,李载彭等为干事,在黄葛树人路23号开法律咨询处,为乡民士绅免费义务服务。校方增设了四川资料研究室。6月底,复旦剧社在北碚民众会场表演了话剧《生路》,居然用的是四川话。总务长沈十善则宣布学校将自购发电机供电,并惠及东阳。不过,黄葛东阳用上电,还是在高坑岩水电站发起电,并把电线牵过河以后。
——复旦校舍和农学院鱼塘
复旦新开了农垦专修科,在东阳或租或买,开辟农场。成立复旦垦殖学会,设置农民询问处,在黄葛胡家茶馆,直接面对乡民解决疑难问题。复旦还办了茶叶研究室,设茶叶进修班和实验茶厂,甚至以培育缙云甜茶为最初目的,成立了茶叶专业,后来复旦茶业研究室实验茶厂还出品了巴岳春绿茶。
暑假时,黄葛外围有土匪出现,复旦和大鑫火砖厂等还捐款给黄葛镇买军火,防土匪。复旦的多名教授也到北碚来参加区署的周会,指导工作,谢六逸、卫挺生、马寅初、李炳焕等都在区署作过专题演讲,熊子容、言心哲更具体指导区署主办的小学教师暑期研究会。帮助过北碚建设的教授多得很,这样数是数不过来的。其余学生们,学土木的,为北碚新村建设搞测量,学新闻的,帮办嘉陵江日报,学教育的,进行教师培训。黄葛的小学不用愁了,北碚其他地方的师资培训也更加有效。
——复旦青年馆及操场
最初复旦的校舍、宿舍、办公室都挤在黄葛,到东阳下坝建好后,师生们大多迁过去了,也还有住在黄葛的。北碚被炸得惨那几次,复旦师生立即过江,帮助救援,还为难民提供饮食住宿,进行疏导,安抚难民。
黄葛也有许多茶馆,那本是四川特色,复旦师生很接受这个有趣的环境,图书馆、自习室坐不下,就到茶馆里看书,逐渐学到商议事情也到茶馆,边喝边聊,后来甚至有教授上辅导课,也在茶馆里上。复旦垦殖学会农民询问处开始在黄葛胡家茶馆办公。
你看,小小的场街上,经过整治的街道已不复乡村味道,尤其行人,背背篼、挑箩篼的乡民之间,有不少穿学生服的年轻人,或空手,或夹着书本,或三五成群,也有西装革履,戴着金丝眼镜,夹着大皮包的教授,匆匆而过。临江一边,隔上十来步,就可能是一家茶馆,喧闹的茶馆里,靠窗一边,一群人围着八仙桌,挨个说,一个评,就像在吃讲茶,四川民间调解纠纷,判断曲直的方式,实际是复旦老师在给同学们作课外指点,答疑。这应该是四川茶馆里最有特色的风景了。
——复旦学子在登辉堂前留影
像复旦校门不远,就有一座“江风”茶馆,一点也不雅致,门面逼窄,条件简陋,但就在它的二楼,一次学生的聚会,诞生了《中国学生导报》,一份由学生自办,影响可与大报媲美的小报,发行量最多时达7000多份。
复旦最风光的时刻,可能要算1946年初,复旦教授梅汝璈先生就任远东军事法庭审判官,赴日审判战犯。
——1946年复旦师生告别夏坝
日本投降了,复旦也与其他单位一样,立即开始筹备东下的一应事宜,1945年底,收回了在上海江湾的土地财产,又安排东下的船只、日程。到北碚时所说将永留北碚的话也没人再提。1946年夏,复旦师生,分四批,各自返沪。在黄葛的土地房屋,转给地方,另办了相辉农专,有几位不愿回上海的教授,留在了相辉,后来办成了相辉学院。
北碚故事 | 融入北碚的复旦
- 标签:富国国企改革
- 编辑:郭晓刚
- 相关文章
-
白公馆渣滓洞景区:严禁19座以上客车通行
白公馆渣滓洞景区:严禁19座以上客车通行 联动执法保交通畅通 【免责声明】客户端未标有“来源:-…
-
重庆轨道四号线西延伸段嘉民区间工程施工部分路段有交通限制,时长约3年
重庆两江新区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队发出消息称,为保障重庆轨道四号线西延伸段嘉民区间工程施工期间…
- 当重庆火锅遇上粽子,会怎么样呢?
- 线下“欧洲杯”正式打响 海信等品牌屡刷赛事的“生意经”
- 财信发展1.98亿元收购安徽诚和物业100%股权,未来或分拆上市
- “救命人梯”群英谱:1,2,3,4,5,6,7,8,9,10……
- 1支新冠疫苗2人接种会影响效果吗?解答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