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家电资讯  信息

一次口误曝行业“潜规则”,吓坏科技巨头?李开复“埋雷”,蚂蚁拆弹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9-1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日前,李开复和蚂蚁集团、旷视科技两家明星企业一起上了热搜。李开复的一次“口误”,把两家科技公司吓一跳。

起因呢,就是因为 9 月 12 日李开复参加了一个 HICOOL 全球创业者峰会。

本来这也没什么特别的,谁知道在会上,作为知名企业家的李开复语出惊人,把蚂蚁、美图和旷视三家企业齐齐推上了风口浪尖。

到底怎么回事?

李开复在峰会上说了这么一句话:

“ 我们早期帮助他们(旷视)找到了合作伙伴,包括美图、蚂蚁金服,让他们拿到了大量人脸数据,帮助他们分析各个行业怎么切入。”

本来 9 月 12 日上午开峰会的时候,各大媒体的报道都集中在小米雷军和美团王兴的身上,关于李开复这段话的报道确实不多。

真正开始引发热议,是在蚂蚁集团紧急回应之后。

9 月 12 日晚上 8 点,蚂蚁集团就率先发出声明

先是否认了在与旷视科技的合作中和李开复有过接触,打了一波李开复的脸。

然后郑重地表示,蚂蚁集团是绝对不会提供任何人脸数据给旷视科技的!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是我们的底线

隔着屏幕我们都能感受到,蚂蚁在突然被李开复 cue 到以后的紧张和尴尬。

不得不说,蚂蚁集团的公关团队真的非常优秀和敏感,赶在被媒体和其他人解读之前就抓准了这段话里面最重要的点,迅速发公告澄清。

李开复“口误”的另一个主角,是一年前饱受校园监视隐私困扰的旷视。对孩子行为过分的监视,保护超越了保护的底线,成了以保护之名的“监禁”。让人脸识别“邪不压正”,一边是法律强势介入,而另一边则是全行业强大的自我约束。

现在既然蚂蚁集团都率先甩锅了,旷视科技当然也不能光坐着。

紧接着,旷视科技在当晚 9 点半发出声明,大致意思和蚂蚁的澄清差不多,同样都是高举着 “ 数据隐私安全 ” 的大旗。

表示这种侵犯用户隐私的事儿咱可不能干。

到目前为止,被李开复提到的三家企业,只有美图还没有做出任何回应,岁月静好中。

对于这件事,李开复也发表微博,公开向他提到的三家企业道歉。

表示自己只是口误,数据一直都在合作方客户服务器中,旷视只是提供 AI 技术给合作方而已。

在这件事的相关微博下面,可以看到大多数评论都在对各大互联网公司口中的数据安全表示质疑。

有网友觉得,李开复应该以为这是人尽皆知的,没想到原来是不能说的。

毕竟数据是否安全这回事,也不是光靠一篇企业的声明就能证明的。也确实,李开复这个口误,快把最近正在筹备上市的蚂蚁吓死了.

但这件事,还是随着这几篇高举 “ 数据安全 ” 大旗的声明和李开复的道歉划上了句号。

有人说,只有拥有大量的人脸数据进行演练,旷视才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算法和能力,从而获取更多的业务。

还有人说,从私有化部署的角度来看,掌握关键数据的大公司,一般是不愿意把数据和 AI 公司公开共享的,这一点倒是也符合这三方的解释。

所以,至于旷视和蚂蚁之间到底存不存在数据共享与传输的 PY 交易……谁也不能妄下断言。

都说互联网时代没有隐私,我们在享受大数据时代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在把自己的信息和隐私拱手相让。

这事儿之所以会引起这么大的讨论,就是因为我们对隐私安全这个问题早就失去了安全感。

关于隐私安全的事儿,大家了解的还少吗?从手机 App 收集用户习惯,到贩卖生物信息数据,甚至连我们戴口罩的数据也不放过。

大家一边口诛笔伐,却又一边无能为力。

毕竟你看看,在大数据时代下,支付可以用人脸识别,打卡也可以人脸识别,坐高铁要人脸识别,甚至有的小区门禁也要人脸识别。

你就算要当个狠人,也几乎不可能完全杜绝这些情况,况且不用人脸,也还有指纹呢。

最后坚持不了多久,还是会因为实在太便利了而 “ 真香 ”。

于是大家骂归骂,只要不出什么大问题,我们没有办法也没有选择。

嗐,我还是想起李彦宏那句话,“ 我们都愿意用数据隐私来交换便利。”

《经济学人》曾高呼:数据将成为新的石油。但没有人希望,关于自己的一切成为时代进步的牺牲品。关于我的一切,应该由我决定,而不是毫不知情,或无能为力。

但要如何在保证数据隐私安全的前提下,让用户既有安全感又能获得便利,或许是这个时代下企业和国家都必须要思考和尝试解决的问题。

综合自虎嗅、36氪、新华每日电讯、北京商报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
  • 标签:代发货平台评测
  • 编辑:郭晓刚
  • 相关文章
热网推荐更多>>